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聖誕節(12月25日)了,北京的各個高樓大廈都開始精心布置、準備迎接這個喜慶的洋節日。
提到聖誕節,大家自然就想到了那個蓄著白胡須、長得胖胖的、身穿紅色(確切的說是紅白色,但以紅色為主)大棉襖、形象憨態可掬的聖誕老人!
在西方的童話故事裏,聖誕老人每年的12月24日晚上都會駕乘9只馴鹿拉著的雪橇,挨家挨戶地從煙囪進入屋裏,在孩子們熟睡之後悄悄地把禮物放在孩子們床頭的襪子裏或壁爐旁的聖誕樹下。
如今,每年聖誕節都會有不少人頭戴紅色的聖誕帽。而各個商場或者大廈裏的聖誕老人也都是紅色的。
但是聖誕老人形象壹開始就是紅色的嗎?
其實不是。
那麽後來為什麽就變成了紅色的呢?今天我們壹起來聊聊聖誕節與聖誕老人的故事。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彌撒是教會的壹種禮拜儀式),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由於每年的公歷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所以被稱為“聖誕節”。
原本聖誕節只是基督教徒的節日,後來隨著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而受到人們的格外重視並發展成為西方國家的壹個全民性節日,是西方國家壹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相當於中國的春節。
而聖誕老人的誕生則源於歐洲的民間傳說。
按照壹般的說法,聖誕老人指的是公元4世紀時小亞細亞專區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藹可親,慷慨濟貧而萬裏聞名。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聖誕老人形象卻是瑞典著名插畫家哈頓·珊布於1931年以他的朋友羅·普蘭蒂斯為原型創作的。正是從1931年開始,聖誕老人的形象開始統壹固定為我們現今隨處可見的“身穿紅袍、有白色大胡子、面帶慈祥微笑、憨態可掬的老人”形象。
而在1931年以前,西方各國聖誕老人的顏色是不盡相同的,通常以黃色和綠色為主(現在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而且那時候的聖誕老人也不是壹個胖子;相反,1931年以前的聖誕老人常常是壹副憔悴的、瘦骨嶙峋的樣子。
是的,直到1931年,聖誕老人的形象才從黃色或綠色的、瘦骨嶙峋的樣子變成了紅色的、胖胖的樣子。而這壹切變化的“幕後主使”並不是哈頓·珊布,雖然他親手創作了這壹經典聖誕老人形象,但他只是受人之托,真正的“主謀”其實是全世界知名的可口可樂公司。
當時,可口可樂公司與哈頓·珊布簽約,讓其創造壹個喝可樂的聖誕老人形象,並且堅持:聖誕老人衣服的顏色必須是明亮的可口可樂紅。於是,哈頓·珊布以他的朋友羅·普蘭蒂斯為原型創作了“身穿紅袍、有白色大胡子,面帶慈祥微笑,壹手摘下紅帽子,壹手舉起壹瓶可口可樂”的經典聖誕老人形象。後來可口可樂將這壹聖誕老人形象制作成了海報,並且在海報下方寫下了著名廣告語:“ThePauseThatRefreshes(享受清涼壹刻)”。
在隨後的三十多年時間裏,哈頓·珊布繼續為可口可樂公司創作了幾百幅廣告畫。他設計的可口可樂紅色聖誕老人形象也隨著可口可樂的大規模銷售占領了全世界,紅色的聖誕老人因此成為聖誕老人的標準形象。
如今,聖誕老人已經成為全球文化偶像。
毫不誇張地說,是可口可樂公司憑壹己之力將聖誕老人的形象進行了統壹。因此,可口可樂公司也將聖誕老人形象註冊成了自己的商標。
是的,可口可樂公司創造聖誕老人的經典形象,而反過來可口可樂公司也壹直受惠於此。不過,聖誕老人的影響力絕不止於此。
20世紀後期,伴隨著聖誕老人的巨大影響力,在聖誕老人的家鄉——芬蘭北部拉普蘭地區的羅瓦涅米——出現了聖誕老人村(SantaClaus’sHouse)旅遊景點。這個聖誕老人村有目前全球僅有的50位經嚴格審核培訓並持有執照的“正版聖誕老人”,其出場費甚至高達20萬元。
如此,聖誕老人的影響力可見壹斑。
聖誕節畫壹幅畫怎麽畫插畫是壹種藝術形式,作為現代設計的壹種重要的視覺傳達形式,以其直觀的形象性,真實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現代設計中占有特定的地位,已廣泛用於現代設計的多個領域,涉及到文化活動、社會公***事業、商業活動、影視文化等方面。
不管是隨意的塗鴉還是有深思熟慮的創作,都算是插畫:
插畫中國大龍:插畫可以分為藝術性插畫和商業性插畫,壹般為企業,為產品,為宣傳,為修飾等所繪制的圖畫,我們都將它歸於商業性插畫範疇。
插畫藝術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世界最古老的插畫洞窟壁畫到日本江戶時代的民間版畫浮世繪,無壹不演示著插畫的發展。插畫最先是在十九世紀初隨著報刊、圖書的變遷發展起來的。而它真正的黃金時代則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首先從美國開始的,當時剛從美術作品中分離出來的插圖明顯帶有繪畫色彩,而從事插圖的作者也多半是職業畫家,以後又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畫派的影響,從具象轉變為抽象。直到70年代,插畫又重新回到了寫實風格.
