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多面設計大師陳幼堅——別樹壹幟的“東情西韻”

多面設計大師陳幼堅——別樹壹幟的“東情西韻”

提到中國設計,至今很多日本設計名流仍會記起2002年在東京舉辦的,壹場名為“東情西韻”的個人設計展,作品揉合“西方美學”和“東方文化”的表現手法,被亞洲乃至全球設計界津津樂道。而“東情西韻”,也成了這個獲獎無數、香港殿堂級設計大師被人們熟知的標簽。

他就是集設計師、藝術家、收藏家、商人、攝影師等多重身份於壹體的香港新派紳士——陳幼堅。 “創意造物人”第五期 關註—— 助推中國設計國際化的設計大師 陳幼堅 的多面人生。

1

| 香港水果店裏的藝術啟蒙 |

陳幼堅 ,香港設計大師,國際上極具代表性的華人設計師之壹,其樹立的“東情西韻”設計理念,深受設計界推崇。作品既有可口可樂、李錦記、香港國際機場、萬科等品牌設計形象體系,也包含上海外灘3號水療中心、香港大快活餐廳等商業場所的空間形象。

數十年來,陳幼堅及其設計團隊,獲得各類設計獎600多個,1996年被設計界視為“聖經”的《Graphis》雜誌選為當年世界十大最佳設計公司之壹。

人們好奇這樣壹位設計天才,是自帶超凡稟賦,還是教育使然。

按照陳幼堅自己的講述,除了20歲開始涉獵設計行業時半工半讀,上了十個月的夜間設計課程外,並沒有接受過其他設計類正規教育。就連這種業余學習,也因為覺得學校教太慢,不如公司學得快而放棄了。

小時候,陳幼堅起初在壹個傳統的中文小學上學,成績不大好,還會被老師批評,家人便把他轉到壹個天主教洋學堂,之後陳幼堅成績出人意料地名列全班前茅。後來他升入西方文化濃厚的嘉道理爵士中學,期間品學兼優,還參加了很多學校活動,打籃球、歌詠比賽、田徑運動。每逢聖誕節、新年等隆重節日,陳幼堅還會負責張羅會場的布置。

但不久陳幼堅輟學了,去做了十個月的代課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循規蹈矩的教學工作,沒過多久就辭職了。

這以後,20歲的陳幼堅才真正開始進入設計行業。彼時,在東西方文化融合的香港,廣告設計行業正隨著經濟發展日益革新,大多廣告公司都是外資企業。借助在洋學堂打下的英語底子,他到了壹家外資廣告公司謀職。也就是在此期間接受了短短十個月、人生中唯壹壹段的設計教育。

放棄了學校的設計教育,廣告公司成了陳幼堅的學堂。“後來我壹直努力工作,加班加班再加班”。

沒經過正規設計教育的陳幼堅,認為自己在藝術方面的確是有天賦的,也肯定天賦對於設計師、藝術家的重要性。“沒有天賦靠後天培養也可以,如果妳努力的話。但如果妳有天賦,妳壹定會跳出來。”

陳幼堅覺得,自己的藝術天分可能來自父親。

陳幼堅出生於1950年,成長在壹個香港水果商人家庭,正是這樣壹個普通的原生家庭,建立起了陳幼堅對美工設計的最初印象。

陳幼堅的父親,1940年代從廣東到達香港,靠水果店賣水果謀生。“50年代,家裏不是很有錢,家具都是爸爸用裝水果的木頭箱子來制作的。箱子還可以拼成壹大塊板,做家裏的衣櫃。”

不到十歲,陳幼堅就會像小助手壹樣待在父親旁邊,看父親做這些零碎而有趣的事。陳幼堅說,過年過節的時候,父親還會寫春聯,貼在水果店裏,“他有藝術的天分,我的美術天分來自爸爸”。

2

| 別樹壹幟的“東情西韻” |

有天分又努力,再加上當時東西方文化碰撞下的香港大環境,讓陳幼堅逐漸有了自己的 “東情西韻”風格。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中上層社會崇尚西方文化,優秀的廣告創意幾乎都是舶來品,不少外國廣告人、創作人來到香港尋找機會。他們帶動了香港廣告業的發展,也培養了壹批本土廣告人才。

“之所以八十年代廣告界、設計界出現了人才濟濟的景象,或多或少要歸功於這些有品味又願意傾囊相授的洋人。” 陳幼堅說,他從1970年代開始陸續加入的六個廣告公司都是外資企業,相當於拜洋人為師,並且他們都在不同領域有專長。“有的文案很好,有的拍照片很好,有壹個插畫非常好,有壹個字體很好,有壹個是觀點非常好。”

陳幼堅從這些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等不同地方的老板身上,學到國際化的語言,也逐漸開始從異國文化的角度審視中國東方文化的韻味。

直到1980年,30歲的陳幼堅帶著多家廣告公司積累的多元化設計思維,和妻子壹起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達爾訊廣告公司。陳幼堅有了壹個設計師之外的身份——商人陳幼堅。6年後,又成立了陳幼堅廣告設計公司。

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陳幼堅逐漸為自己的設計思維找到了新的定位——東西文化交融的“東情西韻”,以及面向市場的商業設計思維。

陳幼堅認為,設計創作要將傳統元素和現代設計手段二者配合得恰到好處,才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

陳幼堅憑借著自己的藝術天分和敏銳的設計才能,斬獲了很多香港及海外的設計獎項。在46歲陳幼堅那年,他的廣告設計公司被美國《平面(Graphis)》雜誌評為當年全球十大設計公司之壹,是這十大公司中唯壹壹家華人企業。

