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合川桃片的歷史演變

合川桃片的歷史演變

1、歷史上最早的合川桃片:

公元1895年(清光緒二十壹年),合川縣城“祥雲齋”糖果鋪開始生產甜桃片。

之後,內江人朱國禎、蔣盛文等在合川城申明亭開設“同德福”典當,又在蘇家街創辦“同德福京果鋪”,生產各種蜜餞、糖果,同時對合川“祥雲齋”試制的桃片進行了研究和改進,初步生產出具有色白、離片、綿軟等特點的“合川桃片”。

2、合川桃片最早聞名於世的歷史:

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合川縣舉人張石親(張森楷)把合川同德福桃片、易正茂鹽梅作為合川特產,帶至成都、北平(今北京)等地送師友,其味鮮美,不同凡品,受人稱贊,於是,合川桃片就漸漸遠近聞名了。

3、合川桃片第壹次提高質量的歷史:

公元1916年(民國五年),同德福糖果業由余鴻春接手經營。

余死後,其子余復光繼承。

此人精明幹練,通權達變。

深知欲發展桃片業務,關鍵在於提高質量。

為了提高桃片質量,他首先采用上等原料,如糯米壹律用上熟大糯米,所用的糖是當時市場上最好的英國太古公司白糖和臺灣白糖,其他如桃仁、麻油等都采用上等優質原料。

其次,他嚴格講求精工細作,研究刀法,每斤規定在250片左右。

再次,他在選料、磨粉、攪糖、蒸塊、包裝等每道工序上,都訂有詳細規章,按章辦事。

並設有專人擔任質量檢查,嚴格把關,做到不合格的產品不準出門。

於是,“同德福”桃片的質量,在同業中壹路領先。

4、合川桃片最早獲獎的歷史:

公元1920年(民國九年),同德福桃片在成都花會物展競賽中,首次獲得優質獎章。

公元1925年(民國十四年),四川省勸業第5次會議在成都召開,同德福送去的桃片又名列前茅,獲得特等獎章。

公元1926年(民國十五年),駐合川的川軍二十八軍第三師師長陳書農主持召開的合(川)、武(勝)、銅(梁)、大(足)、璧(山)五縣展覽會上,同德福桃片又壹次得到壹等獎。

三師旅長楊傑華還親筆題寫了“片片飛來是桃花”的匾額,送與同德福。

5、合川桃片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有競爭實力的幾家桃片廠:

壹是“同德福”桃片廠;二是“三民齋”桃片廠;三是“蔗園”桃片廠;四是重慶日升桃片廠。

6、新中國成立後合川桃片和糖果糕點廠的發展歷史:

解放前夕,合川有糕餅作坊28家,從業人員百余人(民國初年,合川僅有糕點作坊14戶)。

1952年,合川縣供銷社在老同德福舊址建糖果廠(後交商業局成合川國營糖果廠)。

1956年“私改”,合川城關私營糖果坊建公私合營糖果廠,糖果戶組建生產合作社。

“同德福”的廠名壹度更改。

1958年技術革新時,國營糖果廠自制滾筒硬糖成型機、榨油渣機各壹臺,首用機械產糖果。

1959年,合川桃片由外貿公司組織遠銷香港、澳門地區。

1963年,公私合營糖果廠並入國營糖果廠;1964年起,國營糖果廠新設桃片切片機壹臺。

當年,經國家商業部批準,合川桃片註冊為“三江牌”商標。

7、改革開放以來,合川桃片的發展歷史:

1979年,國營糖果廠建新廠房於塔耳門,桃片、糖果、糕點車間同時遷入。

此時,糖果生產合作社改稱三江食品廠。

1980年至1981年,合川桃片先後榮獲四川省 *** 、國家商業部頒發的糖果糕點優質產品獎,並獲國家銀質獎章。

1982年,“同德福”合川桃片的廠名又得到恢復。

1984年,國營糖果廠貸技改款對桃片生產進行連動化改造。

1985年,合川城鄉***有糖果糕點和桃片生產廠三十多家(含鄉鎮企業),年產糖果糕點1000多噸。

1991年,“同德福”桃片廠老職工荊朋山(原合陽鎮濮湖鄉火焰村4社農民)帶領兒子荊世勇創辦了“合川縣金都桃片廠”,當年11月1日開業,生產出小批量的“合川金都桃片”。

1992年,24歲的荊世勇憑著自己職高畢業後到沿海打工3年所積累的經驗,跑市場、摸行情、促銷路,當年使“金都桃片”日產量由300多斤上升到500多斤。

1995年,合川市金都桃片廠第壹次擴大再生產,投資50多萬元,在盤龍村水產校附近的北環路旁征地1.3畝,修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車間大樓,使當年桃片日產量上升到800多斤;這壹年,時任廠長的荊世勇在父親的技術指點下,開始試制自己的新產品“川洲桃片”,於當年底正式獲準登記註冊。

1996——1998年,合川市金都桃片廠堅持年年抓技改,年年上項目,平均每年固定資產投資10多萬元,截至1998年底,該廠已擁有固定資產200多萬元,日產桃片4噸以上,每年上交稅金10多萬元。

1999年,金都桃片廠又新征地10多畝,開始實施糕點企業走“規模、質量、效益相結合”的新路子。

當年,“川洲桃片”已先後開發出“香甜、椒鹽、八珍、紅豆、黑米、黑芝麻、綠豆”***7個桃片系列品種,開始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口味的消費者的需求。

8、新世紀以來,“川洲桃片”的發展線索:

2000年10月,金都桃片廠正式更名為“合川市川洲桃片有限公司”;同年12月,該公司在合川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的統籌協調和精心指導下,投入巨資,建立川洲公司5000畝蕎麥生產基地、2000畝糯米生產基地、自建30畝玫瑰基地,與黃土鎮聯合開發了“蕎麥桃片”新產品的蕎麥原料基地。

2001年4月,“蕎麥桃片”批量生產。

“5.1”勞動節,公司投資5萬元,與《重慶日報》、《重慶晚報》***同策劃和開展了“川洲桃片有限公司資助重慶老知青,重返熱血故土——西雙版納”的主題系列活動。

這七天假日旅遊,1000多名重慶老知青每人帶著“川洲蕎麥桃片”禮品,從雲南省城昆明到西雙版納,甚至中緬邊境的打洛、猛龍等縣鎮,到處都是老知青在探親訪友,到處都能看到“川洲蕎麥桃片”這壹精制的饋贈禮品。

2001年底,公司當年生產的“川洲桃片”8大系列產品總產量已達1500多噸,創利稅150多萬元,榮獲“重慶市消費者滿意商品”、“重慶市企業計量工作評定合格單位”、“合川市食品衛生先進單位”、“合川市旅遊定點單位”等榮譽稱號。

2002年,合川市川洲桃片有限公司被 *** 合川市委、市人民 *** 確定為“重點優勢企業”。

2002年底以來,全市已有桃片糕點企業20多家,年生產桃片糕點3000多噸,其中尤以川洲桃片、三民齋桃片的產量和質量為上乘,川洲桃片的生產量占全市桃片總產量的60%以上。

近年來,公司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促發展,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內部管理,註重新產品開發,實行名牌策略,加大產品宣傳力度,使公司在競爭中不斷發展。

  • 上一篇:AR營銷是如何通過虛擬場景和遊戲刺激消費需求的?
  • 下一篇:喚醒傳統村落活力的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