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基坑監測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基坑監測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基坑施工監測的內容包括水平位移監測、垂直位移監測、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傾斜監測、支護結構內力監測、土壓力監測、孔隙水壓力監測、地下水位監測和錨桿拉力監測。方法包括調查周圍區域和在相同的基本條件下測量。

內容:

1,水平位移監測。

測量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時,可采用視線法、小角法、投點法等。測量監測點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時,可以看到監測點的分布,采用前方交會法、自由站法、極坐標法。當基準點遠離基坑時,可采用GPS測量方法或三角測量、三邊和邊角測量與基準線法相結合的綜合測量方法。當監測精度較高時,微變形測量雷達可用於自動全天候實時監測。

水平位移監測基準點應埋設在基坑開挖深度3倍範圍外不受施工影響的穩定區域,或利用已有的穩定施工控制點,且不應埋設在低窪積水、塌陷、凍脹、脹縮的影響範圍內;基準點的埋設應按照相關的測量規範和程序進行。宜設置強制對中的觀測墩;采用精密光學對中裝置,對中誤差不應大於0.5毫米。

2.垂直位移監控。

垂直位移監測可采用幾何水準測量或靜力水準測量。坑底隆起(回彈)應通過設置回彈監測標準,使用幾何水準儀和傳遞高程的輔助設備進行監測。傳遞標高的金屬桿或鋼直尺應進行溫度、長度、拉力校正,基坑擋土墻(坡)頂、墻後面、柱的垂直位移監測精度應根據垂直位移報警值確定。

3.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擋土墻或坑周土體深層水平位移的監測應采用在墻內或土體中埋設測斜儀,通過測斜儀觀測各深度水平位移的方法。

4.傾斜監控。

建築物傾斜監測應測量監測對象頂部和底部的水平位移和高度差,並分別記錄和計算監測對象的傾斜、傾斜方向和傾斜速率。根據不同的現場觀測條件和要求,應選擇落點法、水平角法、前方交會法、正常垂線法和差異沈降法。

5、裂縫監測。

裂縫監測應包括裂縫的位置、走向、長度、寬度和變化程度,必要時包括深度。應根據需要確定需要監測的裂縫數量,並對重大或變化較大的裂縫進行監測。以下方法可用於裂縫監控:

(1)監測裂縫寬度,可在裂縫兩側貼石膏餅、平行線或埋設金屬標誌,可采用千分尺或遊標卡尺等直接測量方法;也可以使用裂縫計、粘貼安裝式千分表、攝影測量和其他方法。?

(2)測量裂紋深度,當裂紋深度較小時,應采用氣刨法和單面接觸超聲波法進行監測;應采用超聲波方法監測深層裂紋。基坑開挖前,應記錄監測對象中已有裂縫的分布位置和數量,確定其走向、長度、寬度和深度。該標誌應具有清晰的端面或測量中心。裂縫寬度的監測精度不應低於0.1mm,長度和深度的監測精度不應低於1mm。

6.支撐結構的內力監測。

開挖過程中支護結構內力的變化可以通過在結構內部或表面安裝應變片或應力計來測量。對於鋼筋混凝土支架,宜采用鋼筋應力計(鋼規)或混凝土應變計進行測量;對於鋼結構支架,應使用軸力計進行測量。

擋土墻、樁、檁條等內力應在制作擋土墻、樁鋼筋時,采用在主筋上焊接鋼筋應力計的預埋方法進行測量。支撐結構內力的監測值應考慮溫度變化的影響,對於鋼筋混凝土支撐還應考慮混凝土收縮、徐變和裂縫發展的影響。

7.土壓監測。

土壓力應由土壓力計測量。土壓力計可以是嵌入式或邊界式(接觸式)。埋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力平面垂直於被監測壓力方向,緊貼被監測物體;

(2)在埋設過程中,應有土壓力膜的保護措施;

(3)采用鉆孔法埋設時,回填土應均勻密實,回填土料應與周圍巖土壹致。

(4)做好完整的安葬記錄。土壓力計應在埋設後立即進行檢查和測試,並在基坑開挖前至少監測1周,獲得穩定的初始值。

8、孔隙水壓力監測。

孔隙水壓力應通過埋設鋼弦和應變片,並使用頻率計或應變片來測量。孔隙水壓力計應滿足以下要求:量程應滿足實測壓力量程的要求,可為靜水壓力和超孔隙水壓力之和的1.2倍;精度不低於0.5% f s,分辨率不低於0.2% f s,孔隙水壓力計可采用壓入法和鉆孔法埋設。

