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華夏的起源有很多的神話故事,比如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精衛填海、後羿射日、誇父追日等等,神話故事再美麗,它也不是歷史,華夏歷史的記載是從《史記》中的《五帝本紀》開始的。
壹般來說,三皇是神話,五帝是歷史。
所謂的三皇指的是遠古時期(公元前2599年之前)華夏的三個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按《尚書大傳》的說法,三皇壹般是指:燧人、伏羲、神農。
所謂的五帝指的是公元前2599年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之前華夏歷史上的五個傑出的帝王,說是帝王,實際上還是部落聯盟的首領,按《大戴禮記》的說法,五帝是指: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
華夏的歷史就是從黃帝開始的,之前的歷史與神話故事攪在壹起,也沒有文字記載,也沒有史書記載,所以弄不清楚了,我們自稱炎黃子孫,這個稱呼不是隨便來的,而是根據歷史來的。
黃帝是五帝之首,華夏人文之祖,是顓頊、帝嚳、堯、舜其余四帝的祖先,也是夏朝王族、商朝王族、周朝王族的祖先,比如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堯是黃帝的四世孫,舜是黃帝的八世孫。
夏朝開國之君夏禹,他是黃帝的八世孫,商朝開國之君商湯是黃帝的十八世孫,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姬發的祖先後稷是黃帝的曾孫帝嚳的兒子,黃帝的子孫經過五帝及夏、商、周三個朝代幾千年的繁衍,就成為華夏民族的祖先。
但是,華夏的祖先並非黃帝壹人,與黃帝同時代生活的還有炎帝與蚩尤,準確地說,炎黃子孫並不是只有炎帝與黃帝部落,還有蚩尤的九黎氏族部落聯盟。
可以把從黃帝到夏朝建立這段歷史視為壹個特殊的朝代,稱為五帝時期,合計529年,五帝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就只有兩場戰爭和壹場重大自然災害,分別是:阪泉之戰、涿鹿之戰和大禹治水。
1、阪泉之戰
五帝也被稱為部落聯盟首領,在華夏地區存在著諸多的部落,其中只有壹個被稱為宗主的部落,宗主部落相當於周朝的周天子壹樣,其他部落相當於周朝的諸侯國壹樣,原本華夏歷史上的宗主部落壹直是神農氏的炎帝部落,但是到了黃帝時期,這壹部落開始衰弱了。
由於宗主部落的衰弱,所以諸侯部落開始相互攻殺,天下開始大亂,於是黃帝部落崛起了,黃帝部落也是炎帝部落的壹支,號有熊氏,當時的黃帝與炎帝是親兄弟,炎帝他不是壹個人,而是壹個固定的稱呼,相當於首領的意思。
於是黃帝開始率領自己的部落四處攻伐,為了奪取宗主權,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發生了戰爭,這就是阪泉之戰。戰爭的過程已經無法了解,只知道這壹戰雙方都聚集了全部的力量,打了三場重大戰役,結果黃帝取勝,俘虜了炎帝。
然後炎帝部落臣服於黃帝,黃帝也放了炎帝,炎帝認黃帝為宗主,雙方形成炎黃部落,以黃帝為首領。
2、涿鹿之戰
黃帝部落繼續在華夏四處擴張,史書記載了黃帝擴張的足跡,黃帝向東壹直打到東海,還登上泰山與丸山,黃帝向西打到了空桐,登上了雞公山,向南打過了長江,登上了熊山與湘山,向北驅逐了葷粥部族,在釜山與其他部落會合並應驗了符契,並在逐鹿山的山腳下興建的都城。
黃帝壹***打了52場戰爭,終於平定了天下,讓所有部落臣服,這其中就包括了重要的壹場戰爭,就是涿鹿之戰。
涿鹿之戰是炎黃部落與蚩尤的九黎族部落聯盟之間的戰爭,黃帝與炎帝控制了華夏的中部、北部與西部,蚩尤的九黎族部落聯盟控制了華夏的東部,雙方遲早有壹戰。
