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動
思想道德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素質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政策,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水平、政治敏銳性、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形式:黨校團訓、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時事政策教學、國內外熱點問題報道、每周團員政治學習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理論知識競賽、國慶或黨建征文、革命歌曲大賽、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黨章小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政治理論學習交流會等。道德素質教育是指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的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社會主義道德修養和素質,自覺好學、勤勞、誠實守信、愛護集體、遵守紀律、熱愛勞動、講究衛生、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助人為樂。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學生宿舍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學習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活動、為希望工程獻愛心活動、無償獻血活動、青年誌願者活動、義務植樹活動、大學生自律委員會校園自查自糾活動、以道德建設為主題的大學生辯論賽、“關愛綠色家園”演講比賽、文明教室、文明考場評比等。
二。組織文化藝術活動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修養的有效途徑。舉辦寓教於樂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團隊精神、藝術水平、文學素養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同時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水平、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舉辦文藝活動的形式有:1、舉辦迎新或送畢業生文藝晚會、元旦聯歡會、校園歌手大賽、主持人挑戰賽、時裝秀、戲劇小品大賽、書畫展、攝影大賽、舞蹈大賽、舞會等文藝活動。組建舞蹈隊、曲藝隊、合唱團、樂隊等學生文藝團體,並指導其開展工作。2.組織開展文化藝術節、演講比賽、禮儀大賽、辯論賽、黑板報評優、文學知識講座、專題電影節、專題征文等文化活動,設立文學社、校園記者站、校園廣播站等文化傳播陣地,引導學生辦好各類刊物,寫出精美的文學作品,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第三,組織課外科技活動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四有”中,學歷是壹個很重要的要求。今天的青年學生是21世紀國家各行各業的骨幹人才,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保證。他們是否具有紮實的科學基礎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景,而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要突出育人主題,要有相應的組織體系,更重要的是要有指導教師、經費、物資的保障,建立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不同於壹般的學生活動,應作為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在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應註意幾項工作:
1.建立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環境能體現壹個學校的品位、風格、風氣、氛圍,是壹個學校的文化精神,無疑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必須重視高水平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讓學生在崇尚科學、求實創新、勇於進取、樂於奉獻、團結友愛的校園文化環境中積極探索真理。在建立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方面,高校團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壹是經常舉辦學術、科學講座。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企業家授課,讓學生了解和吸收國內外科技研究的新趨勢、新進展、新理念,真正理解和探索科學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價值。第二,充分利用校園資源。邀請在某壹領域有成就的院士、教授進行全校專題講座,可以是某壹領域的內容,也可以是科研的方法,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第三,組織專業的學術講座。這種講座對學生來說是最直接可行的。
2、指導建立和支持學生科技社團開展活動。對於這種社團,* * *青年團組織應該盡可能地為他們的成員提供更多的服務。第壹,提供活動場所,廣泛開展科技活動;二是提供宣傳陣地,包括宣傳窗口和網上宣傳;三是鼓勵社團骨幹帶領全體成員進行力所能及的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第四,幫助他們聯系導師,使他們的科技活動得到提升。
3.廣泛開展學術研究活動。廣泛的學術討論活動和濃厚的學術氛圍能有效督促學生提高學習科學文化技術的積極性,增強科研能力。開展學術研究活動要突出以下幾點:(1)針對性目的。主要目的是營造寬松的環境,激發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從廣大學生的學業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2)組織的主導作用。這是區別於學術研究活動自發性和自覺性的重要標誌,是提高質量、保證效果的重要保證。它包含在學術研究活動的構思、策劃和實施的全過程中。(3)內容的層次性。就是說它的內容和主題不能千篇壹律,而應該是適合人的,適時的,不斷變化的。比如低年級學生主要關註科普報告、學術動態傳遞、疑難知識討論等。大四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關註本專業的前沿信息交流、跨學科學術討論和課程設計。(4)參與的廣泛性。這首先取決於學術研討會的主題和內容的吸引力,其次取決於組織工作的水平。(5)效果的擴展性。顯性效果是學生可以準確把握科研方向,擴大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隱形效應,也稱拓展效應,能使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積極進取的學術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這種拓展效應也是校園文化對人才培養的導向、激勵、凝聚和熏陶效應。(6)形式的多樣性。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增加興趣和吸引力。常見的形式有學術報告、講座、討論辯論、科技創新、科學研究、參觀、實驗、調查研究、知識競賽、放映科教片、網絡沙龍、模擬表演、舉辦科技節等。
