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安踏2021實現營收493.3億元,同比增長38.9%;李寧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長56.1%;特步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同比增長22.5%;361度2021收入同比增長15.7%至59.33億元。
四大運動品牌集體報喜。
18年3月,李寧首次披露年報:2021年收入達225.72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達4011億元,同比增長136%,毛利率增長3.9%至53%。隨後,特步、安踏、361度相繼曬出去年的“成績單”,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在北京關鍵路體育咨詢公司創始人張慶看來,國內體育品牌業績上升的背後有很多因素,其中消費升級給行業帶來了明顯的積極效應。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3.6%,其中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419元,同比增長14.6%。
張慶表示,除了消費升級,體育在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體育消費需求也在不斷上升。與此同時,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開始信任和偏愛國產品牌。同時,運動產品的升級,細分領域專業性的增強,都讓國產品牌受到青睞,反過來也有利於業績。
中國服裝行業戰略專家楊大軍認為,“整個體育市場的發展仍呈上升趨勢,帶動了體育消費的增長。本土企業的設計、開發、運營能力與國際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小。國內企業基於對當地市場更了解的優勢,以及對線上平臺的利用,使得當地企業得以崛起。”
然而,國際運動品牌在中國的表現與國內品牌不同。耐克近日發布了2022財年(2021 12 2022年2月)第三財季的業績報告。截至2022年2月28日,雖然耐克大中華區的銷售增速從上壹財季的-24%反彈至-5%,但仍是唯壹的負增長地區。值得壹提的是,2021年,阿迪達斯大中華區銷售額為45.9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21.61億元),這壹數字已經被安踏超越。
科技成為發展的關鍵詞
從各種財報來看,“研發”、“技術”、“創新”等關鍵詞在財報中都有提及。對R&D的重視可以從每個企業的R&D投資額中體現出來。財報顯示,四家公司去年研發支出均在2億元以上,其中安踏2021在R&D的投入達到11.3億元,收入占比2.3%,居本土體育企業之首。
“對於國內體育企業來說,以前是依靠門店的增長和產品的多樣性和性價比來實現發展的。現在競爭環境變了。國際和子行業的品牌都可能有競爭對手。只有持續投入研發,才能長久生存,這是國產品牌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張慶指出。
近年來,國內運動品牌紛紛以先進的技術進軍高端市場,推出千元以上的產品。比如特步160X PRO售價1199元,李寧沸點2.0售價2099元。張慶說,“高端產品代表了企業的最高技術水平,是研發能力的體現,是品牌價值的錨點。隨著國產品牌技術升級,更多專業產品出現,價格上去很正常。”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認為,國產運動品牌的高端化是必要的。“大眾體育的市場空間有限。隨著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的渠道下沈和融入中國市場的戰略決策,大眾市場的空間潛力受到擠壓;隨著消費升級和體育市場的多元化,推動用戶需求在細分場景、個性化、功能化方面的變化,滿足消費者中高端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此外,根據服裝行業專家馬剛的觀察分析,國內運動產品的高端化是自有品牌的高端化,比如李寧的“中國李寧”品牌,通過收購高端品牌實現多個品牌的協同發展,比如安踏旗下的高端品牌,比如斐樂、迪桑特等。“但目前國產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並不高,未來在科技上不斷突破,在高端市場獲得壹定的市場份額,才有可能實現國產產品的真正崛起。”
渠道優化效果顯現
線下渠道方面,“關小店開大店”已成趨勢,李寧、特步、361度都積極推動大店落地。李寧財報顯示,“公司積極推進旗艦店等高效門店的落地,同時持續優化門店視覺形象和消費者運動體驗。”特步表示,“將推出更多更大的第九代旗艦店。”361度表示,“未來將鼓勵經銷商和授權零售商在關閉較小門店的同時,在商場等地開設較大門店,以優化渠道結構。”
對此,張慶表示,“開大店是順應消費環境的變化。目前,網上銷售發展迅速。線下要想和線上不壹樣,就必須在消費體驗上差異化。開大店可以創造更豐富的消費體驗,更直接的體現品牌文化和科技元素,提升場景體驗感。此外,當有更大的店面面積時,商品的組合可以更加多樣化,這可以帶來更多的人流,有利於效率的提高。”
李寧財報中的壹組數據印證了張慶的說法:李寧加快處理虧損、低效、小微門店,大力開設大型高效門店。2021全年,李寧新品線下零售流量加速錄得60%~70%的高位增長,平均庫存周轉期較上年縮短14天,達到54天。
線上渠道方面,受益於近年來電子消費的逐漸增長,國內運動品牌發力電商轉播,電商渠道成為新。財報顯示,2021年,安踏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0%,收入貢獻占比29%。李寧2021新興直播平臺為公司帶來58.4%的收入增長。
此外,近年來,安踏和李寧也在持續推進DTC(與消費者面對面)戰略轉型,以提高自身效率和毛利率。據證券時報報道,安踏建立了完整的零售業務流程和各種運營標準,極大地提高了壹、三線城市購物中心的門店收入。DTC業務占比近70%,門店效率提升25%以上。
曾就職於某運動品牌公司的張明(化名)透露,“目前業內有企業宣稱通過線上直銷渠道進行DTC轉型,線上占比通常在20%-40%之間,安踏的70%已經處於行業較高水平。”
楊大軍表示,“在電商平臺和新零售模式對傳統零售模式的沖擊下,很多企業都在向DTC模式轉型。好處是企業可以更快地獲取消費者需求,供給側可以更快地做出反應,銷售效率可以提高,進而提高企業的毛利率。”
在馬剛看來,DTC不僅僅是指直營渠道,還包括從非直營渠道收集各類消費者的需求,改善產品的行為。“過去是用廣告或營銷來驅動企業的增長,現在是通過收集消費者需求、優化產品設計和營銷來驅動。這是兩種不同的成長邏輯。”他說。
程偉雄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型,未來本土品牌在渠道端的優勢可能會趨於弱化,品牌的競爭力仍會回歸到品牌創意、技術、功能研發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