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海南省是壹個年輕的省份,1988年成立,是中國唯壹的省級經濟特區,省會海口市。以海南島為主體,轄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千米,環島海岸線長1528千米,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境內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屬熱帶季風氣候。
五指山位於海南島中央。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島上熱帶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藍寶石、水晶、鐵礦、鈦礦等礦產儲量豐富。海南經濟是以熱帶高效農業、海洋資源加工業、旅遊業為基礎的外向型經濟。海南農漁業發達。檳榔、菠蘿蜜、芒果等是海南名產。海南工業有鋼鐵、橡膠、食品等。石碌鎮鐵礦聞名於亞洲,鶯歌海油氣田潛力巨大。鶯歌海、榆亞、東方是海南三大鹽場。海南旅遊資源豐富,瓊山為歷史文化名城,三亞、天涯海角、鹿回頭、五指山、五公祠、海瑞墓、東山嶺、海底森林等是著名旅遊景點。對外運輸主要依靠海運,海口、三亞為著名港口。
地理概況
海南省位於我國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為鄰,東瀕南海與臺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部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文萊和馬來西亞為鄰。下轄海南島和西、南、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和丘陵面積占全島面積71.3%。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
氣候特點
海南省屬熱帶季風和熱帶海洋性氣候。日照時數多,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22.5~26℃。雨量充沛,有幹濕季之別。年平均降水量1500~2600毫米,雨量最多的五指山東南坡可達5500毫米以上,是世界同緯度地區降雨最多的地方之壹。常年風大,臺風頻繁。除南沙群島靠近赤道無風帶外,其余各地都是大風區。
自然資源
海南省礦產資源豐富。富鐵礦、鈦、鉆、水晶、寶石、鋯英石、玻璃沙等居全國首位。能源礦有石油、天然氣、褐煤、油頁巖等。海南島有壹片中國十分珍貴的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全省擁有各種植物4200多種。其中特有種有630多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木有20多種。海南省的野生動物有561種,被列為國家壹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13種。
交通運輸
海南省全省各市縣和98%的鄉鎮已經通車,形成了以海口市為起點到三亞市(榆林)為終點的海榆公路,東、西、中線構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並有東線、西線兩條環島高速公路。航空運輸方面。有海口莢蘭、三亞鳳凰兩個國際機場。主要港口有海口港、海口新港,其中新港有通往海安、北海的航線。
經濟概況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海南省經濟發展的基礎。目前,海南省以熱帶高效農業、海洋資源加工業、旅遊業為基礎的外向型經濟正在形成。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甘蔗、花生、芝麻、茶葉等以及各種熱帶和亞熱帶水果的經濟作物發達。海南島南部為中國熱帶作物的育種繁殖基地。海南島四面環海,近海大陸架漁場面積65萬平方千米,海產品豐富。白馬井是海南最大的漁港,鶯歌海鹽場為全國大型鹽場之壹。海南省工業有橡膠、紡織、電子、化工、制藥、造船、汽車制造和裝配、機械、建材、水產品加工、食品等部門。其交通運輸的特點是島內以公路為主,對外主要依靠海運。公路網縱橫交錯,有海口、八所、三亞、洋浦四大港口和海口、三亞兩大國際機場。
文化習俗
在海口市瓊山區,有當地廣泛流行的獨特元宵節。當夜幕降臨時,青年男女紛紛走出家門,手持香火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在換香時相互祝福,而在回家的路上則在路邊采摘壹些綠葉,象征著永葆青春的美好願望。
省會:海口
