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發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國學教育,為新時期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臺,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崛起的重要方面。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的快速發展,世界漢學大會的成功舉辦,孔子新漢學計劃的即將實施,都與新時期國學教育和研究的盛會息息相關,並形成了相互呼應之勢。
把新時期的國學教育提高到壹個新的高度。
新時期開展國學教育和研究,機遇與挑戰並存。在充分總結和肯定成績的同時,對面臨的問題也要有清醒的認識。考察和分析新時期國學教育存在的問題,障礙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壹,國學作為壹門學科,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尚未取得應有的地位和“合法”地位。國學沒有被正式列為壹級學科,這讓國學教育的發展遇到了制度性障礙,也與全社會認同和弘揚國學的熱情形成反差。
二、國學教育內涵和外延的界定在實踐中,需要時間形成具有文史哲的通識。例如,國學特征的界定需要進壹步系統化和規範化,國學教育的基本對象和內容,國學教育基本規律和方法的確立需要進壹步制度化和科學化,國學與文史哲的聯系和區別需要進壹步明確。如果不能恰當合理地回應人們在這方面的質疑和困惑,推進新時期國學教育很可能事倍功半。
第三,國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待改進和完善,如何科學合理地繼承和發揚國學仍然任重道遠。“國學熱”的主流無疑是積極的、正面的,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急功近利的現象,可能會導致國學“虛熱”的問題,在壹定程度上消解國學教育的嚴肅性和嚴肅性。另外,“國學”不是壹個沒有它汙染的純粹的東西。我們既不能因為它的糟粕而徹底抹殺它,也不能因為它在今天仍有合理的內核而盲目地高舉它。在“國學”熱潮高漲的今天,我們對“國學”表現出更多的尊重、冷靜和客觀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堅持這種科學理性的立場和態度,才能把新時期的國學教育提高到壹個新的高度。
以上種種認識都可以說明國學教育的發展是很有前景的,所以加強國學教育的培養是值得開展的。
到底什麽是國學教育?
瑪麗曾經是壹名空姐。有了孩子後,她把家裏的工作停薪留職,安心在家。成為母親後,她對國學產生了興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從小接受壹些國學教育。165438+10月6月,她坐在海南大學的校園裏,和國內古典哲學專業的研究生們壹起上周易課。課後,她問老師,孩子應該怎麽學國學?
像瑪麗壹樣,有的家長希望孩子學習壹些“國學知識”,卻不知從何下手;還有壹些家長認為國學教的是三綱五常的封建禮教,禁錮了孩子的思維;有些家長幹脆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學習國學。
那麽,什麽是國學,孩子為什麽要學國學,怎麽學國學呢?
什麽是中國教育?
很多專家教授“聞之色變”,說“國學”被市場庸俗化了。比如海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江南章就認為“我不認可單獨的語文教育的存在,只認可人文教育”。他進壹步解釋說,國學教育的提出,是因為從人的教育的角度來看,目前的教育存在很大的不足,特別是缺乏文化傳承和與人的價值觀教育,即缺乏對人的生命的培養的教育。因此,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國學教育。
“學術沒有國界,之所以刻意強調‘國學’二字,是為了對應‘西學東漸’的現狀”,海南省國學教育協會副會長田野說。田野認為,這就好比朱面對佛教的沖擊,建立四書來糾正民族文化的格局和結構,賦予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的標誌,即回應西學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強烈挑戰。
江南的張也說過,“從這個角度看,國學教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他特別強調“讀什麽書是個大問題”。
學國學,從詩歌教學開始。“我個人贊同詩歌教學從。第壹,讓孩子從音韻中體會母語之美,培養良好的語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提升孩子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境界,”江南張說。他認為這些東西沒有實用價值,但卻是人生幸福不可或缺的。
海南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焦宏偉也認為,中國是詩的國度,以詩為基本文本是學習國學的壹個很好的起點。他解釋說,“中國古代非常重視詩書教育,詩歌更適合生活,更容易讓孩子理解。”
田甜指出,今天的兒童是明天國家文明的棟梁和承載者,兒童的教育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命運。他認為“讓孩子學習國學的根本意義在於,讓他們在面對中華文明的現代境遇時,能夠重新認識自己,重建對文明的自信。”隨著中國的強大,社會也開始出現“國學熱”,不僅有各種“國學私塾”,還有“漢服秀”。
學國學在於讀經典《國學不要背離時代,而要順應時代,培養鮮活的生命,培養現代公民》,江南張特別指出。他認為,社會辦的國學教育體系目前還不能真正與主流體系對接。江南張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離開這個體制是不現實的,“孩子只能在體制內盡可能地接受國學教育”。
田野還指出,國學的學習不在於表面的禮儀形式——不在於穿漢服,不在於拜孔子,而在於是否踏踏實實地學習,讀中西傳世的經典著作。他解釋說,“當孩子們通過這些偉大的作品經歷了不同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演變,他們就能更透徹地理解這個世界,滿足自己的現代性生活”。
也許對於任何文明來說,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無論是古希臘還是巴比倫,最重要的就是做人,要知性,要真誠,就像孔子說的“可以不遺余力,所以可以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