4.組織學生參加高水平的學生學術科技競賽。高水平學生學術科技競賽主要有“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高校共青團要做好組織準備工作,如:做好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工作,建立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激勵機制和獎勵制度,每年舉辦大學生科技競賽。
第四,開展體育活動
高校開展體育活動的目的在於:1,提高學生體育素養。在開展體育活動中,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維護身心健康,提高學生對體育重要性的認識和對體育知識的掌握。同時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磨練意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正義、誠信、友愛、團結的道德品質。2.激發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技能。通過開展集健身、娛樂為壹體的體育活動,鼓勵學生熱愛體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運動技能訓練。體育活動的形式有:體育課教學、全校組織的早操、組織各種隊伍開展活動、舉辦各種體育比賽、組織體育健美操課等。
第五,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校園文化不是在校園封閉狀態下形成的,校園文化建設也要貫徹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社會實踐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形式有很多,如軍訓、公益勞動、專業實踐、暑期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勤工儉學活動等。
不及物動詞深入開展誌願服務活動
誌願服務以青年誌願者為基礎,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內容,以培養合格人才為目標。這是壹項嶄新而崇高的事業。開展誌願服務活動,以青年誌願者協會為主要載體,堅持自願參與、量力而行、註重實效、持之以恒的原則。誌願服務活動的內容包括:為城鄉建設、社區建設、農村扶貧開發、搶險救災、有特殊困難和需求的社會成員、公益事業提供誌願服務。活動形式包括學生個人或集體的誌願服務和誌願者協會組織的大規模、多層次的誌願服務。
七、開展創建文明校園活動
文明的氛圍、整潔的環境、禮貌的言行、良好的舉止和秩序是校風的重要內容,也是育人的軟環境之壹。高校團組織要從教育管理、制度建設、日常檢查等方面開展文明教室和宿舍的檢查評比,在教室布置名言警句,在宿舍營造健康高雅的宿舍文化。組織定期清掃校園環境,發揮學生會、自律委員會等學生組織的作用,開展文明行為自查自糾。團幹部經常深入宿舍、食堂了解學生思想狀況,遵守校規、紀律和道德,及時教育和處理違紀學生。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協調員作用,與各部門共同努力,管理好校園精神文明。
八、實施大學生素質發展計劃
“大學生素質發展計劃”是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學聯共同實施的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目的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以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以大學生人力資源開發為重點,進壹步整合和深化主教學渠道之外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類活動和工作項目,引導學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素養、社會實踐和誌願服務、科技獎學金和創新創業、文體藝術和身心發展、社團活動和社會工作、技能訓練等六個方面提升智能結構。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實施主要圍繞職業設計指導、素質拓展訓練、建立評價體系、強化社會認同四個環節。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有五個原則:自主性、開放性、普遍性、多樣性和靈活性。“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組織機構按照三級制設置,即學校的“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校(院)級組織]、學院的“院(系)級組織”和“團支部”(班級組織)。這三個層次的組織是領導與被領導,引導與被引導,監督與被監督。“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不是壹個階段性的活動,而是壹個有長遠規劃和長遠目標的系統工程,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它具有全員性、全過程性、導向性和系統性四個鮮明的特點。重點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以客觀認證為主,壹般不含主觀評價。大學生素質拓展的內容包括:1,思想政治道德修養;2.社會實踐和誌願服務;3.科技學術和創業培訓;4.文化、藝術和身心發展;5.社區活動和社會工作。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要註意統壹品牌、協調行動、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兼顧地區、學校、專業、學生的差異;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大膽探索新的工作內容和方法;要註重機制建設,通過建立健全學生工作運行機制、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確保這項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不是壹成不變的,必須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更新。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審時度勢,更新決策;要發動群眾,形成更新的* * *知識;要大膽實踐,塑造壹個全新的模式。使校園文化繼承優良傳統而不僵化,發掘符合時代精神的嶄新內容,圍繞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規範功能、激勵功能和凝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