海口是海南省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位於華南經濟開發帶的前沿。海口市毗鄰港澳臺、東南亞,地處華南經濟圈的前沿位置。是連接大陸和東南亞的樞紐。總面積2304.84平方千米,海岸線131千米,下轄四個市轄區。海口屬於熱帶島嶼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8℃,年平均降雨量1595.7毫米。海口是海南全島公路網的總樞紐,東線和西線高速公路是通達各市縣的快速幹道;從海南到廣東的跨海鐵路已經開通:美蘭國際機場,有30余條航線通達國內各大城市。海口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
歷史文化名城:三亞
三亞市位於海南島南端,面積1919平方千米,市境北倚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北部為五指山余脈,峰巒綿亙。占地廣大。南部則為沖積平原。山地丘陵略多於平原臺地。河流短淺,以寧遠河最大。海岸曲折,多海灣岬角,近海有海島。工業門類齊全。手工藝品有椰雕、藤竹器編織等。此外,有荔枝溝工業開發區、小洞天、紅沙、藤橋、羊欄等經濟開發區。有商貿、房地產、旅遊業等。農業主產稻谷,盛產熱帶水果。有223國道、224國道、225國道和東線高速公路與海口相通。境內的鳳凰國際機場是海南最大的航空港,已開通多條國際、國內航線。三(亞)八(所)鐵路可達八所。三亞港、榆林港均為天然良港,其中三亞港可停泊8000噸級遠洋輪。
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為中國最南疆界,西部和越南南部遙對。東部、東南部和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馬來西亞、文萊等為鄰,西南部與西馬來西亞、新加坡隔海相望。是中國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島群。島礁洲灘有200多座,按其分布形勢可分為中北群、東群、西群和南群。其中曾母暗沙(又稱沙排)附近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點。南沙群島具有特殊的熱帶珊瑚島自然景觀,海洋生物豐富。島洲鳥糞堆積甚厚。為上等肥料。南沙群島還是重要的海底油氣遠景區。南沙群島對於氣象觀測、臺風預報和無線電通訊也具有特殊意義。
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位於距海南島330多千米的東南海面上,這裏古稱七洲洋、千裏長沙,嬌嬈美麗,物產豐富。西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是永興島,面積1.85平方千米,是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的首府所在地。西沙群島上有各種海洋植物,海水透明度達20~30米,珊瑚礁連綿數千米,是海底潛水觀光的最佳場所。
五指山
五指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五指山為海南島中南部山區的統稱。狹義的則指位於海南島中部偏東的山系,包括母瑞山、白馬嶺、五指山、七指山、馬咀嶺。其中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坐落在五指山市和瓊中縣交界處,為海南島第壹高峰。五指山脈呈東北壹西南走向,山體蜿蜒,長15千米,上覆厚層花崗巖,東北段破碎低矮。西南段完整高聳。五指山為萬泉河、陵水河和昌化江等河流的分水嶺。山脈東南麓位於迎風披上,又為臺風路徑所經,年降水量2866毫米,是海南著名的暴雨中心。五指山森林成片。有綠色寶庫之稱。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總面積10.7平方千米。位於三亞市(古稱崖州)境內,東自羊欄桶井大兵橋起,西至天涯鎮派出所,北靠下馬嶺,南沿海岸,西南向海洋延伸1.5海裏處。從唐、宋起,中央統治王朝壹直把這裏當成貶謫罪臣、充軍發配的地方。這些人來到這裏,向前看是大海茫茫。向後看是故鄉萬裏,前後都無路可走。所以慨嘆此地為天涯海角。
五公祠
五公祠是為紀念五位被貶謫到海南的歷史人物而演化來的,他們是: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五公祠位於海口市與瓊山府城接壤處,由觀稼堂、學圃堂、東齋組成,是壹組古建築群的統稱。整個建築群落面積2800余平方米,連同周圍景致占地100畝。
四川省
四川簡介
簡稱川,因宋朝時稱“川峽四路”簡化而得名。位於中國西南地區,東鄰重慶,南接雲貴。西至西藏,北連甘、陜、青,是西南、西北和華中三大地區的結合部,地跨青藏高原、橫斷山脈、雲貴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幾大地貌單元,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面積48.5萬平方千米。***有52個民族在此居住。四川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水電、鋼鐵、家電工業較為重要。
