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它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浸透著每壹個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中華民族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而驕傲和偉大!
“國學”理論產生於西學東漸和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來說,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壹個統壹明確的定義。著名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但他們不能同意。壹般說,國粹登勢在1906寫道:“中國學者是什麽?壹國之學皆是也。有土地的人生在上面,因為有國家,有國家的人有自己的學問。學之者,學壹國之學,以為國之用,而治壹國。”(國學講座,中華烹飪雜誌。19)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寬泛,但主要強調國學的實用性。
國學要分哲學、歷史、宗教、文學、風俗習慣、考證、倫理、版本學等。,以儒家哲學為主流;在思想上,應該分為先秦諸子、儒道佛三個學派。儒家思想貫穿並主導了中國思想史,其他都是從屬的。漢學分經、史、子、紀四部,但以經、子為主,尤以經為主。被國學大師章太炎分為小學、經學、史學、哲人、文學。
甘泉教授認為,“國學”是中國的文化,是中國的傳統哲學,其基本結構按照《虎圖羅》、《易經》的哲學傳統分為八卦九宮,即“易學道家(太極八卦)、陰陽五行(幹卦)、佛家墨家(獨卦)、法家(離卦)、軍事家(震卦)、儒家(。因此,中國社會是壹個理性的文明社會,它主要依靠中國文化元素的相互消長和相互協作來推動文明的發展。中國近代的落後有很多原因,比如自然生態的突變,所以不能盲目否定中華文明的先進性。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華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偉大的歷史成就,中國的傳統文化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國人逐漸恢復了對自己文化的信心,“國學”再次成為熱門話題。甘泉教授認為,“國學”在今天應該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意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是中華六千年文明的代名詞,實際上是立國之本。
二,國學與管理學的關系
在中國經營好企業,管理好企業,妳首先要了解這個社會群體——中國人的性格、思想、價值觀和行為,了解他們的生活、理想和對生活的感受,培養他們的感情,得到他們的價值認同,那麽妳就成功了壹半。
財富是勤勞與高尚智慧的結合,是財富精神與肉體、身體與能量、心靈與血液的結晶,財富是壹種責任,財富是義利的統壹,國學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財富哲學。
真正的企業家也應該是高尚道德的踐行者!壹個不了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人,壹個不掌握這個民族生存智慧的人,肯定會缺乏這個偉大民族的知識和這個民族的情感。無論妳是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俄羅斯人、中國大陸人、香港人、臺灣省人和澳門人,在中國做生意或與中國企業打交道都很難成功。
希望大家能夠反思自己的民族文化,帶著自己的實際問題,帶著科學的精神和虔誠的態度,結合現代文明的成就和人類歷史上的夢魘,對中國六千年來的寶貴文化遺產進行分析比較,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
任何對中國古代文明和人文價值的主觀的、想象的、功利的、浮躁的、情緒化的曲解,即使是善意的,也是不嚴謹的、無知的、荒謬的、不負責任的,是對歷史的褻瀆。那些不尊重歷史和自己民族文化的人,終將被歷史所鄙夷或嘲諷。
有人認為“國學”是“漢學”,“管理學”是“管理學”,歷史背景不同,目標不同,學科不同,把兩者壹起撤下來是荒謬的。有人認為這兩個概念不是壹個範疇;有人說這是嘩眾取寵,忽悠人;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不和”。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歷史上中華民族的繁榮是因為開放包容,中華民族的悲劇是因為當時的當局以封閉的心態面對世界。歷史反復教育了所有沒有寬容和愛心的人!
在資源短缺、自然環境惡化、企業過度競爭、人文精神衰落、市場經濟至上的今天,管理科學需要中華民族的智慧——漢學來拯救!“生生不息”、“經世致用”、“以德載物”是國學的精神和靈魂。漢學不能回避管理。國學不僅是壹種文化符號,更是時代賦予每壹個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用國學的精神和方法提升管理理論!
中國經濟的崛起不足以支撐和詮釋中國和平崛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觀。中華文化的崛起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崛起。用中國的管理理念重塑中國的商業文化,讓我們* * *思考和明確我們國學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基因,* * *探索和修正我們的目標和行為,* * *承擔和履行我們的責任和操守,* * *面對和挑戰我們的未來和發展機遇...
隨著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它是被這個時代的大海和這個歷史的風包圍的浪花,耀眼而美麗。我們希望、呼籲並相信更多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政治家和社會工作者關註中國易經國學和傳統文化的價值,關註中國管理哲學的構建和實踐,因為這關系到我們民族的成長和生存,關系到今天中國人的價值和未來...
