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中國的礦產勘查已經形成了采礦權投資者和礦產勘查技術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分離。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地勘單位與礦業權的關系有三種情況:
(1)自行投資、自行勘探形成的礦業權。
(2)與政府、企業、單位合資、合作形成的礦業權。
(3)采礦權人承包經營礦產勘查技術服務,包括工程總承包和專項技術服務承包。
所謂獨立礦業權,主要是指出資人持有的礦業權,出資人為控股出資人。因為采礦權屬於投資者,而不是勘探者。“誰投資誰受益”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
采礦權是生產者的產品。產品有兩種:訂單生產和庫存生產。地勘單位的獨立采礦權屬於庫存生產,需要大量資金;地質工程承包屬於訂單生產,不需要很多錢。
2.獨立采礦權的意義
(1)收益不錯。地勘行業三大產品中,收益最高的是獨立礦業權。它有很大的風險和收益。找礦成功率是百分之幾?它指的是礦點的成功率,而不是經濟回報率。如果後續發展,收益更高。據統計,2008年,全國礦山企業利潤率為15.4%,比同期全國工業企業平均利潤率高9.3個百分點。
(2)後續生產鏈條長。從開始探礦,資金流動勢頭越大,直到開發,可以形成長期穩定的收入,便於人員安排和職業發展。
(3)社會影響大。由於采礦權投入開發後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地黨政領導非常重視。采礦權占用越多,地方政府越重視。
(4)目前仍可利用礦產資源權益。礦業權的價值雖然是以投資的形式存在,但是當它的價格由市場形成時,它的價值和礦產資源的價值就構成了礦產資源的經濟價值,而市場評估時,就簡單地稱為資源使用權,即有多少礦產資源可供開發利用,然後減去礦產資源的價值(凈值),就是礦業權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代表礦產資源凈值的資源補償費實際上收得很少。比如2009年只收了礦產品銷售額的0.63%,正常情況下應該占8%左右。市場形成的礦業權價格接近礦產資源資產的整體價格,所以占了“大便宜”。
(5)礦業權運作本身需要使用大量的地質勘查技術服務,能夠形成穩定的承包工程量;采礦權向下遊發展,探采也可以結合。采礦權占用越多,勘查開采的選擇余地就越大。礦產資源開發是壹個極其穩定的行業。這個行業的規模變大了,可以為礦產勘查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促進更多礦山和大礦的勘查。礦多了,又會反過來促進開采,形成良性循環。
3.獨立采礦權必須符合條件。
(1)我們要有充裕的資金。因為屬於庫存生產,生產周期長,半成品、成品以及由此造成的風險損失都需要資金墊付。
(2)高層次地質技術人員。區塊內有沒有獨立采礦權的礦山?如果有礦,妳能找到嗎?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層次地質技術人員的判斷。因此,必須有壹定數量的專門技術人員和少量的專家技術骨幹。
(3)高層管理者。獨立礦業權屬於礦業權管理的主體,面臨兩大風險:壹是其持有的礦業權是否是市場需要的礦業權,如果不是就麻煩大了,可能導致企業倒閉;二是自然風險,即存在找礦風險,必須形成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這些都需要正確的決策,不是地質技術人員能解決的,需要管理精英。
(4)要有規模效益,通過同時占有多個采礦權,解決單個項目生產周期長、投入產出不均衡、內部工程手段結構不確定等問題。
4.獨立采礦權面臨的不利條件
目前采礦業利潤率高的原因除了供求因素外,還有分配不合理的因素。即采礦業三大生產要素中,資源(土地)和勞動力占利潤比重低,資本和政府占比重高,造成兩大後果:
(1)各級政府利用行政權力掌握礦業權,將礦業權收益作為礦產資源收益,按照土地使用權進行管理。土地使用權出租,使用期結束後土地仍然存在;礦產資源被利用的結果就是枯竭,用後不可能再生。所以它不交房租,它交的是疲憊補償。
(2)社會資本擠進來。這是必然的。既然礦資利潤率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當然有很多資本想擠進去,甚至有人用行政權力阻礙社會資本進入。
地勘單位要提高獨立采礦權的比例會很困難,只要上述情況不改變,困難就會長期存在。為了應對這些情況,地勘單位必須主動進行改革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