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炒:這是當地人貧窮時的日常食品,但由於其原料為雜糧,天然健康,做法更為精細,逐漸成為壹種風味小吃。用來攪拌面團的面粉必須是粗糧,大多是玉米粉。和面的方法有很多種,澆熱湯酸菜,做冷水“魚和魚”,油炸食物,燉拌面團等等。商洛人壹般都是用辣椒面攪拌面團,碗紅如血才好吃。
商州糍粑:以土豆為主要原料烹制的壹餐,是當地頗受歡迎的小吃。制作時,將土豆去皮蒸熟,然後用木錘將蒸熟的土豆搗碎,就成了土豆巴贊,口感細膩柔軟。吃法有很多種:切成塊放在酸菜湯裏煮,再澆上辣椒油,鮮美可口,是“燉”出來的;把糍粑放在壹個碗裏,再把蒜、辣椒、海椒等調料放在另壹個碗裏,加入熱酸菜湯,蘸土豆糍粑。
橡子涼粉:商洛風味小吃,由洛南縣寺坡高遠村當地的橡樹資源制成。思珀橡子果凍的原料是成熟的橡子,將橡子打成澱粉,與泉水混合後制成果凍。成品口感順滑,有嚼勁,非常好吃。
楊珊臘肉:臘肉,又名熏肉,是楊珊地區的特產,也是楊珊人的傳統禮品。每年冬天的12月,楊珊的每家每戶都要做熏肉。鮮肉先用各種食材腌制,經過多道工序,最後用煙火慢慢熏制。煙熏臘肉外觀壹致,熟而切片,透明有光澤,色澤紅艷,口感醇厚,肥而不膩,薄而不塞。
核桃:商洛位於東秦嶺南麓,陜西東南部,交通便利。這裏是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冬天沒有嚴寒,夏天沒有酷暑,造就了商洛各種最好吃的風味美食。其中以商洛核桃最為著名,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廣泛,資源豐富。
板栗:是商洛最好的種植區,七縣均有分布,長勢良好,主要分布在鎮安、柞水、楊珊、商南等縣,其中以鎮安板栗最為著名。板栗含有澱粉、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其中澱粉中的直鏈澱粉與大米、馬加比相差甚遠,尤其是葡萄糖。
商南綠茶:“茶香在商洛,‘全明’第壹。”這是6月1988在陜西舉行的名茶評審會上,中國茶葉研究所所長陳其坤研究員現場為“商南全明”寫的悼詞。這種茶最初被命名為“毛尖”,後來被命名為“泉水清”茶。中國茶葉研究所6月1987日對“泉水青”茶的評價鑒定意見中指出,該茶外觀嫩滑細膩,有嫩栗香味,滋味鮮醇,葉色黃綠明亮。是壹種半烘半炒的優質綠茶。建議將其原名改為“尚”。
由縣茶葉站站長張淑珍和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肖擁軍共同研發的新產品商南富硒茶,上市後深受消費者歡迎。另外,鎮安香源茶也很好喝。
葡萄酒:馮丹葡萄酒呈紅寶石色;透明明亮,酒味甘而不滯,爽而不稀,醇而不苦,冷而不冷,酸甜可口,飲後開胃爽口,回味悠長。知名度高,暢銷全國26個省(市)。
黑木耳:史稱“上木耳”,是壹種歷史悠久的天然食用菌。《上誌續》載:“萬山橡樹多,土人砍樹生耳。近幾年,他們買成包,水陸送到韓翔,當耳朵賣,價格是四川耳朵的兩倍。”可見商洛木耳自古以來就有名耳的美譽,是招待客人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尚誌:蕨類植物,分布於商洛各縣市,年產量幾百萬公斤,因丹鳳縣上善而得名。尚誌是薰衣草,叫紫芝。因為它的嫩芽遠看像雞爪,近看像拳頭,所以又叫雞爪拳芽。它是壹道非常有名的野菜,香味非凡,營養極其豐富。
魔芋:壹種叫魔芋的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商洛市鎮安縣和楊珊縣。因其體胖而厚重,又被稱為“魔芋”、“鬼芋頭、鬼頭”。魔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不僅是壹種美味的食物,也是壹種珍貴的藥材。魔芋更大的作用是它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魔芋味辛,性寒,有毒。主治:癰腫、風毒、摩腫。還具有排毒養顏、疏通經絡、降血壓、減肥、增進食欲、抗癌等功效。
龍須菜:自古以來就是山陽縣的“三寶”之壹。是全縣的大宗外貿商品。龍須菜是壹種自然資源,是壹種野生的東西,可以人工栽培。它的葉子窄而呈線狀,色澤金黃,有光澤,容易染色,所以用工藝編織而成。廣泛用作人造革、人造絲、高級紙的原料,也可編織成地墊、涼席、門簾等生活工藝品。
柿子:孝義鎮的柿子是商洛區孝義灣鄉的名產。這裏的幹帽柿富含無籽或少籽,油重,糖粉足,色鮮,味甜潤。用它制成的柿子品質優良,又大又厚,又甜又軟。
油桐:主要分布在商南、楊珊、馮丹和安定縣的137鄉(鎮)和531村。桐油商品生產基地46個,面積28.5萬畝。桐油籽產量220.4萬公斤,產值1.76萬元。
天麻:商洛天麻野生資源主要分布在鎮安、楊珊、柞水等縣。人工栽培的天麻與野生相比,不僅品質不差,汁液含量也更勝壹籌。因此,從1973開始,全區逐步開展了在家生產天麻的活動,1979至1982出現了天麻熱。許多農民不僅在山上和山坡上種植天麻,還在花園和木箱中種植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