地理概況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遊。是中國內陸腹地省份之壹。東鄰重慶市,北連青海、甘肅、陜西,南接雲南、貴州,西部與西藏自治區隔金沙江相望。地形西高東低,可分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兩大部分。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組成部分之壹,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四川盆地以淺丘和平原為主。其中平原以成都平原最為著名,面積達8000多平方千米。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四川水量豐富。河流眾多。全省河流以長江水系為主。除阿壩州北部若爾蓋縣的白河、墨曲河屬黃河水系外,其余均屬長江水系。全省主要的河流有長江、嘉陵江、沱江、岷江、赤水河、大渡河、金沙江、雅礱江等。
氣候特點
四川省氣候具有冬暖、春早、夏長、年均溫高、日照少的特點。年均溫16~20℃。極端最高溫大於40℃。為中國夏季高溫地區之壹。四川盆地的長江河谷和川西南的金沙江河谷,具有南亞熱帶氣候屬性。川西北地區海拔高,氣溫低,無霜期短,屬溫帶和寒溫帶氣候。四川深受東南太平洋季風和西南印度洋季風影響,除少數地區外,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以多夜雨為特色。
自然資源
四川礦種多,儲量大,已發現的礦種有125種,名列全國前三位的有鈦、釩、鍶、硫鐵礦、芒硝、天然氣、碘、鎘等24種。四川省是中國亞熱帶面積最大的省份,植物總數逾萬種,僅次於雲南省,裸子植物總數則名列全國第壹位。資源植物超過4000種,森林覆蓋率達19.21%。動物總數居全國第二位。其中脊椎動物1100多種,鳥類和獸類均占全國的壹半。
交通運輸
四川交通以鐵路、公路為主。鐵路有寶成、成昆、成渝、達成等線。公路以成都、內江、樂山、南充等城市為中心;幹支線和縣鄉道通聯成網。成渝高速公路是本省與相鄰地區公路交通的大動脈。長江及其支流可通水運。樂山、宜賓、瀘州為內河運輸重要港口。以成都為中心。開通了多條國際國內航線。
經濟概況
四川省工業部門較齊全。其中鋼鐵、機械、電子、天然氣、化工、森林、絲紡織、造紙、食品等部門在中國占據重要地位,冶金工業產量占全國的8%。竹藝、皮革、刺繡等手工業在全國很有名氣。四川農業比較發達,耕地面積居全國第五位,水田居全國第壹位。農副業產品豐富多樣,產量居全國前列。四川盆地是中國最大的油菜生產基地。園藝作物中。桑蠶、茶葉具有全國意義,素稱蠶繭之省。四川還是中國三大林區和主要木材生產基地之壹。四川現在已初步形成與全國交通網相連的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綜合發展的立體交通體系。
文化習俗
四川省有52個民族,有彜、藏、羌、回、苗、土家、滿、傣、傈僳、蒙古、白、納西、布依等13個世居的少數民族。歷經千年的遷移發展和民族融合。在四川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格局。操漢語四川方言,使用漢文;受傳統的儒文化熏陶。漢族精於農耕,手工業、商業發達。當地居民生活中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
省會:成都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會,簡稱蓉,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從戰國時期秦國置蜀郡起,成都壹直是各朝代的州、郡、縣治所。位於省境中部,是西南重要的經濟、文化、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面積12346平方千米,民族以漢族為多,有回、蒙古、藏、苗、彜、滿、土家等44個少數民族。轄9區6縣,代管4個縣級市。境內地勢差異顯著,西北高,東南低。四川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工業產品以量具刃具、電子元件、無縫鋼管著稱。
李白故裏:江油
江油是壹座風景如畫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鄉。位於成都經濟圈北端,是~座正在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旅遊城市,素有“李白故裏,九寨門戶,蜀道咽喉,華夏詩城”之稱。鄧小平曾為江油親筆題寫了“李白故裏”四字。江油市不僅物產豐富,而且人文薈萃,山川奇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歷史文化名城:閬中
