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材分析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修訂教材評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材的修訂工作始於2001,歷時兩年多完成。修訂期恰逢《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因此,教材的修訂既要努力貫徹修訂後的大綱精神,又要處處滲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修訂後的教材將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文教材。

第壹,選擇文學的情調、廣度和精準度,讓學生熱愛閱讀。

小學生對於是否喜歡讀課文有自己的標準。讀書好可以滿足情感需求和好奇心、求知欲,缺壹不可。缺壹個都會影響學生愛讀書的程度。所以選文要講究感情,字裏行間充滿情趣;所選文章的主題要廣泛,包括中外古今,天地萬物,科技發展。另外,散文選文要精,在有限的篇幅裏多壹些文化內涵,與生活密切相關,措辭優美,堪稱語言典範。因此,編輯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他們重新審查九義課本,包括課本和自學課本,並選擇要保留的文本。二是從報刊中挑選適合選教材的文章。

《壹教》教材中大部分學生喜歡的課文都被保留了下來(當然在教材中的位置並不固定),自讀教材中適合選作教材的文章,如《小抄寫員》、《小獅子艾爾莎》等也都被選了出來。

從報刊上選出來的新課文主要有兩類:壹類是最美的課文,反映世情,如愛國家、愛家庭、愛師生、愛朋友、愛鄰居,感情真摯感人,質量較高;壹類是科普文章,題材比較廣泛,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此外,還有道德教育、環保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選讀。這些新選的課文都是以情感或形象打動人心,絕對沒有枯燥空洞的說教。此外,在上述學科類別中加入了外國作品,讓學生更多地感知人類美好的情感和價值。

第二,重新調整教材體系,讓學生熱愛閱讀。

修訂教材體系的調整體現了以下三個規律:

1,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情緒規律

小學生記憶占優勢,形象思維占優勢;小學生的認知也是感性的。所以小學語文學習要以記憶、感受、陶冶為主,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和豐富的表象。

2.母語學習規則

漢語的特點在於意合,理解它、運用它靠的是感悟。多讀書是理解的基礎,在多讀書中培養語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規律。

3.閱讀、寫作和口頭交流的規律。

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都有自己的規律。讀書就是吸收,吸收多少取決於感知多少。寫作就是表達,表達多少取決於妳能調動多少積累;口頭交流雖然也是表達,但是是在互動中表達,不再有思考的時間。

基於上述規律,人教版教材體系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1.閱讀、寫作和口語交流是相輔相成的。

《九義》教材中,閱讀和練習在重點訓練項目的框架下交替安排。口語交流(原本聽話)被放在附屬地位。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安排重點訓練項目,曾被認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壹大特色。從表面上看,讀寫訓練項目的交叉對應安排是閱讀和寫作的緊密結合。從實際效果來看,相互制約的負面影響也不小。教材的修訂堅決摒棄了這種編排模式,而是閱讀、作業、口語交流齊頭並進。重點訓練項目,只保留閱讀項目,每冊兩個,從第五冊開始會安排。習題訓練不安排重點訓練項目,但自成體系,每個習題根據當年的教學目標提出具體要求。口語交際中,中年級每冊8個,高年級每冊6個,也是自成體系。作業和口語交流安排在積累和應用中。

讀寫分離並不意味著不再提倡讀寫結合。讀寫結合仍然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規律。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要註重遠距離的結合,閱讀中的感悟、熏陶和積累自然會在習題中顯現出來。近距離的結合就是讀壹組課文或者壹篇範文,寫壹篇作文。從表面上看,學生寫作更容易。深層次的,是學生自由表達和個性化表達的障礙。另外,不安排寫作重點訓練項目,並不意味著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表達特征。相反,很多這樣的練習是根據課文的特點,用修訂後的教材安排的。比如《鳥與天》就需要思考課文是怎麽寫大榕樹的特點的,《凡卡》就需要思考這節課在表現方法上有什麽啟發。

壹句口口相傳,足見修訂教材對它的重視。

三、閱讀指導、預習和課後思考與練習要有明顯的改進。

1,閱讀指南

在改寫的閱讀指導部分,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心理,觸及這組課文的內容、思想感情的某壹方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六年制第九冊第三組課文的閱讀指導中,壹開始就說人間有真情,這組課文的字裏行間,湧動著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壹句情話貫穿這組文字,四篇文字是四首美麗情感的贊歌。看完這段話,還有誰不想好好學習這組課文呢?

