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水畫技法-局部模寫:適合初學者,臨摹不熟練,接觸真實山水畫不多。有必要比較兩者,模仿和寫作。這個時候,不要貪圖完美。
(2)山水畫技法——詳細記錄法:記錄壹幅比較完整的“真實”畫面,適合初學純熟的學者。這時候就要強調感情的真實而不是物體表面的“真實”。
(3)山水畫技法——記異:只寫特別的東西,適合時間少或者特別有感覺的。
(4)批註(速記批註)簡單記錄壹個印象,沒有詳細描述。
(5)山水畫技法——放大法:選取有感情的部分,放大,進行更細致的表現,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6)山水畫技法——作圖法:對於整體景物的感受,更簡潔地畫出壹個大概的印象,不求形似,但求達“意”。
(7)山水畫寫生的技法——意象疊加法:不要速記壹山壹水,而要註意千山萬水乃至整個山、整個水的疊加印象。這就是所謂的“行萬裏路,讀萬卷書”,胸中山巒疊谷,奇妙地創造自然。
(8)山水畫技法——反復體味法:此法是在這山這水上流連忘返,流連忘返,反復觀察體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爛熟於胸,做到坐得下,睡得著,吃得下,念念不忘。石濤愛黃山,潘天壽先生畫雁蕩,黃先生愛看夜山,就是此法的三昧。
二、山水畫技法
1,創作方法
上面提到的筆墨、構圖、素描等問題都是創作的準備,創作是所有技法的綜合運用。既然是“創造”,就沒有固定的方法和程序。畫家因其修養、稟賦、愛好不同,在創作時會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必強求統壹。但是要做好創作必須註意哪些問題呢?在這方面,前人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繼承和借鑒。現在選擇最重要的壹個,後面簡單描述壹下。
2.山水畫寫生技法:構圖的基本步驟。
川筆傳統的“六法”講的是“商位”,其實就是講繪畫布局的構圖,也就是構圖。所謂繪畫中的“位”,要用心“經營”,根據對象的結構和圖案,煞費苦心地組織和安排:創作時要註意表現對象的特點和神韻,落筆時要有把握,用筆要把握對象的特點,主題要明確。
先用墨線畫出場景的大感覺,構圖時註意重心。首先,墨水從山上滴下來。壹般來說,從筆中流出的墨滴是帶有陰影的濕墨。接下來幹筆向外展開,線條由簡到繁,由疏到密;最後加點,搓搓搓。註意擦拭時有很多變化,用中心點、散前點、側前點來營造山村郊外的荒野和自然,主題不斷深化,使畫面更加豐富多彩。
3.山水畫技法:巖石結構與畫法
毛筆書寫是傳統“六法”中最基本的技法之壹。是關於用毛筆寫字的問題,也是用“線”來表現物體形狀的重要技法。骨力和精氣神都在本意裏,但就看用筆了。所以“骨”是指“線”的力度和變化,是整幅畫的“骨架”。
中國畫表現巖石的基本技法是鑿、揉和渲染。第壹塊石頭的輪廓和輪廓內巖石的不均勻紋理。所謂脊,就是巖石結構的紋理線;拓印是指在巖石的輪廓旁拓印不規則的墨跡,以增加巖石的粗糙度;渲染是用濃淡墨染出巖石凹凸不平的陰陽兩面,以增加巖石的質感和明暗。
刻骨筆的傳統切割方法有多種,如匹馬、斧、折、甸、雲頭皴、馬牙、馬虎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巖石的紋理是多種多樣的,巖石的紋理和風格也是豐富的。
4.水彩畫技法:巖石結構
歷代畫家都是根據巖石的地質結構和外觀來創作表現方案的。隨著自然的變化和繪畫技法的演變,傳統的繪畫方法發展到今天,變得更加寫實和現代。
唐代以前,山水畫中的巖石都是“空”的。直到五代北宋時期,畫家才開始使用繪畫的方法。經過對天然巖石的長期觀察、體驗和積累,前人終於總結出了表達景觀肌理、質感和莊重之間關系的造型手段。這是山水畫的壹大發展。我們今天在畫巖石結構時,不僅要更實際地觀察和寫生,而且要繼承和發展傳統的造型技巧。
5.山水畫技法:樹畫技法。
古人通常先畫枯樹,因為枯樹的枝幹、穿插、組織結構清晰。然而,我們的現代畫家通過畫樹打破了刻板印象。我們可以先畫壹些樹葉或者先用墨水指出樹木和樹林的層次,然後再畫樹幹和樹枝。
初學者要先學會畫樹幹,再畫樹幹,再寫小枝,這樣才能壹步步深入。經過壹定時間的素描練習,他們自然會掌握物體的特征和規律,線條也能做到簡潔。繪畫來源於真實,不受真實的限制。意思是在自然中學習,要自己消化,才能隨意畫出來。
畫國畫需要經歷臨摹、寫生、自然畫三個階段。邊肖今天主要講素描階段。預計完成三個階段至少需要20年,甚至三四十年。在這壹點上,妳是壹個真正的畫家。中國畫山水的每壹個階段、每壹個步驟,甚至筆法、水墨畫、繪畫都可以單獨寫,這裏只分享九根牛壹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壹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