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是文化的壹部分,從誕生之日起就與藝術和技術不斷接觸。廣義理解設計,其最基本的含義是規劃,即為實現特定目標而確立的方案;從狹義上講,它包含了社會意義、科學意義和經濟意義的多種形式,體現了從觀念和行為到實現其價值的創造過程。藝術設計有“藝術”二字,即具有壹定藝術元素和藝術意義的設計,具有壹定的意義。與以往的設計作為創造藝術相比,它又被稱為“實用藝術”,說明它不僅滿足功能需求,而且具有藝術導向性。實用藝術是相對於純藝術而言的,它可以拋棄功利,追趕情感和精神。然而,作為壹門實用藝術,設計似乎只照顧藝術,但它們的外顯方式有時驚人地相似,設計在某些情況下也能表現出壹種“有意義的形式”。隨著設計本身的發展,壹些設計領域,如觀賞性工藝品,逐漸脫離了“實用性”,具有更強的形式感和審美意味,從而使其具有純粹的藝術特征;此外,更多的設計領域也在設計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實現自己的藝術性。追溯設計的源頭,從文化開始,制造就伴隨著對美的追求,從自然到理性,設計行為總是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求生活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藝術源於實用,實用趨向藝術,滿足現實,人們完善創造,追求理想,人們走向藝術,這是設計發展的路徑和大方向。可以說,設計和藝術密不可分,設計藝術是藝術的壹種特殊呈現方式。
科學和藝術自古以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古希臘學者亞裏士多德既是哲學家又是科學家。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萊昂納多·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但他們也是科學家、發明家和建築師。達芬奇早在四五百年前就設計了最早的飛行器。1986年5月,斯圖加特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展出了他當年設計的許多機械模型,至今仍被設計師視為模型。他們是藝術大師,但他們懂科學,也是科學大師。正因為他們的作品是藝術和科學的綜合體,所以才能發明創造出這樣的經典作品。
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是設計學科的壹個基本問題。現代設計及其教育的產生和演變從來沒有脫離過科技與藝術之間的選擇和判斷,從某種角度來說,現代科技的進步直接推動了現代設計的發展。現代設計橫跨文理,涉及科學技術、人文社會科學等。,並與藝術和科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其學科特征表明,它具有相對特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以及相應的社會價值判斷體系。
藝術設計總是受到科學技術發展和進步的影響。科學技術影響和作用於藝術設計的具體實現形式。第壹個銷售超過100萬件的產品是托內特設計的托內特椅。它產生於19世紀中葉,是當時著名的酒店椅,是當時托內特廠發明的彎木魚塑木新工藝的直接結果。科學技術是設計師實現其設計思維和理念的必由之路,所以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技術對藝術設計和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比如各種優質鋼材和輕金屬在設計中的應用,就產生了德國設計大師密斯·凡·德·羅設計的鋼管椅,外觀輕巧現代,讓消費者充分體會到科技生活帶來的樂趣。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科技的進步,世界不再孤立,但人並不閉塞。整個世界已經是壹個大家庭了。是什麽讓人們沒有了距離,無論是經濟、網絡還是交通,歸根結底還是技術。今天看到這樣壹句話:“網絡在不斷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設計卻在試圖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仔細琢磨這句話,我們可以體會到設計和技術之間的很多關系和聯系。科技的目的是什麽,科技的成果會給人帶來什麽。什麽是設計,設計是為了什麽?創意是為了人民,設計是為了大眾。是的,設計是創新,是對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不斷追求。不斷求同求異,最客觀的目的是讓生活更美好,科學和設計是統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