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導語寫作教學法
自提出理論構想以來,我對新聞導語序列作文訓練進行了七年的潛心研究,壹系列階段性成果被專家評價為“壹個和諧的作文教學方法體系”,“必將對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實施素質教育發揮重要作用”。2002年,該項目被列為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計劃重點項目和教育部青年專題。現將其理論體系簡要介紹如下:
壹、註重積累,夯實基礎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的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100字新事物”的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思維發展直接來源於生活。要求學生用100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新聞,或當天聽到的、讀到的、看到的,使語言簡潔流暢。寫日記和寫幾百字的新東西有本質區別。我們不想長,不想多,只求完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麽寫”上。
閱讀是壹種特殊的生活。剪報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從文章的主題、內容、情感出發,或者從文章的寫作方法出發,在文章中加入評論、經歷、聯想。這種訓練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閱讀範圍,增加了閱讀量,而且為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落實了“無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剪報和讀後感有本質區別。後者側重於“感覺”,而剪報則重視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表現在對寫作內容的“感覺”,還表現在對寫作內容、過程、方法的“評價”,從而欣賞文章的成功,建立自己的作文標準。
兩門課程交替進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也解決了“寫什麽”的問題。
第二,新聞指南容易上手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要經歷三個階段: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提高作文能力。因此,在設計的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象訓練——思維訓練——語言優化訓練——調研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重在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象、思維、語言優化和調研。
作文要講真話、實話、實話,不能說假話、空話、套話,但是從小學到高中都需要老師不斷重復。《新聞導讀》以簡單規範的結構(壹般為倒金字塔)和易於掌握的新聞(新聞)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牢把握作文內容和情感的真實和新穎,使語言簡潔精煉,從此成為壹種習慣。
新聞寫作中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以規範學生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以規範學生寫新意,進而培養創新精神;準確、簡潔、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口音”提供了訓練機會;觀察和思考新聞寫作過程,以便真實生動地寫出新聞,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很有幫助;散文式的交流和補充性的文學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壹片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的,其他人包括老師都幫不上忙,所以註重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就成了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訓練語言優化會在學生積累了壹定的語言量後進行。郭沫若曾說:“從不可能中求方法,在有法之後求方法。”與普通的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帶路”的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象、思維、語言優化訓練,尋求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語言的準確性,快速化解新聞的標準模式,不造成模式化的後果。
第三,給這個工具壹個四步的書面形式
筆者認為,寫作是壹個“發散思維——收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和感受的能力,從生活和心靈上聯系各種知識和事物,就是“發散思維”;選材、提煉思路、構思、策劃文章,是壹個不斷整理已有材料和觀點的“聚思”過程;語言的“線性”特征(不同的詞和短語不能同時表達)是在作者頭腦中的東西變成詞的時候體現出來的。
基於此,筆者設計了4X積木思維作文法。其基本步驟是:項)-玄)-謝)-修。這種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要抓住選材、立意、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腦圖是英國托尼嗎?6?1巴贊博士開發的壹種全新的思維方法,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寫下任何相關論點,從中心點分支,不同類別分別分支,繼續連接。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以腦圖為作文工具,幫助學生思考。步驟“思維”本質上是發散思維。通過拓展聯想引導線索,豐富內容,以壹個事物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引導學生按照相似聯想、比較聯想、密切聯想三種聯想方式聯想事物,使文章內容全面豐富。引導學生把發散性思維和連續性思維結合起來,使文章深刻。“精選”改善腦圖的步驟,本質上是“聚思維”,要求學生按照“符合題目要求、正確或合理、新穎獨到、有利於發揮優勢”的原則,考慮寫與不寫、細寫與略讀、先寫後分內容。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左半球負責處理線性信息,右半球負責處理視覺、結構和層次信息。腦圖的引入,避免了傳統作文提綱的線性缺點,使作文選文、立意、立意的過程發散或收斂,更符合個人思維習慣,有利於調動兩個半球的協調性,提高寫作效率。“寫”的步驟是語言的“線性”表達,強調壹氣呵成。“修改”這壹步教學生如何修改,強調閱讀作文,讓學生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跟著單詞走。
四、先練後導目標指導學習
仍然廣泛使用的原有作文教學模式(指導→寫作→批改→講評),學生失去了主體地位,教師的指導代替了學生的思考。“新聞引領”系列作文訓練體系采用“先練後導”的教學模式,但省略了“先導後寫”的環節。其教學過程如下:
教師:提出並引導學生闡明問題的含義。