2.試映

精讀課文的預習部分,或簡要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如《壹個十李龍題丞相》),或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軼事(如《瑯琊山五傑》),更多的是給學生設置壹系列懸念,以引起他們的閱讀欲望。

3.思考和練習

(1)在內容分析上狠打壹巴掌。

思考和實踐可以說幾乎是壹種轉化。思維、實踐、內容理解在九壹教材中占了很大比重。單純理解課文內容的題目已大部分刪除,改為閱讀理解重點句子。內容分析的繁瑣是學生不喜歡語文課的壹大原因。在內容分析上開刀,是語文課改的必然結果。

(2)重視研究性學習

強調探究性學習是本次教材修訂的最大亮點之壹,也是修訂工作中難度最大的新探索。這充分體現在思想和實踐上。

壹是提示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這體現在每壹篇精讀課文或略讀課文中。

二是既提示問題讓學生探究,又為學生探究提供引導和指引。

比如課文《我的叔叔魯迅先生》中有壹些很深刻的句子。比如妳想被黑暗包圍,不是很容易碰壁嗎?畫出這樣的句子,聯系時代的語境或背景,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

在這個問題中,有提示讓學生去探究:文中有深意的句子,有什麽深意的句子,有例子的提示。同時,如何發掘句子的深刻含義,題目也有說明,或聯系語境,或聯系時代背景。有了課後思考和練習的拐杖,學生在很大程度上理解課文並不困難。學生能自主學習,怎麽會厭學?

第三,特別關註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多樣的閱讀感受。

比如《夕陽》這篇文章的討論話題:讀完《海上日出》和《日落》,妳有什麽不同的感受?反映在比較閱讀中產生閱讀經驗。

再比如桂林山水的思維練習:讀完這壹課,妳可能會被桂林山水之美深深感染。妳可以試著唱壹首詩或者寫幾句話來表達妳的感受。也是為了激發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

這樣的話題引導,如何讓學生保持學習語文的興趣?

(3)倡導綜合學習

修訂後的教材處處體現了綜合學習的理念。每冊除了兩個語文綜合練習外,綜合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也是隨課文安排的。比如妳讀古詩,或者寫關於風景的文章,要求妳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畫壹幅畫;故事情節強的文本,需要妳用心去體會人物的內心,並在不同的角色中表演出來。看遊記需要妳寫廣告詞。閱讀說明性文章,詢問與解釋對象相關的信息等。都體現了綜合學習的思想。

略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把激發興趣和提出閱讀要求結合起來,體現了略讀和精讀的區別。

4.用積累和運用代替基礎訓練。

用積累和運用代替基礎訓練,不僅是名稱上的變化,內容上也有很大的變化。在原教材的基礎訓練中,拼音、字、詞、句、修改、邏輯、要點都有所體現。在修訂教材的積累和運用中不留痕跡,取而代之的是閱讀和記憶。在閱讀和記憶中,有五千年的中國名人名言、民間諺語、古對聯,加強對學生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取消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教學,就是要體現多讀書少做題的精神。學生課內或課後繁瑣、機械的語言類練習,在教材上沒有依據。

沒有各種類型的語文基礎知識練習在積累和運用,並不代表語文基礎知識不重要。在以小學階段為特征的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重視夯實語文學習基礎。因此,修訂後的教材隨課文安排了關於語言基礎的思考和練習題,以豐富學生對語言基礎的感性認識。比如“夕陽”這壹課,夕陽在文中比作什麽?找出相關的句子並閱讀(此題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對比喻句的感性認識)。類似這樣的話題還有很多。另外,每節課都有朗讀和摘抄單詞短語的要求,也是在引導學生打好紮實的語文基礎。

語文課能否成為學生喜愛的課程,不僅取決於編者用教材吸引學生,還取決於教師用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如果老師教得不對,學生剛接觸新教材的喜悅就會煙消雲散。因此,新教材應該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要準確認識到,修訂教材對語文教育規律的把握突出表現在重視積累,重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淡化分析操作,加強對閱讀、積累、感悟、熏陶的要求,弱化對學生的強制性訓練,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重復的練習。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新教材的特點進行教學,消除習慣性思維的負面影響。多年來形成的以內容分析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方法,在使用修訂版教材的過程中,仍可能頑強地顯示出來。原版教材數量少,雖然學生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分析和提問上,但還是有壹部分時間用來閱讀。修訂教材的總數增加了,如果仍然使用基於內容分析的教學方法,學生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幾乎為零。學生連課文都看不懂,怎麽談修改教材的好處?

其次,要註重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語文學習中探究的特點是什麽?有什麽特殊性?老師應該如何引導?尤其是如何保持學生的探索欲望?這些問題都需要深入的探索和實踐。比如如何處理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中,如何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從中受益?這些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新課程改革應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切入點。切入點在哪裏?我想是在這裏。

最後,壹定要改變方式,讓學生多讀書。根據修訂教材的特點,題少了,但是壹定不要忘了,少做題是為了騰出時間多讀書。沒有多讀書的保證,少做題的結果可能就是語文教學質量的下降。

教材的修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如果我們利用好修訂後的教材,就可以順利過渡到使用課標教材。盡快適應修訂後的教材,時間不等人!

  • 上一篇:葡萄酒、果酒、糧食酒怎麽做
  • 下一篇:兒童遊戲方案設計創意文章精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