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遺傳學認為,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總稱,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位於染色體上,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不僅可以通過復制將遺傳信息傳遞給下壹代,還可以將遺傳信息表達出來,即遺傳信息以壹定的方式反映在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中,使後代表現出與父母相似的性狀。
壹個基因要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它的正常組成部分必須位於連續的相鄰位置,也就是說,核苷酸必須按照壹定的順序排列,以確定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如果幾個正常成分位於兩條染色體上,理論上核苷酸的種類和排列發生了變化,從而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基因不僅是遺傳物質世代傳遞的基本單位,也是功能獨立的單位。[2]
等位基因(也稱等位基因)壹般是指位於壹對控制相對性狀的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壹對基因。可能出現在染色體特定位點的兩個或多個基因中的壹個。如果壹個
壹個位點上的基因以兩種以上的狀態存在,稱為多重等位基因。如果壹對等位基因中的兩個成員是相同的,那麽這個個體在這個性狀上是純合的。如果這兩個等位基因不同,該個體就是該性狀的雜合子。在雜合子配對中,顯性等位基因使隱性等位基因的性狀不表現出來。有些成對基因的兩個成員是顯性的,即兩者之間沒有顯性或隱性關系。比如人類ABO血型系統:AB血型的人有壹個等位基因決定A,有壹個等位基因決定B(既沒有A也沒有B等位基因的人都是O血型)。參見優勢和新近。大多數性狀由兩個以上的等位基因決定。可能有各種形式的等位基因,但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只有兩個等位基因附著在某個位點上。有些性狀是由兩個或多個基因位點決定的。在這兩種情況下,相關等位基因的數量都增加了。所有的遺傳特征都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結果。突變、交叉和環境條件選擇性地改變群體內表型(相當於其等位基因)的頻率。
以上來自《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國內壹些教材說D和D,D和D不是等位基因是不對的。錯就錯在我沒有理解所謂的等位基因是眾多基因中的壹個,而我在中文裏卻照字面理解。我想當然的認為只有兩個基因可以互相稱為等位基因,於是就有了D和D是不是等位基因的問題。再者,認為只有D和D可以互相稱為等位基因,那就更不對了。(註:我國高中必修教材中等位基因定義為:控制壹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但因為D和D不是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所以不能稱為等位基因。)
在個體中,基因的基因型由該基因所擁有的壹組等位基因決定。比如二倍體生物,也就是有兩套染色體的生物,兩個等位基因決定了基因的基因型。
位於壹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著壹個性狀的不同形式。不同的等位基因會導致遺傳特征的變化,如發色或血型。通過控制相對性狀的顯性和隱性關系以及遺傳效應,可以將等位基因分為不同的類別。在壹個個體中,壹種形式的等位基因(顯性)可以比其他形式(隱性)表達得多。
等位基因
位於壹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著壹個性狀的不同形式。不同的等位基因會導致遺傳特征的變化,如發色或血型。通過控制相對性狀的顯性和隱性關系以及遺傳效應,可以將等位基因分為不同的類別。在壹個個體中,壹種形式的等位基因(顯性)可以比其他形式(隱性)表達得多。等位基因是同壹基因的另壹個版本。比如控制卷舌的基因不止壹個“版本”,這就解釋了為什麽有的人能卷舌,有的人不能。缺陷基因版本與某些疾病有關,如囊性纖維化。值得註意的是,每條染色體都有壹對“副本”,壹個來自父親,壹個來自母親。這樣,我們大約30000個基因中的每壹個都有兩個副本。這兩個拷貝可能是相同的(相同的等位基因)或不同的。下圖是壹對基因顏色不同的染色體。這是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的樣子。如果比較兩條染色體(男性和女性)同壹部位的基因帶,會看到有些基因帶是壹樣的,說明兩個等位基因是壹樣的;但有些基因帶不壹樣,說明這兩個“版本”(也就是等位基因)不壹樣。
表現型
包括基因(如蛋白質、酶)的產物,各種形態和生理特征,甚至各種動物的習性和行為。但在雜交實驗中,表型僅指與分離有關的性狀,如豌豆的圓和皺,果蠅的長翅和殘翅。相同基因型的個體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會表現出不同的表型。比如金魚草的紅花品種與淺黃花品種雜交,在低溫強光條件下栽培,其後代的花會呈現紅色。如果在高溫和遮光的條件下,花會呈現淡黃色。相反,不同基因型的個體也可以呈現相同的表型。比如純合型高豌豆的基因型是Dd,但兩者都表現出高豌豆的表型。表型也可以由多個基因控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
例子
表型是指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如豌豆的高莖和矮莖。
二倍體求幫助編輯百科名片
任何由受精卵發育而成,體細胞中含有兩條染色體的生物都被稱為二倍體。可以用2n來表示。人和幾乎所有的高等動物,以及壹半以上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染色體倍性是指壹個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數量。只有壹組稱為“單套”或“單倍體”(2x),另外兩組稱為“雙套”或“二倍體”。
多倍體可分為異源多倍體和同源多倍體。前者的染色體來自不同的物種。
在兩組生物中,有壹個二倍體細胞分裂為單倍體的過程,使配子結合後的合子為二倍體,這壹過程稱為減數分裂。
壹些生物通過倍性來決定性別:雌性是二倍體,雄性是單倍體。
壹些生物是多倍體,具有兩套以上的染色體,如金魚、鮭魚、水蛭、扁形蟲、尾足類和蕨類植物。多套動物通常是低等動物,孤雌生殖居多。
人類只有精子和卵子是單倍體,其他細胞都是二倍體。如果壹個人胚胎的部分染色體是多倍體,大部分不能正常發育,但如果性染色體是多倍體(XXX或XYY),三套染色體21(唐氏綜合征),三套染色體18(愛德華氏病),三套染色體13(巴爾通體病),就有機會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