歷史上關於涿鹿之戰的記載非常多,但基本上都是神話故事,並非歷史,這場戰爭是歷史上存在的,但戰爭的細節多是後人想象的,有太多的神話色彩,當時蚩尤的九黎族部落聯盟有81個部落,實力並不亞於炎黃部落。
而且蚩尤部落的兵器和生產力水平是高於炎黃部落的,古書上說蚩尤“以金為兵器”,當時的金就是銅,也就是說蚩尤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可以用銅冶煉出金屬兵器,所以這壹仗黃帝打得非常艱苦,僅僅以微弱的優勢打敗了蚩尤。
蚩尤被黃帝所殺死,其部族大部分臣服於黃帝,小部分不願意臣服,於是逃到了南方,成為三苗部落的祖先,華夏再壹次經歷了部落大融合,所以說炎帝、黃帝、蚩尤是炎黃子孫的***同祖先。
蚩尤被殺後,華夏部落開始進入壹段很長時間沒有大規模戰爭的盛世,人口開始急劇增加,經濟、生產力、科技、文化開始發展。
3、大禹治水
到了五帝中後期,華夏大地發生了壹場超大的洪水,從堯在位期間,大洪水就開始泛濫了,主要存在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淮河流域與濟水流域,堯對於洪水措手無策,四嶽(堯帝手下的四方部落首領)推薦鯀來治水,堯同意了,鯀治水治了九年,沒有成績,後來被堯流放在羽山,並死在那裏。
堯後來傳位於舜,舜作用了大禹來治水,大舜就是鯀的兒子,他改變了父親鯀治水的方法,把堵水改為疏通,大禹壹***治水13年時間,三次經過家門而沒有回家,在整個治水過程中,大禹跑遍了華夏大地,還把整個天下劃分成九個州,這就是禹貢九州。
禹貢九州分別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這是華夏最核心的地域,經過難以想象的艱難,大禹終於治好了水患,後來被舜推薦為自己的接班人。
《史記》中說堯、舜、禹是禪讓制,所謂的禪讓制就是不以血緣關系為標準,而以賢能來選擇繼承人。
《竹書紀年》卻記載堯、舜、禹不是禪讓制,而是血腥的篡位,說舜趁堯年老時,囚禁了堯,奪取了帝位,然後又說大禹因為治水有功,積累了巨大的功績與威望,並且架空了舜,成為新壹代的首領,沒有所謂的禪讓,而是權力赤裸裸的爭奪。
戰國時期的韓非子也說:舜囚堯、禹逼舜,都屬於人臣弒君,但是歷史的真相已經無從知曉了,目前主流的說法,仍然是史記中所記載的禪讓制。
到了大禹當首領時,五帝時期就結束了,歷史就進入了夏朝。
但是,總有人把這壹段歷史看成神話,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五帝時期離司馬遷所在的漢朝有兩千多前的歷史,就跟我們現在看漢朝壹樣,古人由於所處時代的限制,以及科學技術的限制,很多不能理解的事,都用神話故事來代替,所以即使是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其中也有壹些神話故事記在其中。
但是並不能因此而否定史記,史記中記載的大事是八九不離十的,只是細節方面可能會有所含糊,畢竟兩千多年了,司馬遷在寫史記時,他的手上肯定收集了很多古代歷史的資料,否則他不可能把五帝的世系記載得如此清楚,然後司馬遷也會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壹些他認為真實的事件記載下來,或者把有疑問的事件分在不同人的傳記中記載下來。
對於黃帝、炎帝、蚩尤這三個華夏人文始祖,在歷史上是壹定存在的,因為描述他們三人的古書有很多很多,比如黃帝這個人,在《水經註》、《山海經·西山經》、《國語·晉語四》、《左傳》、《史記·五帝本紀》、《漢書·古今人表》、《帝王世紀》等等古書中都有記載,這麽多的記載都表示有黃帝這個人,所以黃帝不可能是虛構的。
看歷史,主要把歷史文物記住,然後重大事件的結局記住,至於事件發生的細節,古書的記載可能就不太對了,比如涿鹿之戰,古書中記載了風伯雨師、天女曰魃等各路神仙參與,這明顯就是神話故事,這個戰爭可以有,戰爭的結局也沒錯,戰爭的過程卻被神話,這便是遠古時期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