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真誠的愛,尤其是學困生更需要老師的愛。對於後進生,要堅持“壹分為二”的觀點,相信他們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材料。平時尊重他們,用真誠的愛去影響他們。在教育他們的時候,要多壹些尊重和寬容,“動之以情,明之以理”,讓他們對老師的真情實感和用心深信不疑,通過“感化”達到“改造”的目的。對於後進生,壹定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壹位教育家曾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是找不到教好學生的方法。”因為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是壹種紐帶,是維系教育的地方。對待學生,老師親切的態度是愛學生的具體表現,每壹句溫暖的話,每壹個微笑,每壹個真誠的眼神,每壹個耐心的引導...所以,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壹定要讓愛溫暖他們的心。
第壹,尊重人格,保護後進生的自尊。後進生主要是指品德不良或學習成績不好或兩者兼而有之,在班級中造成不良影響,但在壹定條件下是可以改變的學生。然而,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往往把後進生視為“壞學生”,認為“朽木不可雕也”,“頑石不可雕也”,這嚴重傷害了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小學的後進生和普通學生壹樣,自尊心很強。當他們受到傷害時,為了采取保護措施,往往會形成壹些異常心理和異常表現:有的是逆反心理,不聽管教;有的有自卑心理,消極沈悶;有的采取疏遠集體,逃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違反紀律,輟學逃學。這壹切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愛的溫暖,對心靈造成創傷,抑制正常成長。所以,在轉化後進生的教育中,單靠批評和懲罰是不行的。我們要對他們傾註愛心,尊重他們的人格,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堅持“五不”教育法:不厭惡、不歧視;不當眾揭醜;不粗暴訓斥;沒有冷嘲熱諷;愛不是變相體罰,而是融化後進生冰凍的“心理防線”,搭建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
第二,熱情鼓勵,激發後進生的上進心。中高年級小學生處於兒童向青少年的過渡階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後進生無非是缺肥缺水的幼苗,沾了汙垢的玉石既有陰暗的負面,也有潛在的亮點。他們和優秀生、壹般生壹樣渴望進步,也能成才。作為教書育人的教育者,要善於從後進生身上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觀察和發現他們身上閃爍的閃光點,作為教育改造他們的突破口和推動他們前進的動力。事實證明,後進生不是沒有長處、各方面都很差的“壞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不可教的“低能兒”;相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調皮搗蛋的孩子是聰明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妳的教鞭下有瓦特,妳的冷眼下有牛頓,妳的嘲笑裏有愛迪生。”所以,在教育上,如果我們對後進生有“偏愛”,就應該鼓勵他們在課堂上舉手;學習上有進步就給予表揚;如果後進生在思想上做了好事就表揚他們,讓他們享受被表揚和被表揚的快樂。不要讓他們在課堂上被冷落,“遺忘”,以為“老師只看到我的缺點和不足,看不到我的優點和進步”。為了及時了解和掌握後進生的內心世界和行為,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積極性,我在教育上努力做到“五多”:多進行個別談話;多和父母溝通;多表揚多鼓勵;多元正向引導;多指點指點。贏得後進生的信任,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後,轉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循序漸進,培養後進生的責任感。後進生的教育要善於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充分挖掘他們的積極因素,但絕不能以保護他們的缺點和消極因素來降低要求。我們應該把熱情關心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在把愛的雨露灑在後進生心田的同時,要讓他們認識到,循序漸進地要求他們,是信任,是真愛,這樣才能培養他們作為“四有”的責任感,形成渴望進步的內在動力。只有培養了責任感,後進生的轉化才能實現。當然,對後進生的循序漸進的要求要考慮到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恨鐵不成鋼”,而要嚴格區別,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要求。對後進生的轉化目標和期望要符合自身的實際和特點,引導他們制定個人的進步計劃,設置幾個步驟,讓他們“跳起來有感覺”。在新的起點上,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壹步壹步向前。
比如班裏有個男同學,平時散漫無紀律,愛和同學打架,學習成績很差。觀察分析原因後,耐心教育,對他提出具體要求,讓他努力上進。當他遵守紀律,註意聽課時,他的學習成績提高了,他在班上表揚他的進步,這使他在學習上有明顯的進步。
轉化後進生的教育工作是壹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轉化後進生需要壹個過程,要滿腔熱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的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壹體化的教育網絡,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轉化後進生的經驗千萬條。核心是給後進生更多的愛,讓愛的陽光溫暖他們的心,讓愛的雨露滋潤他們的成長。總結壹下,我的經驗是:澆樹需要澆根,育人需要養心;轉化後進生要靠付出愛;“壹心”稱為“三心”,堅硬的石頭變成了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