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雜文內容廣泛,思想細膩,極富藝術性。
成就。
培根的主要貢獻是哲學,這從他的雜文中可以看出來。
《隨筆》是培根的主要文學作品。它最初發表於1597年,僅包含10篇非常短的摘要文章。經過1612和1625兩次增補擴充,收錄了58篇短文,但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是壹位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政治活動家。他在書中寫了《給世家子弟的社會道德忠告》(這是書的副標題),內容涉及哲學思想(如真理與死亡)、倫理討論(如禁忌、愛情與自私的小聰明)和為官秘訣(如高位、黨爭)、家庭管理規則(如父母子女、婚姻單身)等。,還包括對壹些具體問題的建議(比如讀書、旅遊、建築、娛樂),也不乏對藝術、自然的欣賞(比如美、園林)。
培根對每個話題都有獨特的觀點,他的文章緊湊、復雜、犀利、透徹,充滿警句。他的文字充滿了成熟的生活經驗,他的寫作規律應該是清晰的,有表現力的。用的比喻都很貼切,但都來源於現實。培根的文章也很有詩意。詩人雪萊在讀了他的散文《死亡》後,曾稱贊:“培根勛爵是個詩人”(為詩歌辯護)。
英國沒有隨筆。由於培根的論證,它開始在英國生根發芽,後來著名作家輩出,所以隨筆成為英國文學中頗具特色的體裁之壹,培根在其中具有開拓性的作用。
談讀書是壹篇著名的文章。文章中的許多精彩段落,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深思,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學邏輯修辭學使人雄辯”,都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主要講讀書的好處。圍繞這個中心話題,我也講了壹些相關的問題,比如讀書要補充經驗,要註意讀書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求做出不同的選擇。文章從三個層面進行了論述:
首先,從壹開始到“全憑觀察”,說說讀書的好處。作者壹開始就直指主題,認為讀書有三大好處:怡情、福才、長才。然後從前面來分別解釋它們,可以說並不復雜。後來話鋒壹轉,從反面指出求知可能存在誤區,即“讀書費時多易懶,文采藻太盛,不可糾正。完全憑條文判斷事物,是學究的道理。”
其次,談談閱讀的方法(從“閱讀時不要刻意質疑作者”到“無知而明明知道”)。他主張對不同的書采取不同的方法,如選讀、通讀、精讀,閱讀與記筆記、寫作相結合,學以致用;也要根據個人氣質和需求分別對待。
最後,作者引用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壹個重要觀點,即“學習改變氣質”(王佐良翻譯為“學過的東西都變成性格”),實際上是從另壹個角度強調和宣揚了讀書的好處,使文章的論點更加完整,論證更加嚴謹,文筆呼應。
培根的壹生是追求知識和權力的壹生。培根,哲學家、作家、法官、政治家,思想復雜,面孔多變。從這本薄薄的散文集裏,我們可以讀出各種味道。妳可以把它當做人生交友的教科書,也可以把它當做官場的厚黑學。
從《論真理》、《論死亡》、《論人性》等章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壹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章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壹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章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壹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運氣》、《論殘疾》等章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壹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偽造和掩蓋》和《論言論》這兩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壹個詭計多端、老於世故的培根。不過培根說得好:“讀書太久容易導致懶惰...學習要靠經驗來規劃,否則可能會導致壹頭死羊。知道怎麽學不等於知道怎麽用。使用方法是書本之外的,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