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史之亂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壹場嚴重的社會動亂,它幾乎摧毀了唐力政權,給社會經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安史之亂成為唐朝歷史的轉折點。叛亂之前,是唐朝的鼎盛時期。叛亂之後,唐朝進入衰落階段,最終走向滅亡。安史之亂中的“安”和“史”,指的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人都是少數民族的將領,也是我們唐朝的使臣。
《節度使》最早定於唐睿宗景雲二年(711),目的是用固定的軍區加強唐朝的防禦力量。起初,我們的特使有權管理鎮上的軍事調度和農場事務。後來逐漸集軍政財權於壹身,還掌管地方事務,權力很大。
玄宗晚年,壹個人被任命為我們的駐多鎮大使,大部分軍隊被安排在我們這個地區。當時全國士兵總數為57萬,而邊防軍則高達49萬。中央勢力空虛,地方勢力過大,為我們這個時代發動叛亂創造了條件。
安祿山乘勢而起,發動叛亂。安祿山是居住在遼寧省朝陽市的胡人。據說他的祖先是從伊朗移民過來的。安祿山通曉多國語言,年輕時在邊境市場充當突厥與唐朝的中間人。安祿山賄賂使臣,奉承皇帝,深得玄宗信任,於是升官封爵。
到天寶十年(751),安祿山已經成為平陸、範陽、河東的使臣,掌握了河北、遼西、山西的軍政財權,有了稱霸壹方的實力。安祿山起兵之前,根本沒有受到玄宗的懷疑。即使安祿山在天寶十四年就已經暴露了謀反的蛛絲馬跡,但自信的玄宗也說:“安祿山向我傾訴,肯定不會謀反!”
安祿山在安撫玄宗的同時,也在馬不停蹄地為叛亂做準備。他大規模建城,從同為羅、、契丹等地募集八千人組成自己的衛隊,並大量購買馬匹,囤積糧草,購置武器。天寶十四年二月,獲準將自己轄區內的32名將領替換為漢將。至此,安祿山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由於安祿山與宰相楊不和,害怕朝廷先發制人,於是在同年11月9日,以討好楊為名發動叛亂。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甘源二年(759),三月,外交部殺史思明、安慶緒,自稱大衍皇帝。商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內部的明爭暗鬥為唐軍平叛創造了有利條件。
肅宗即位後,任命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平叛,收復失地。另壹方面迅速從河西、北庭、安溪調兵增援我軍。此外,肅宗還從回鶻、於闐、西域等少數民族政權中借來士兵參加戰鬥。在起義軍控制的地區,如河北,由於起義軍的殘酷統治,人民自發組織起來反抗安、史的統治。
寶應元年(762),安史之亂已是山窮水盡。當年正月,石朝義逃到範陽,守將不肯收留,自殺身亡。歷時七年的安史之亂被平定了。
2、緩沖區政權
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割據。這是因為參加平叛的將領幾乎都被唐政府授予了節度使的稱號,大軍區在內地廣泛建立,使得節度使的制度得以在更大範圍內實行,這就為藩鎮割據創造了條件。此外,大部分參與叛亂的將軍和士兵仍然存在。他們雖然投降了,但是分裂主義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朝廷沒有力量去消滅他們,只能安撫他們,期待他們改過自新。
部分藩鎮能聽從中央指揮,但有相當壹部分藩鎮存在不同程度的割據,其中平陸、承德、威博割據最強,被稱為“和碩三鎮”。在這些緩沖區,我們的時代使父親能夠死去,兒子能夠成功,建立自己的家庭,財政獨立,控制軍隊。然而,各緩沖區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經常爆發戰爭,使國家陷入長期戰亂。
唐末藩鎮割據是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因為藩鎮自給自足,中央政府變得軟弱。幾次試圖削弱藩鎮,不僅沒有達到目的,而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國家再也無力與藩鎮抗衡。與中央勢力的衰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藩鎮勢力越來越強大,藩鎮割據更加不可控制。唐朝中央政府也只能聽之任之,僅靠幾個直接控制的地區很難維持“大唐帝國”的統治。
3.太監當家
唐代宦官的勢力從唐玄宗時期開始壯大。唐初,唐太宗規定宦官最高等級為四級官員;宦官不允許參與政事,只負責守衛,打掃衛生,後宮飲食等等。到玄宗時,宦官開始統兵,並被允許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頭銜的官職。安史之亂後宦官勢力確實猖獗。
蘇宗、戴宗王朝的李因戰功卓著,被皇帝賦予了很大的權力,手握皇軍。他還是宗時也被尊為“尊父”,朝鮮所有重大問題都奉命與他商議。他曾狂妄地對戴宗說:“皇上只管坐在殿裏,外面的事我都管。”