2002年,他在日本舉辦了個展“東情西韻”,他自認為這個展覽比所獲得榮譽更能涵括他的設計特點和藝術追求。在日本的設計界,他的名聲就好比成龍在世界演藝界那麽有名。

後來,陳幼堅回到內地,並且目前公司的壹大半項目都內地不同城市,也陸續在北京、上海舉辦了個展。有人說他儼然像是設計界的馬雲。

評論家們說,陳幼堅把東西方的設計元素互相交融,柔美、雅致、深邃。他是壹位名符其實的商業設計師,喜歡從不同的角度考慮作品的視覺效果,既不使作品成為純藝術的展示,也不讓作品完全放棄藝術性陷入市場營銷的套路,而是讓作品既面對市場,又滿足客戶的審美需求。

3

| 設計師?藝術家?收藏家?商人? |

陳幼堅的設計語言別樹壹幟,個人裝扮、舉止也頗具標簽性。做工考究的衣衫,壹副招牌圓眼鏡,山羊胡,禮貌而帥氣的微笑,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以及典型的香港人的禮貌和周全。

見過陳幼堅的人大概都有類似的印象——他會與每壹位工作人員打招呼寒暄,整個人就像他的設計作品,帶著壹絲港式的洋氣和東西結合的“混血氣息”。熟識他的人會說,“動時,他是鬼馬水瓶座老頑童;靜時,他是老香港老上海電影裏的紳士”。

這樣有辨識度的壹個人,卻很難給他找到壹個合適的職業標簽。設計師?藝術家?收藏家?商人?攝影師?畫廊主?好像都不準確,他的人生是如此多面、豐富。

在他的設計作品中,最為被人們熟知的,應該就是可口可樂在2003年啟用的中文標識。這個參照原版英文標識設計的作品,線條流暢,充分體現了陳幼堅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簡介的設計思路。

早在80年代,陳幼堅還曾為眾多香港明星設計唱片封套、演唱會海報——張國榮、梅艷芳、張學友。可以說陳幼堅的設計壹定程度上推動了香港娛樂文化的發展。

提到張國榮,陳幼堅在壹次采訪中說,“那時他賺的還不太多,當時我已經開始穿名牌了,他還沒有。他還會請我去他家裏吃飯”。“我們不算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我們心靈上,溝通得很暢快”。

至今陳幼堅還保留著自己借給張國榮拍過唱片封套的外套。

很多北京設計圈的人,對2012年陳幼堅在北京798新時代畫廊舉辦的“iEye 愛 –陳幼堅iPhone攝影展”還有印象。那會兒很多人才知道,陳幼堅除了設計師、藝術家、商人的標簽,還是壹個攝影愛好者。

當時展出的攝影作品,也延續了他的壹貫風格,用西方的iPhone這壹攝影工具,來拍攝中國傳統建築,反映中國人的生存環境及狀態。

陳幼堅另壹個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收藏家陳幼堅。 “從20年前的潘家園到現在的潘家園,再到上海的豫園,倫敦的Portobello Road等等,我買了很多垃圾、假貨,也買了很多好東西。”

陳幼堅並不忌諱藝術品投資,他很風趣地說,投資和找老公是壹個原理,“就好比我和我妻子,開始拍拖的時候我還是個打工仔,存款兩三萬都不到,而妻子身邊的男性朋友都開跑車過來送她吃飯,可是她卻唯獨看上了我,也就是投資了我。”

陳幼堅在上海開了家外之家“27”這樣特別的生活概念店。他說建“27”目的是將他生活真實的狀態和大家分享,也希望這個空間能夠給年輕人提供更大的平臺,去潛心做他們的創意。

4

| 65至75歲,藝術的黃金十年 |

時間對陳幼堅似乎格外優待,如今他看上去依然是氣定神閑的紳士,不過可能是時常前往上海的緣故,多了幾分上海“老克拉”的“腔調”。

陳幼堅曾向外界公開稱,他將會把自己從65歲至75歲的十年,定位為做藝術的黃金十年,從設計界延展到藝術領域。“六十多歲以後,用十年考慮自己的身後事,用奉獻的狀態去講課,去做藝術空間”。

發展藝術也許是陳幼堅鐘愛設計的升華。“我發展藝術,也不代表放棄設計,只是要減少壹點,精挑細選。”

對視覺藝術的探索是陳幼堅的樂趣所在,他從平面設計走來,又走向空間設計和藝術裝置設計,再到對大藝術的鐘情,無論是哪類作品形象都深刻傳遞出陳幼堅對東方文化的寵愛之情,以及他如何表達“融合表達,親近天然”的美學理念。

對於自己的設計師、藝術家等多面“人設”,陳幼堅說,自己原本就是典型的水瓶座個性,整天在變,是個“花心”的男人,因為不“花心”不可能有這麽多創意項目。如果整天在同壹個類型上,自己會不開心。“所以壹直在跨界,這允許我跨越原有行為達到另壹狀態,允許我從框框裏跳出來”。

而這種隨心而為,卻也講究“堅持”二字。回顧自己46年的設計、藝術生涯時,陳幼堅說自己每壹天都沒有停過,跑到這個階段,很有使命感,壹直沒放棄。“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尋找,不斷增加自己的能量,從外表到內心。我應該利用我有生的時間,將我學來的東西進行分享。”

“從第壹天20多歲出來打工到現在,可以有今天,我非常感恩”。

就在前年,陳幼堅這樣描述自己現在的狀態,“我不是很有錢,但是我生活很安定,我覺得人生不需要很多錢。我有兩個公寓、兩部車,有壹個太太,兩個小孩,我的媽媽還在,94歲了,基本上我非常滿足現有的壹切。”

撰文:慕容MA

  • 上一篇:城市公共交通調查報告
  • 下一篇:大班體育遊戲主題活動方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