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大豐市是沿海平原,南寬北窄,呈不規則三角形,形似葫蘆。它南北長63公裏,東西寬44公裏。地面標高為1.9m ~ 4.5m,相差2.6m..除沿海灘塗外,全市地勢東高(2.8m ~ 3.5m),西低(2.4m ~ 2.8m),南高(3.3m ~ 4.5m),北低(1.8m ~ 2.2m)。中部老鬥龍港兩側有槽形窪地,寬3 km ~ 6 km,由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市,地面高程在1.8 m ~ 2.4 m之間,中南部古河、小洋河也是寬2-3km的槽形窪地,由東南向西北貫穿中南部,地面高程2.2-2.8米。東南部川東港以南地區地勢較高,地面標高在3.5米至4.5米之間..
自然資源大豐是全國首個縣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首個生態示範市(縣)。大豐海濱浴場是中國四大濕地之壹,也是黃海濕地的核心。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其境內東南部,距市區約45公裏。
土地資源2010年,全市耕地面積921萬公頃,人均耕地0.13公頃。海岸線長112km,沿海灘塗77300公頃,其中已圍墾28300公頃。東沙島,面積69300公頃(灘塗以上約1.930公頃),是大豐市最具潛力的土地資源。
水資源年自然降水量1042.2 mm,豐水年高達2000 mm以上,枯水年至少500 mm。市內有穿東港河、江姐河、王剛河、二毛油河、四毛油河、鬥龍崗河、西潮河、大豐河等入海水道,年平均地表徑流量5654.38億立方米,客運量約25億立方米。地下淡水資源豐富。據已鉆井觀測,160米處人畜飲用淡水日流入量約200噸,400米處(水溫27℃)熱淡水小時流入量約60立方米。海水是取之不盡的。
該市生物資源豐富,產品多樣。農產品數量多、質量高,是全國十大產棉縣之壹。年產棉花5.5萬噸,糧食54萬噸,水果6.5萬噸,蠶繭5000噸,生豬80萬頭,家禽2700萬只,水產品11.5萬噸。還有500多種其他木本、草本和地被植物。除人工栽培的80多種藥材外,還有羅布麻、茵陳、龍膽草、益母草、旱蓮草、蒼耳子、馬鞭草等200多種野生藥材。陸地脊椎動物有100多種。世界珍稀麋鹿1600余只,有丹頂鶴、天鵝、白尾海雕、麅子等國家壹、二級保護動物30種。近海資源豐富,其中浮遊植物145種,浮遊動物68種,底棲固著藻類47種,水生動物中魚類20種,包括黃鯽、銀鯧、帶魚等優勢種10多種。貝類以文蛤、青蛤、四角蛤、鮮蛤、泥螺為主,年產量約5000噸。
林業資源全市林業用地面積4.73萬公頃,其中林地3.36萬公頃,活立木654.38+0.5萬立方米。楊樹800萬株,水杉654.38+0.2萬株。其中,楊樹面積654.38+0.6萬公頃,蓄積量95.3萬立方米;水杉面積2600公頃,蓄積465438+6000立方米;其他經濟樹木和雜樹1.5萬公頃,累計1.3438+0.00萬立方米。紙漿和木材加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大豐港大豐港位於江蘇省1040公裏海岸線港口空白區的中心,距上海港250海裏,距連雲港港120海裏,距韓國釜山港420海裏。可通過上海港、釜山港直達東南亞及歐美主要港口。是江蘇中部唯壹的海上大通道,國家壹類開放口岸,對臺直航口岸。已開通至日韓、歐美、臺灣。2010,大豐港啟動三期碼頭建設。石化碼頭全面開工,總投資8.5億元,建成2個5萬噸級石化泊位和1個5000噸級液體化工泊位,年吞吐量765438+萬噸,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集散地。大型碼頭和工作船碼頭正在建設中。糧油碼頭、集裝箱碼頭、654.38+萬噸級深水航道工程護坡工程已進入論證審批階段。大豐港直接覆蓋蘇北、蘇中、淮南廣大地區,年貨物吞吐量8000多萬噸。
氣候特點大豐市屬於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適宜喜溫作物生長。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是春季升溫緩慢,秋季降溫平穩,初霜晚,無霜期長。季風氣候特點是冬季受大陸性季風冷空氣影響,北風以陰雨天氣為主,常出現低溫霜凍;夏季受海洋性季風影響,東南風多,降水充沛,雨熱同期;春秋交替,形成幹濕冷暖多變的氣候。春夏秋冬界限不明顯。近幾年冬季氣溫偏暖,大雪封河封凍現象少見。年平均氣溫14.5℃,無霜期299天,年降水量751.0毫米,日照2325.4小時。2010,正常氣溫略高,降水偏少,日照略多。全年無重大自然災害,有利於工農業生產。
災難性事件4月6日13時,大豐海源泉水產有限公司壹艘紫菜漁船在收獲紫菜返航途中,在王剛港擱淺,船體側翻,造成1人死亡,2人失蹤。
主要氣象要素分析
溫度。年平均氣溫14.5℃,比常年偏高0.4℃,屬略偏高年份。明顯低於常年的月份是4月,比常年低2.3℃,其余月份均高於常年或接近常年。年平均最高氣溫19.4℃,年平均最低氣溫10.6℃。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2℃,出現在8月13。年極端最低溫度為-9.1℃,出現在65438+10月14。
降水。全年總降水量751.0mm,較常年偏少291.2mm。超過正常值的月份有2月、3月、4月和65438+2月,其余月份偏少或接近正常值。2008年單日最大降水量為63.7mm,出現在7月24日。
陽光。全年總日照時數為2325.4小時,比常年多87.5小時。除2月、3月、4月、7月和10日照時數較常年偏少外,其余月份均較常年偏多或接近常年。
行政區劃全市共有14個鎮,包括曹艷、白駒、劉莊、西團、小海、大喬、草廟、萬英、南陽、裕華、三龍、方強、新豐、大中、1經濟技術開發區、1海洋綜合經濟開發區(原港口經濟區)、2600。隸屬於上海的有上海農場、川東農場、海豐農場,江蘇省大中型農場、方強農場、東壩頭農場。8月13日,市政府發布《關於大中鎮等部分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撤銷大中鎮、玉華鎮建制,合並原大中鎮、玉華鎮管轄區域,設立新大中鎮;撤銷興豐和方強鎮建制,合並原興豐和方強鎮所轄區域,成立新的興豐。至此,全市建制鎮由14減少到12。
民族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畬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土族。
2010年末,大豐市總人口為725400人。其中,男性3621,000人,女性363300人,性別比為0.997 1。城市:非農業人口26.53萬人,占總人口的36.57%;農業人口4601,000人,占總人口的63.43%。全年出生人口5250人,比2009年增加57人,出生率為7.24‰;死亡人數5577人,死亡率7.69‰。人口年自然增長率為-0.45‰。
大豐鹽場的建立與演變自唐代建立,當時屬揚州海陵郡,北宋以來屬泰州海陵。清幹隆三十三年(1768),屬東臺郡管轄。1942年5月,臺北縣成立,隸屬蘇中行署第二專員公署。1949年5月,設立臺州專員,臺北縣隸屬臺州專員。1950 1月,臺北縣改為鹽城專員公署。由於與臺灣省省臺北市同名,1951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臺北縣更名為大豐縣。6月1953,65438+10月,大豐縣屬鹽城市區,6月1983屬鹽城市區。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大豐縣,設立大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