生:構思並勾畫腦圖確定內容“先練習”
學生:我是初學者,簡單檢查壹下。
教師:根據事實引導和討論評價標準。
學生:根據指導和評價標準修改“後指導”。
學生:互評互改,展示精彩段落。
“實踐第壹”尊重學生寫作的個性和實用性,保證學生思維形式和內容的獨立性,想到什麽就寫什麽;同時也是教師現場備課的過程,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引導和總結,及時形成信息反饋,做到心中有數,改變引導的盲目性。“後導”集導、改、評於壹體,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思維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修改作文。
“先練後導”的教學模式體現了“以目標導學,以評價促寫作”的理念。師生討論的“評價標準”具有教學目標功能,體現在課堂上對學生作文的修改上: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和教師的指導修改作文,爭取得到好的評價,從而獲得強化刺激,最終掌握作文的評價標準。
動詞 (verb的縮寫)立體手術的科學評價
在實驗中,使用下面的尺度來評價作文。量表設計突出教學重點,討論評價標準時根據教學重點確定兩個空項,給學生“強度刺激”,分值60%;突出了基礎訓練,包括內容真實新穎、書寫步驟規範、書寫正確、線條細膩、標點正確等。,每壹項只占5%,總共占40%。經過反復訓練,學生會對這些內容形成條件反射,久而久之成為習慣,沒必要在錯別字和病句上浪費時間。突出鼓勵創造性表達,總分附加20分,“鼓勵自由表達和創造性表達”。
同伴評價(分項得分,滿分可以算)老師的建議
項目內容確實很新。4X步語句規範,書寫正確,標點正確,字數達標,達到總創意。
分數10 5 5 5 5 5 100 20
得分
其他的
想法
自己
評價
因為不可能做出絕對無錯的量表,所以在進行量化評價的同時,需要采取互評、教師評價、自我評價的方式。學生互評可以糾正作文教學目標的成人化傾向;教師評價通過了解學生心中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互評進行“宏觀調控”,糾正錯誤的改正;自我評價讓學生關註自己作文的不足,反思互評和老師評價中提出的問題並對癥下藥解決。
第六,轉變觀念,到處寫
筆者認為,寫作不壹定是寫出來的,課堂內外的每壹句話、每壹小段都是作文訓練。所謂的寫作知識,不壹定是系統的。系統的寫作知識不壹定是最好的。實踐中重要的是最有價值的寫作知識。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習和使用語文的意識。作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沒有作文課,沒有作文法。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的、創新的,開放的教學環境是作文教學的真正源泉。開放性可以保證學生在真實狀態下寫作,減少虛假心理成分,彰顯個性,成就創新作品。作文教學可以生活化,比如組織學生收集、欣賞、分析、創作廣告詞,並為此活動撰寫新聞稿、安排手抄報等。整個過程都是積累語文,開發思維,都是寫作;可以對語文以外的科目開放,如生物考試時要求學生發表對花壇改造成瓷片的看法;可以開放教學,比如在閱讀教學中變習題為習題,增加習題的機會。作文課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開放。在學習中,作者指導學生學習寫兒童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激活思維,在提煉詞句中培養審美、想象和創造能力,最終達到用詩全面提高的目的。傳統的作文訓練方法也可以打開,比如要求學生追求高質量的文章,在不斷的修改中學習作文技巧。
另外,作文教學要擺脫功利主義,不要企圖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在轉變觀念教作文的過程中強調加強學生的“內功”。
七、因材施教,特色育人
新課標指出:“所有區域都包含自然、社會、人文等語文課程資源。我們必須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並積極利用它們。”首先要因地制宜,特色育人。筆者探索的“風景名勝區特色作文”教改實驗,要求學生通過調查、訪談、考察等方式走出課堂,探索家鄉的自然景觀之美、神話傳說、人文古跡之滄桑、風景名勝之發展。每個學生寫壹本散文集《這是我美麗的家鄉》。實驗有效利用景區自然文化資源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當地教師教學理念、行為和效果的三個轉變。其次,要針對“料”量身定做。比如綜合素質好的班級重點發展優秀作文,相對落後的班級從發展想象力入手,分層次教學,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中發展到最佳狀態。此外,應有效利用現有的各種教學設施。如正確運用視聽手段,利用投影儀教授畫面構圖;用攝像機教視頻作文;用錄音機訓練音頻寫作;在網上訓練網上作文。
八。框架內的相關成就
作文教學問題的根源在教師。老師很少練習寫作,所以不了解寫作的真正規律;而是將作文教學視為簡單的知識傳授和對簡短練習的有效指導;這又導致了怕引導和引導不好的惡性循環。研究者認為,要想真正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首先要從教師方面尋找原因和途徑:寫關於水文的文章來提高教師的寫作質量,將其轉化為作家的老師,或者設立專職作文老師;提高理解學生的能力,學習作文命題和批改的藝術;與時俱進,註重教學方法和寫作理論的發展。
作文教學應遵循“先放後收”的原則。中國傳統語文教學中寫作訓練的本質是“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和“啟發性”。劉西慶教授是這樣解釋這個原理的:“首先鼓勵學生大膽寫作,然後在有壹定基礎的情況下要求精煉嚴謹。放開,就是放開思想,放開手腳,放開筆墨,不拘壹格,大膽下筆。當妳開始寫作時,如果妳能看到文本的‘易’而不是文本的‘難’,妳就可以大膽地表達和寫作。”所以,作文開頭很重要:宜多鼓勵,少設問;讓學生大膽寫,老師認真評;雖然壹開始要求低,速度慢,但是在引導學生走上“正道”之後,教學的節奏就會加快,效果也會很好。
激發思維和激發興趣壹樣重要。壹方面,興趣的激發需要良好的環境而不是小課堂,興趣的維持比激發更難。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作文,把作文當成生活的需要,練好內功。另壹方面,寫作思維訓練應該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但有些思維活動是被動的、消極的、無用的。有時當思維受到阻礙和抑制時,就需要調節、誘導和激發積極、正面的思維活動。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長期享受學習的樂趣;只有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寫作思維,才能使學生學習寫作達到最佳效果。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學生才能主動學習,提高寫作能力。
建構作文教學法學科是必要的。在學科研究史上,作文教學法壹直與寫作或語文教學法混為壹談。跳出舊圈子看問題,將有助於構建壹門研究作文教學活動及其規律的作文教學法學科。作為教育學、心理學和寫作的交叉學科,研究內容包括:教學規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原則)、學習規則(關註哪些外部活動能有效提高寫作水平,加強對成功學生的個案研究)、課程規則(課程設置、教師培訓、教學設施和教學原則)
(發表於《中國教育學雜誌》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