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來到中國,帶來西方透視、解剖、明暗表現的知識
另壹為“浮繪”即 以線描的方式模仿西方繪畫追求空間深度表現的總稱 :
畫中景物在放射狀線條的作用下,猶如漂浮起來壹般,因此被稱為浮繪,
同時由於遠處景物的凹陷效果,有時也被稱為“凹繪”
緣起日本戰國時代,後為民間興起的享樂主義風潮
其壹為“夢之浮生”佛教用語,
嘆息生命短暫,人生無常,及時行樂
浮世絵 之浮世有二意:
? “夢之 浮生”?
17世紀末,江戶(今東京)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成為日本新的經濟文化中心。大量的武士和外來人口遷入,導致江戶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進而造成娼妓泛濫。幕府基於當時的社會現實,批準 建立了便於集中管理的娼妓區 ——“遊廓吉原”,早期專門服務於貴族和武士,而後逐漸發展出 “吉原文化”
與此同時,以“江戶三座”——中村座、市村座、森田座三座劇場——為代表的歌舞伎町也發展出了 “歌舞伎文化”(戲劇文化)
?|
江戶城,即幕府所在之地
以“吉原文化”和“歌舞廳文化”為核心的風俗畫逐漸主導江戶地區的藝術主題,他們和後來19世紀誕生的花鳥畫與風景畫等,***同構成了浮世繪版畫的主題。此篇介紹的筆墨將著重於前兩種文化為主題的浮世繪版畫
? 吉原 文化 ?
春畫與美人畫
起初的遊女們是以“春畫”的形式被描繪,即色情畫。 少女們與男人們打鬧調情,在吉原住宅內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縱情狂歡。這也是為什麽現代日本將浮世繪譯作“放蕩生活之圖”
|
? | ?
喜多川歌麿
《樓上的情人》
1788年
欲望之夢系列
大部分浮世繪藝術家們精通古典詩詞 ,是當時有名望的詩人(豐信、春滿、北尾政信、壹筆齋文調…),善於將文字含蓄優雅的情感表達重現於繪畫。在他們筆下,以“遊女”(藝妓)和“花魁”(最高級別的妓女)呈現出精致與風雅之情
喜多川歌麿在這裏雖無描繪人物正面肖像,卻通過姿態刻畫了女子極度的溫柔與美麗。而畫中所處的房間也向我們展示了壹個隱秘又私人的空間,充斥著茂密的力比多,正如背景中代表著自然之力而蓬勃生長的枝葉
而另外壹些缺少性描寫,又以遊女為主題的畫作則被歸納為“美人畫”。 畫中的少女們時以單人或雙人的肖像畫呈現,時則被描繪為與同伴們實踐琴棋書畫,過著恬適安謐的田園生活
|
北尾重政
《藝妓與仆人》
1777年
? | ?
喜多川歌麿
青樓美人合姿鏡
系列
1776年
浮世繪藝術家對人物面部特征的重視程度低到離譜:寥寥數筆便細眼柳眉櫻桃嘴,有時甚至男女間也極度相似。
而對外貌其他方面的關註則恰恰相反,少女們時常身著緊隨潮流的服飾,頭頂盤有雍美繁復的發飾——那是“女人的榮譽之冠”。
江戶時期著名的出版人蔦屋重三郎曾指出:不同美人畫中有著“每個時代如嬰兒長成成人般快速變換的服飾時尚、流行發型”。以至於通過這卷“江戶時尚編年史”,後來研究者也能夠快速定位某壹幅版畫的創作時間。
根據日本學者加藤周壹:“ 日本女性在壹千年以上的繪畫史中,三次成為重要主題,三次成為與男性抗衡的主角。 即平安時代表現貴族女性的繪卷、德川時代初期以京都為中心描繪平民女性的風俗畫、以及江戶時代表現藝妓舞女的浮世繪”
盡管浮世繪中的女性角色在壹定程度上被物化,但她們卻構建了壹個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這裏是政治與戰爭等宏大主題的真空區。根本意義上來說,這壹主題反映了日本戰國後社會整體的和平願望——另壹種人類常態
? 歌舞伎 文化 ?
役者繪與大首繪
|
? | ?
奧村政信
役者繪
浮世繪另壹重要部分則是 役者繪(劇中演員的肖像)。 這種版畫大多描繪壹個或兩個劇中的帶妝演員,偶爾涉及戲劇場景
江戶時期社會平民階級發展迅速。歌舞伎則是這壹時代的新興產物,源於日本能劇,後者晦澀深奧的韻文在這裏被更加 誇張與平民化的肢體動作和語言 所取代。劇目演員們 戲服多彩華麗 ,大抓觀眾眼球,也為版畫藝術家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
|
? | ?
勝川春好
女形頭像
1787-1788年
當時的劇目演員,大多為男性,因而時常有男扮女角的情況出現,若是劇目大受歡迎,男演員的女性扮相便會被浮世繪藝術家描繪下來。這種男演員則被稱作“女形”
勝川春好便創作了壹幅“女形”頭像。同時他是最早創作 “首繪”? 的藝術家之壹,大幅頭像的出現為人物形象提供了莊嚴感與力量感;強化演員的面部表情,使其更有戲劇性;同時也符合當時知名戲劇演員們的明星地位發展的需求
|
? | ?
東洲齋寫樂
役者繪
1794年
浮世繪具有世俗性,也具有高雅性,前者決定了浮世繪平民階層的主題,後者卻決定了浮世繪深層意趣。然就藝術受眾而言,平民階層和更高階層中人群的交集點便是短暫而放蕩的生活。浮世繪實則觸及到了壹個超越階層,超越身份,人類本源中永恒不變的享樂天性
由於主要以印刷版畫作為創作媒介,浮世繪的技法表現與歐洲傳統油畫有本質上的差別。前者 輪廓線清晰、用色層次分明,繪物呈現完全的平面化 。後者則借用自喬托以來明暗對比與源自文藝復興的線性透視企圖來欺騙觀者的雙眼,創造壹個真實的空間。
盡管浮世繪鼎盛時期之前西方技法便傳入日本,然 “自然主義”似乎始終不是日本藝術家的終極目標,他們更加註重於動人的線條、精妙的圖案與設計 。而對於透視線條技法的運用也大多出現在浮世繪風景畫中,我們以後再講!
走之前快來復習壹下《神奈川沖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