中國最早的插畫是以版畫形式出現的,是隨佛教文化的傳入,為宣傳教義而在經書中用“變相”圖解經文。目前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版畫作品,唐肅宗時刊行的《陀羅尼經咒圖》。刊記確切年代的則是唐懿宗鹹通九年(868年)的《金剛般若經》中的扉頁畫。到了宋、金、元時期書籍插畫有了長足的進步。應用範圍擴大到醫藥書、歷史地理書、考古圖錄書、日用百科書等書籍中,並出現了彩色套印插畫。明清時期,可以說古代插畫藝術大發展時期,全國各地都有刻書行業。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插畫的形式大體有以下幾種:卷首附圖、文中插圖、上圖下文或下圖上文、內封面或扉頁畫和牌記等。
我國古代插畫的歷史演變,可以看作是版畫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民間年畫史。只不過民間年畫更早地獨立成為壹種商品,它是商業插畫的前身。
歐洲的插畫歷史與我國相似,最早也是運用於宗教讀物之中。後來,插畫被廣泛運用於自然科學書籍、文法書籍和經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
社會發展到今天,插畫被廣泛地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隨著藝術的日益商品化和新的繪畫材料及工具的出現,插畫藝術進入商業化時代。插畫在商品經濟時代,對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插畫的概念已遠遠超出了傳統規定的範疇。縱觀當今插畫界畫家們不再局限於某壹風格,他們常打破以往單壹使用壹種材料的方式,廣泛地運用各種手段,使插畫藝術的發展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在中國,插畫雖然發展的較晚,但追其溯源,方遠流長.插畫經過解放後黑板報、版畫、宣傳畫格式的發展,以及20世紀80年代後對國際流行風格的借鑒,90年代中後期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更多使用電腦進行插畫設計的新銳作者湧現.
插畫在中國被人們俗稱為插圖。今天通行於國外市場的商業插畫包括出版物配圖、卡通吉祥物、影視海報、遊戲人物設定及遊戲內置的美術場景設計、廣告、漫畫、繪本、賀卡、掛歷、裝飾畫、包裝等多種形式。延伸到現在的網絡及手機平臺上的虛擬物品及相關視覺應用等。
由於情報時代的來臨,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插畫的含義已從過去狹義的概念(只限於畫和圖)變為廣義的概念,“插畫”就是我們平常所看的報紙、雜誌、各種刊物或兒童圖畫書裏,在文字間所加插的圖畫,統統稱為“插畫”。插畫,在拉丁文的字義裏,原是“照亮”的意思。它原來是用以增加刊物中文字所給予的趣味性,使文字部份能更生動、更具象地活躍在讀者的心中。而在現今各種出版品中,插畫的重要性,早已遠遠地超過這個“照亮文字”的陪襯地位。它不但能突出主題的思想,而且還會增強藝術的感染力。
插畫界定
現代插畫與壹般意義上的藝術插畫有壹定的區別。從兩者的功能、表現形式、傳播媒介等方面有著差異。現代插畫的服務對象首先是商品。商業活動要求把所承載的信息準確、明晰地傳達給觀眾,希求人們對這些信息正確接收、把握,並在讓觀眾采取行動的同時使他們得到美的感受,因此說它是為商業活動服務的。
而壹般意義的藝術插畫大凡有三個功能和目的:
這6種常見的插畫海報風格妳知道嗎?2020年可以說是插畫的天下
曾感動無數人的《熱幹面好久不見》
到最近的各種節日品牌海報
都能見到插畫的身影
那插畫常見的風格有哪些妳知道嗎?
小A將通過這篇文章
帶大家了解壹下插畫海報的常見風格!
扁平風格插畫主要由色塊構成,造型幾何化,外輪廓光滑,信息更加直觀,能夠讓人壹眼看上去就知道界面所傳達的信息。
扁平化的界面也能夠更好地實現畫面的轉化,網頁加載得更快,因此,扁平風格插畫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描線風格,是在扁平化風格之上的延伸。
在扁平化元素中添加外輪廓和描邊,描線插畫的外輪廓加上描邊,相對於扁平化風格來說,更加地立體,可愛,往往會用在海報、引導頁面、logo等之中。
肌理風格插畫也叫做顆粒噪點風格,是扁平化風格的又壹個分支,將頁面疊加顆粒肌理,呈現出壹種磨砂質感,有點像沙畫的感覺,但又比沙畫細膩。
主要表現形式是運用大量色塊的表現,元素單壹幹凈,肌理常疊加在元素的高光及陰影處,通過顆粒感來增加畫面中的細節,畫面過渡自然,立體生動,畫風輕松隨意。
浮世,佛語裏是指“繁華又空虛的人世間”,浮世繪是將人世間的浮沈聚散不定地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浮世繪畫風以傳統版畫為基礎,強調線條及色塊的平塗,色彩艷麗,以鳥、魚和海浪等為主要表現形式。
MBE插畫是由Dribbble的壹位設計師創造的風格,采用黑粗線條描繪元素,除去畫面中不必要的元素,色塊有明顯的區分,圓潤可愛。和小元素配合,常用於引導頁、啟動頁、logo等。
水彩插畫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壹種畫法,簡單的線條加上溫和的色彩,寧靜自然,線條簡單隨意,水彩插畫的創造性特別強,既能夠表現寫實、抽象、魔幻等各種風格。
插畫是我們在生活中最常見的設計元素之壹
近幾年逐漸成為海報設計的主流
不同風格的插畫風格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感受
妳更喜歡哪壹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