雖然後來李被戴宗處死,但另壹名宦官程因殺了李而受到皇帝重用,繼續掌權。到了德宗時代,宦官掌管著蘇威帝的中央皇軍。鹹宗朝正式建立唐朝,以宦官為官,參與國家的政治事務,中書和門閥的權力被他奪取。
在宦官與官僚文人的鬥爭中,士大夫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們的實力與宦官相差甚遠,所以他們打擊宦官、恢復皇權的努力都失敗了。更有甚者,這種鬥爭極大地消耗了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國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地方割據勢力更加有恃無恐,唐朝政權的統治已經處於動蕩之中。
4、門閥黨的鬥爭
封建士大夫的黨爭是中國古代官場的頑疾。唐代還出現了派系鬥爭,成為當時政治生活中的壹大問題,對其衰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朋黨之爭是繼南衙、北司之爭後的又壹次統治階級內部鬥爭,而且曠日持久,震驚朝野,破壞正常的議事和施政程序,擾亂皇帝大政方針的制定。再加上各方為了各自的利益,對內宦官,對外諸侯相勾,使三股勢力深深地卷入了唐朝的政治生活。大臣們只知道互相競爭,而忽略了國家的未來。這樣的國家怎麽可能不亡?
5.農民起義
唐朝後期,由於中央政府與藩鎮連年戰亂,向民間增加賦役,當權宦官更加肆無忌憚地欺壓百姓,強占土地,勒索錢財,引起民眾的極大不滿,反抗鬥爭此起彼伏。到了宗彜、熙宗時期,連年自然災害造成糧食產量銳減,人民生活困苦,但朝廷還是發了附加稅。於是,唐朝末年爆發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農民起義。起義的領導者是王獻之和黃巢。
甘符二年(875年)起義爆發。王獻之和黃巢先後起義,後又並肩作戰。他們的活動主要在今天的山東、河南和湖北。不久,王與黃分兵廝殺。服役五年後(878年),王獻之戰死,他的追隨者逃到黃巢。黃巢成了起義軍的最高領袖。至此,黃巢決定東征洛陽,唐朝派兵駁回了黃巢的計劃。
後來,黃巢率軍到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發展壯大農民起義軍。光明元年(880)七月,黃巢利用淮南使高駢對中央有所懷疑,又懼怕起義軍的形勢,迅速渡江北上。同年6月165438+10月占領東都洛陽,65438年2月攻打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
這場農民戰爭對垂死的唐朝造成了致命的打擊,唐朝的統治崩潰了。倒戈投降的朱溫成為晚唐的政治人物。三年後(903年),朱溫將內務部的數百名宦官全部殺死,出國的宦官也被就地處決,宦官專權局面結束。天佑四年(907),朱溫棄自立,改國號梁,定都開封。唐朝滅亡了。
擴展數據:
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是隋朝之後的統壹王朝,共21個皇帝,享國289年。它也被稱為,因為皇室姓李,被認為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壹。
隋朝末年,天下齊。公元617年,唐太公李淵晉陽揭竿而起,次年在長安稱帝。唐太宗繼位後倡導貞節之治。唐高宗繼承貞觀遺誌,首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以周朝為唐朝,705年,龍革命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萬國來朝,四夷侍奉的盛世新世紀。
天寶末,全國人口達8000萬。安史之亂後,藩屬和宦官勢力逐漸衰落,中後期由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玄宗大中復興。878年,黃巢起義爆發,摧毀了唐朝的基礎。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唐朝是最大的,也是唯壹壹個沒有長城的統壹中原王朝。唐朝的疆域在西部和北部都超出了近代中國的疆域。唐朝東突、薛延陀攻滅後,天帝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並利用羈縻制度征召突厥、回鶻、鐵勒、契丹、漠洪、石維等進攻敵國,讓南詔、新羅、渤海、日本等諸侯國學習自己的文化和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多元化,湧現出壹大批詩書畫名家,如詩人李白、詩人杜甫、詩人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家吳道子和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接受國內外各民族交流學習,形成了開放的國際文化。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名聲遠播海外,與亞歐各國都有交往。唐朝以後,許多海外人士稱中國為唐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唐朝(中國歷史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