三,國學與企業文化
中國的文化結構決定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性格,決定了我們整個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文明傳承。從伏羲到三皇五帝,再到西周東周,延續了幾千年,直到春秋戰國,隨著《易經》的起源,百家爭鳴,出現了西漢劉欣在《諸子簡敘》中提出的“九家十家”學說。“九流”是指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農民、雜家。就管理哲學而言,有五個學派,即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以孫武、孫臏為代表的軍事家,以翟墨為代表的墨家,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在他們的哲學思想中,有極其豐富的辯證思維方式和推理方式。先秦以後,歷代政治家、哲學家秉承易學、五家思想傳統,在其文集裏對中國的治國之道進行了進壹步的闡釋和總結。在中國文人學者浩如煙海的著作中,有深刻睿智的說理,有深刻的政論,有奏疏,有書信,有雜言,蘊含著豐富的中國管理思想。copula裏有句話說的好,窮則改,改則通,通則久。中國古代文明的偉大成就,無不閃耀著易學和諧的人文精神和歷久彌新的人生哲學智慧。
從先秦諸子百家、漢唐道統、宋元理學、明清哲人,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乃至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我們可以系統地了解中國哲學的發展,把握中國文化傳承的主脈,系統地研究中國文化和哲學智慧,思考和解決事業中遇到的諸多困惑和矛盾 以中國先賢睿智的思維傳統和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學進行命運和企業管理實踐,從而提高哲學思維能力,倡導和諧管理。
如何科學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國學精髓和人文素質,融合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思想,科學總結中國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對於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管理道路,進行自主創新,順利實現企業戰略轉型,增強中國企業活力和核心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培育中國優勢企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歷史使命。
很多專家和企業家都認識到,壹流企業做文化,二流企業做標準,三流企業做品牌,四流企業做服務,末流企業做制造。根據系統科學原理,結構決定功能,易學的結構決定了中國的文化特色和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同理,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的特色和發展,企業文化的變化不容忽視,更不能脫離中國文化的背景。只有積極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基因,融入西方先進的文化元素,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條件,才能建設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才有可能塑造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四,國學與管理改革創新
從當前美國的金融危機、華爾街的垃圾債券、日本的黑米事件,以及中國的三鹿奶粉事件、襄汾潰壩事件,不難發現* * *同“秘”同根源。中西方的政治經濟高層都壹致認識到,“罪魁禍首”是不受高尚文化、文明道德、價值倫理、規範約束的“資本”。
這些只是企業經濟發展與社會文明沖突的壹個小小的縮影。作為社會組織的主體,現代企業的市場環境、技術環境、生產環境、人力資源環境和信息環境都在惡化。資源與環境、發展與競爭、市場與技術、管理與法制、效益與責任、管理與人性之間的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甚至逐漸成為制約企業成長和經濟發展的瓶頸;組織職業目標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現實沖突,企業官僚只註重流程細節的本位主義,忽視企業運營的整體性,部門之間相互掣肘。管理者經常越位、缺位和錯位,過度管理和管理盲區並存,企業創新管理缺失,組織變革乏力;管理原則、管理理論和管理行為往往偏離管理目標和結果。
信用、信任、聲譽危機像病毒壹樣襲擊企業的肌體,產業發展周期、產品市場周期、技術變革周期成為決定企業成長周期的命運;當代西方管理文化和管理行為模式面臨著文化“移植”和文明沖突帶來的嚴重“排斥反應”。
中國的企業管理是人本管理,中國的管理之痛是人本管理。隨著大國的崛起,國學能否以封閉、狹隘、民粹、傲慢甚至刻薄的心態希望復興?國學需要面對現實需求,需要齊抓共管,需要理性和創新!中國企業只有插上“國學”和“管理”的翅膀,才能在世界市場上自由翺翔,只有嫁給“國學”,才能獲得新生,贏得世界的尊重!
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理和諧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理念是企業文化的基礎。中國企業不能滿足於僅僅從中國出口“廉價”商品。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家應該拋棄自卑、盲目和缺乏自信。他們應該有勇氣和信心輸出中國的優質產品,以及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和諧價值觀。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
大道自然。我們主張以《周易》等中國國學管理思想的價值觀為基礎,結合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整合和突破西方管理哲學的歷史局限性,對人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發展方式等社會實踐進行系統的科學反思、哲學反思和文化反思,認真探索和思考企業和人類的終極價值,探索自然管理的規律。分析和重構普適的組織基因和理論模型,初步建立中國管理哲學的全息理論體系,包括理論規則、方法工具和實際應用;為戰略管理、創新管理、危機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文化管理、和諧管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管理理論平臺;為個人事業和企業組織的成長、轉型、創新和發展提供通用、簡便、可行、科學、實用的診斷和管理模式,為全面建設創新型和諧社會提供基礎理論指導和戰略管理工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哲學和和諧的企業文化思想,是時代賦予我們這壹代人的歷史使命。為全球文化的融合和和諧世界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做壹個文明古國的偉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