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的由來
臘八節是在臘月初八,這原本是壹個佛教節日。
故事是這樣的。傳說古印度釋迦牟尼出家修行六年,依然壹無所獲。他坐在壹棵菩提樹下打坐,最後因為打坐時間太長,餓暈了過去。幸好有個牧羊女路過看到了,就煮了壹碗清泉粥給他喝。
釋迦牟尼喝粥後體力慢慢恢復,於是繼續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後,他終於在臘月初八成佛了。於是,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成為了佛陀。臘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的日子,所以這壹天也被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的盛大節日之壹。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為了紀念釋迦牟尼,表達苦修的決心,全國各地的佛寺都在臘月初八舉行紀念活動,用五谷水果煮粥拜佛,並把粥分給人們。後來,這些用谷物和水果熬制的粥被稱為臘八粥。
臘八粥的起源是明末的二元。相傳,當時還沒當上皇帝的朱元璋身陷困境,在獄中吃了不少苦頭。當時又冷又餓,朱元璋卻不得不從牢裏的老鼠洞裏翻出壹些紅豆、大米、紅棗等多種五谷雜糧。朱元璋把這些東西放在水裏煮,熬成壹大碗“五谷粥”,那天正好是臘月初八,朱元璋稱之為“臘八粥”。
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獄中那段艱苦而特殊的日子,他把那壹天定為“臘八節”,並正式把那天吃的“五谷粥”命名為“臘八粥”。
臘八粥的由來三
從前,有壹家四口,壹對老夫妻,兩個兒子。老兩口很勤快,常年幹農活。春天犁地,夏天鋤地,秋天收割,為壹天而努力。家裏存放的各種食物,有大有小。他們院子裏還有壹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的棗子,又脆又甜。當他們收集起來賣掉的時候,他們可以賣很多錢,他們過著非常富裕的生活。
老兩口為了給兩個兒子成親,奔波壹生。眼看著兒子壹天天老去,可以娶妻了,老兩口也漸漸老去,奄奄壹息。父親去世後,他告訴兄弟們要好好種莊稼。老母親去世的時候,告訴哥哥們要好好照顧院子裏的棗樹,要攢錢娶媳婦。
壹家四口現在只剩下兩個兄弟生活。弟弟看到這麽多糧食,就對弟弟說:“我們有這麽多糧食,夠了。今年休息壹年吧!”"弟弟說,"今年這棵棗樹不緊實。反正我們不缺棗吃。“就這樣,兩兄弟越來越懶,越來越貪婪。只知道妳年復壹年地吃喝玩樂,幾年內就把所有的食物都吃光了。院子裏的棗樹壹年比壹年差。
今年是臘月初八,家裏實在沒什麽吃的。我該怎麽辦?我哥找了個小掃帚,我哥帶了個小簸箕,在大倉庫和之前存放糧食的小倉庫的夾縫裏掃。他從這裏掃了壹把黃米粒,又從那裏找了壹把紅豆。就這樣,幾粒聚在壹起,數量不多,但樣本很多。最後,他找了幾顆幹紅棗放在鍋裏壹起煮。做好飯後,兩兄弟開始吃五谷雜糧做的粥,兩眼對視,才想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非常後悔。兩兄弟飽受懶惰之苦,失去孩子後,第二年都很努力。和父母壹樣,過了幾年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為了吸取懶惰的教訓,人們應該永遠不要忘記勤儉持家。從那以後,在臘月初八,人們就吃用五谷雜糧煮成的粥。因為這壹天是臘月初八,所以人們稱之為“臘八粥”。
臘八節的習俗
1,臘八粥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臘八粥壹定要八料煮。其實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傳承了壹千多年。在漫長的歷史中,臘八粥的做法通過不同的時間和地區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做法。但臘八粥是甜的還是鹹的,是五味、六味還是八味,對人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喝粥的形式。臘八節喝粥已經成為很多人慶祝臘八節的重要節目之壹。臘八粥是臘八節的象征,就像月餅之於中秋節,粽子之於端午節。
2.臘八蒜和臘八醋
在我國北方,有臘八節泡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剝好的蒜放在壇子裏,然後用醋浸泡,最後密封冷藏。當蒜瓣變綠時,臘八蒜就做好了。釀造臘八蒜的醋因為加入了大蒜,和普通的米醋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是人們過年吃餃子的必備蘸料。
3.臘八面
在我們國家的壹些地區,比如陜西,因為大米不太豐富,陜西有些地方除了喝臘八粥還有吃臘八面的習俗。他們用壹些水果和蔬菜做面條,然後搟出來,在臘八節煮,澆進去,就成了臘八面。
不管臘八粥是什麽來歷,在寒冷的臘八節煮壹碗好吃的、甜絲絲的、熱騰騰的臘八粥,總會帶來發自心底的溫暖,讓我對來年的生活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