閬中位於四川北部。嘉陵江中遊。閬中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形勢險要,兩千多年來,壹直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古代巴蜀軍事重鎮,漢為巴郡,宋以後稱閬中。源遠流長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文化遺跡。閬中古城內保留著主要的歷史街區,是我國壹流的古民居保護區。現存的觀星臺遺址是唐代的建築。此外還有張飛廟、桓侯祠、巴巴寺、觀音寺、白塔、大佛山唐代摩崖大佛及石刻題記等。閬中古來即有“閬苑仙境”、“閬州天下勝”之美譽,“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自然景觀如水墨丹青,渾然天成。
歷史文化名城:瀘州
瀘州自西漢置郡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瀘州市地處四川盆地南緣,扼長江、沱江咽喉,控雲、貴、川、渝要沖,為四川出海南通道和長江上遊重要港口,下轄瀘縣、合江、敘永、古藺4縣和江陽、龍馬潭、納溪3區,面積12243平方千米。歷史上的瀘州是川、滇、黔、渝結合部的物資集散地和川南經濟文化中心。瀘州市屬盆地中亞熱帶溫潤氣候區。瀘州境內既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植被,又有多種多樣的栽培植被和園藝作物,農業種植歷史悠久。部分地帶農作物可壹年三熟,作物產量較高。
萬裏長江第壹城:宜賓
宜賓位於四川省南緣,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華名酒五糧液的故鄉。因金沙江、岷江在此交匯而成長江,故有“萬裏長江第壹城”的美譽。宜賓地處雲、貴、川、渝3省1市結合部,轄1區9縣,幅員13283平方千米。宜賓雄踞巴蜀,勢控滇黔,自古為西南半壁,宜賓是古代南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長江上遊開發最早、歷史最悠久、文化最燦爛的地區之壹。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壹:青城山
青城山位於成都西北,又名丈人山。系都江堰市壹帶山地的總稱,包括天倉山、丈人山,方圓百余千米。青城山背靠邛崍山。面向成都平原,林木蔥蘢,四季常青,峰巒起伏,狀若城郭,故名青城山。這裏自古就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人文景觀馳譽中外。青城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壹,被稱為第五洞天。青城山自唐以來便有“青城天下幽”之稱。日出、雲海、聖燈是青城山三大自然奇觀;洞天乳酒、苦丁茶、道家泡菜、白果燉雞是青城山四絕。
蜀山之王:貢嘎山
貢嘎山位於四川省康定、瀘定和石棉三縣境內,面積40萬公頃。貢嘎山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主峰海拔7556米,為蜀山之王,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峰之壹。保存有古冰川遺跡、現代冰川、原始森林、溫泉、湖泊、雪峰等自然景觀。貢嘎山保護區是世界上壹個非常重要的物種基因庫。也是全球生物地理區域中最好的代表之壹,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此外。本區景觀奇特。自然風光優美,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峨眉山
萬佛頂是峨眉山主峰,海拔3079.3米。因山勢逶迤。有“如螓首峨眉。細而長,美而艷”的說法。峨眉山森林覆蓋率達82%,以峨眉柳、冷箭竹、彈琴蛙、山溪鯢、黃連等珍稀動植物和藥材最為有名,為我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之壹。報國寺是峨眉山的壹個重要寺院,玉液泉是峨眉山名泉,被稱為聖水、神水。泉邊有壹塊題有歷代名人文士題刻的“大峨石”。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古稱彌勒大像、嘉定大佛,佛像依山臨江開鑿而成,是世界現存最大的壹尊摩崖石像,有“山是壹尊佛,佛是壹座山”的稱譽。大佛通高71米,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腳背寬8.5米,雕刻細致,線條流暢,身軀比例勻稱,氣勢恢弘,體現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氣派。大佛胸部有壹封閉的藏臟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大佛頭部的右後方是建於唐代的淩雲寺,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樓等三大建築群。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面積約20公頃左右。草堂正門後有壹梅林,次之為大廨,廨的兩壁各有壹副長聯,是由清人顧復初撰寫的,廨後的“詩史堂”內有杜甫立像。柴門之後還有工部祠,祠內有明、清石刻和清塑杜甫像。園內花木蔥郁,池、臺、亭、榭點綴其間,別有壹種清幽、別致、優美的味道。現杜甫草堂藏各類資料3萬余冊,文物2000余件,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杜甫草堂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大渡河