9.地下水位監測。

地下水位監測應通過在孔中設置水位管和使用水位計來進行。地下水位的監測精度不應低於10 mm

10,錨拉力監測。

錨桿拉力測量應使用專用錨桿測力計,鋼錨桿可使用鋼應力計或應變計。使用鋼筋束時,應單獨監測每根鋼筋的應力。錨桿軸力計、鋼筋應力計和應變計的量程應為設計最大拉力值的65438±0.2倍,測量精度不低於0.5% f·s,分辨率不低於0.2% f·s,應力計或應變計應在螺栓鎖緊前獲得穩定的初始值。

方法:

施工前應調查周邊建築物及相關設施的現狀和裂縫的發展情況,並拍照、錄像作為施工前的檔案,詳細記錄;對於同壹項目,監測工作應固定觀測人員和儀器,采用相同的觀測方法和觀測線路,在基本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測量。

施工前應埋設基準點,經觀察確認穩定後方可投入使用;壹般不少於兩個基準點,位於施工影響範圍之外。在監測期間,應定期進行聯合測量,以檢驗其穩定性。

施工前,進行不少於三次的初始觀測。開挖期間,每天觀測壹次,觀測值相對穩定後,觀測頻率可適當減少。但當有報警指標、觀測值變化速度加快或有危險事故征兆時,應增加觀測次數。布置觀測點時,應充分考慮深埋觀測點,既不能影響結構的正應力,又不能同時削弱結構的變形剛度和強度。深埋觀測點應提前30天埋設。

基坑擋土墻深層水平位移的監測采用在土體或墻體中埋設測斜儀的方法,通過測斜儀觀測各深度的水平位移。觀測點沿基坑周邊布置,可在支護結構圈梁頂部適當布設埋設,觀測點精度為2mm。在監測過程中,測點的布置和觀測間隔遵循以下原則:

(1)壹般間隔10 ~ 15m可布置壹個監測點;在基坑轉折點、靠近周圍建築物等重要位置,應適當加密點位。

(2)基坑開挖初期,只需每2 ~ 3d監測壹次,隨著開挖進程的深入,每天觀測壹次。大位移的情況下需要每天觀測1 ~ 2次。

根據不同的現場觀測條件和要求,建築物傾斜監測選用水平角法、落點法、垂線法、前方交會法和差異沈降法。監測支護結構傾斜時,在重點部位鉆孔布設測斜儀,采用高精度測斜儀進行監測。根據各開挖施工階段支護結構的坡度變化,及時提供支護結構水平位移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基坑監測資質要求:

1、乙級從事深基坑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應當具備工程勘察綜合資質或者乙級以上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專業資質。

2、壹類深基坑工程或安全等級為深基坑工程的設計應由具有綜合工程勘察資質或甲級巖土工程設計資質的單位承擔。

3.工程勘察資質分為工程勘察綜合資質、工程勘察專業資質和工程勘察勞務資質。

4.工程勘察綜合資質只有甲級;工程勘察專業資質分為甲級和乙級,根據工程性質和技術特點,部分專業可以為丙級:工程勘察服務資質不分級。

5.取得工程勘察綜合資質的企業,可以承接所有專業(海洋工程勘察除外)和所有層次的工程勘察業務;取得工程勘察專業資質的企業,可以承擔相應等級和專業的工程勘察業務;取得工程勘察服務資質的企業,可以承擔巖土工程管理、工程鉆探、鑿井等工程勘察服務。

6.《用擴展數據監測基坑的要求》規定,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狀對基坑支護體系的穩定性和變形有較大影響,在基坑支護體系設計中應註意基坑工程的空間效應。

7.基坑工程和土方開挖的支護體系設計和施工要因地制宜,可以借鑒國外經驗,但不能簡單套用。

8.基坑工程的支護體系和土方開挖的設計與施工,不僅與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有關,還與相鄰建築物和地下管線的位置、抵抗變形的能力和重要性、周圍場地條件等有關。

  • 上一篇:唯美詩歌朦朧 現代詩
  • 下一篇:有趣的淘汰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