大渡河發源於川、青交界的果洛山,自北向南縱貫於四川省境內阿壩、甘孜、雅安、涼山、樂山5地州市。全長1155千米,流域面積912萬平方千米。是著名的峽谷河流,為長江上遊水系岷江的最大支流,又名銅河、沫水。上源為杜柯河、阿柯河、梭磨河,匯合於可爾因後稱大金川,在丹巴納入小金川後始稱大渡河。以瀘定、銅街子為界,可將大渡河劃分為上、中、下遊段。大渡河的峽谷河段占全河70%以上,水流湍急。全河落差3600米。大渡河還是四川木材水運的主要河道。
都江堰
公元前250年,李冰修建的都江堰造就了物華天寶的四川經濟。秦昭王時期李冰作為第四任蜀郡太守來到四川。當時,岷江依然是壹條經常泛濫肆虐的河流,成都平原的土地也缺乏灌溉。李冰父子召集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岷江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開始大規模修築都江堰。在玉壘山鑿出了壹個寬20米、高40米、長80米的山口,即寶瓶口。這樣就使岷江能夠流向東方,避免了水害。他還用裝滿鵝卵石的竹籠在江心填築了魚嘴分水堤,把岷江分為兩支,壹支灌溉成都平原,壹支流向下遊。為了進壹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基本沒有了水旱災害,成為中國的糧食穩產地區。四川也因此被稱為天府之國。李冰也被尊稱為川主。
岷江
岷江是四川省境內長江支流中水量最豐富的河流,古稱汶江和都江。岷江從松潘南流到茂縣、汶川,出岷山山區,進入成都平原,在都江堰以下。支脈舒展,又復匯合,過新津、彭山、眉州直達樂山。在“樂山大佛”淩雲山西面有大渡河匯入。總流域面積13.9萬平方千米,大小支流90余條,東少西多。岷江流域地貌齊全,有高原、有險峰、有丘陵、有平壩、有冰川、有溫泉、有雪山。在青神縣壹段,還有被稱為犁頭、飛鵝、平羌的小三峽。
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是指劍門關壹帶的蜀道。劍門蜀道縱貫成都以北的德陽、綿陽、廣元三市之間,沿線峰巒疊嶂,峭壁摩雲,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沿蜀道還分布著眾多的名勝古跡,主要有古棧道、三國古戰場遺跡、武則天廟皇澤寺、唐宋石刻千佛巖、劍門關、古驛道翠雲廊、七曲山大廟、李白故裏江油等。劍門關是蜀道上最重要的關隘。這裏山峰形若利劍,直插霄漢。素有“劍門天下雄”之說。
“童話世界”:九寨溝
九寨溝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是岷山山脈萬山叢中的壹條山溝谷地,因四周有樹正、日則、則查窪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先後被列為大熊貓等珍稀動物保護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九寨溝河谷底的巖溶地貌在世界巖溶地貌中獨樹壹幟。溝內雪峰綠樹,湖光倒影,林嵐飛瀑。風景秀麗奇絕,世所罕見,被譽為“童話世界”。
瀘定橋
瀘定橋是壹座長101.67米,寬3米的鐵索懸橋。橋面距枯水位14.5米。組成橋身的13根鐵鏈中,有9根平行系於兩岸,上鋪木板,以供穿行。橋欄左右有2根作為扶手的鐵鏈。懸掛於橋頭的“瀘定橋”三字匾額為康熙手書。橋東立有記述建橋始末的《禦制瀘定橋碑》橋自建成後,便成為連結四川內地和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
三星堆
1929年在四川省廣漢縣三星堆,當地農民發現了400多件古玉器,從此揭開了三星堆古蜀文化的神秘面紗。直到現在,考古發掘工作仍未結束。在出土的文物中,除了大量玉器之外,還有龐大的城墻遺址、房屋遺址以及精美的金器和數量驚人的青銅制品。專家發現此地出土的青銅制品有別於當時中原地區的青銅制品。具有獨特的造型和風格。而且青銅鑄造工藝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國的發現,完全證實了魚鳧族的存在,將古蜀文化的發展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並為尋找蠶叢氏和柏灌氏的存在提供了壹些線索。
永陵
永陵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前蜀國開國皇帝王建的陵墓,其東、西、南三面刻有樂伎24人,分別演奏琵琶、箏、鼓等樂器,是全國目前唯壹完整的唐代宮廷樂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