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流行文化簡介和詳細信息

流行文化簡介和詳細信息

大眾文化理論滋養的土壤是現代工業社會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以高科技生產呈現出眾多的物質文化消費。文化消費是現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產品,不是具體的物質。工業生產解決的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即提供豐富的生活資料,而文化解決的是人類生存的高級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構建,即人類如何實現自身價值,發掘自身潛能,實現對人性的終極關懷。流行文化的倡導者顯然忽視了這個簡單的事實。社會生產追求的是物質的豐富和多樣,盡可能為人類提供復雜的消費構成。大眾文化的平面化和大規模再生產的目的是消解文化的個性和創造性。物質追求的豐富多樣和文化追求的簡單標準化,顯然構成了人類生存的悖論。從某種意義上說,西方大眾文化思潮是壹場反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運動。它是建立在西方經濟高度發達,工業文明發展到壹定程度,人民的自由意識和思想解放達到壹定高度的基礎上的。

大眾文化本質上是壹種產生於現代工業社會,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市民文化。它壹方面在其* * * *時態上與官方主流文化、學術精英文化有所區別和對應,另壹方面又與傳統自然農業經濟社會中的各種民間文化、大眾文化有壹定的原則差異,其主要基本特征是商業化、大眾化、娛樂化、通俗化。

淺談大眾文化的和諧價值中國的大眾文化興起於20世紀下半葉。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它在市場經濟的沃土中覺醒和成長。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它迅速成長為壹種與來自政府的主流文化和來自學術界的精英文化並駕齊驅的社會中堅文化形態。它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文化的傳統格局,對民族性格的塑造和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但也引發了多重社會效應和不同的評價與討論,促使人們思考其價值、作用和發展控制。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眾文化是壹個特定的範疇,主要是指在當代城市中興起的,與當代大工業密切相關的,由全球化的現代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大量生產的當代文化形態。它是處於消費或準消費時代,由消費意識形態策劃和引導,采用時尚化運作方式的當代文化消費形式。它是現代工業和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的產物。是當代人大規模參與的當代社會文化公共空間或公共領域,是人類廣泛參與的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事件。

大眾文化的定義有幾層含義:第壹,大眾文化是隨著文化進入工業生產和市場商品領域,在工業社會中出現的壹種新的文化現象,帶有濃厚的商業色彩。第二,大眾文化以大眾傳媒為文化傳播形式,以現代技術為文化生產形式,所以可以成為廣泛使用的文化消費形式,大眾文化要按市場規律運作。第三,大眾文化以現代都市大眾為主要客戶,大眾文化成為現代都市大眾的普通消費品。與過去的革命大眾文化、民間大眾文化有關,但又大不相同。大眾文化的出現改變了當代社會審美時尚的基本格局。

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具體包括六個方面:中國的先進文化是以馬列主義、* *思想、* *理論為指導的文化;是服務和服從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的文化;是弘揚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意誌和力量的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壹切優秀文化傳統,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也是面向大眾,服務人民,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

關系(1)先進文化可以對大眾文化起到導向作用。

1,文化建設是“先進”和“大眾”的統壹。壹方面,先進文化只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才能實現其功能和價值。文化發展的壹個突出特點就是必須植根於人們的生活,必須深入到人們的心理層面去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對整個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另壹方面,普通大眾是創造、實踐和享受文化的主體。大眾文化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了壹個社會文化發展的整體水平。

它不僅是壹個社會整體文化發展狀態和程度的標誌,也是壹個社會文化是否成熟的標誌。也是文化進壹步發展創新的基礎和環境,直接決定了文化進壹步創新發展的方式和質量。因此,建設先進文化就是建設先進的大眾文化,先進文化的方向也是大眾文化的方向。

2.大眾文化在先進文化的行列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是由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先進性決定的。因為大眾文化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文化的封閉狀態和單壹格局,實現了文化的大眾化和享受化,促進了文化市場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形成,擴大了文化的客群和傳播空間,加強了文化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增強了現代意識和時代精神。這些對於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都是必要的、有益的。在熱情傳播現代意識和市場意識的過程中,大眾文化往往能在壹定程度上給人以開拓的勇氣和進取的精神;大眾文化不僅張揚了人的個性,而且為人性的充分發展提供了現代技術和物質手段,有利於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大眾文化的發展必然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大眾文化發展的負面影響需要先進文化的引導。

1,大眾文化忽視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排擠高雅文化,造成文化生態失衡。

大眾文化是商業化的,它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它往往生產壹切能賺錢的東西,它的社會效益往往被忽視,文化特有的正面教育導向作用被削弱。在思想內容上,出現了大量宣揚暴力、色情、迷信的內容。這些文化垃圾格調低下,內容重復,手法雷同。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這些文化垃圾往往被大規模復制,並廣泛銷往社會各個角落。高雅文化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生產周期長,數量少。大眾文化以速度快、數量多的優勢搶占市場,造成了對高雅文化的排擠。大眾文化以現代傳媒為載體,憑借其商業炒作和世俗享受的優勢,在社會文化領域形成了大眾文化壟斷的局面,導致社會文化生態嚴重失衡。社會理想、人生意義、民族精神、傳統道德在大眾文化精神的浸淫下被淡化。顯然,這不利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健康發展。

2.大眾文化導致個性的喪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喪失。大眾文化的規模化生產和經營,使得文化產品的內容和形式雷同固定,呈現出單調的傾向,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選擇趨同,使得原本豐富多彩的生活變得簡單統壹,導致個性的喪失。大眾文化還是壹種消費文化,以滿足人的感官快樂為原則,在生產中根本不考慮文化產品的人文意義和社會價值。在大眾文化的引導下,許多接受者普遍存在拒絕道德追求、只求眼前幸福和道德虛無主義的文化心態,也喪失了對現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逐漸導致文化人文精神的失落。

3.流行文化促使西方思想滲透到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技手段,有意識地向發展中國家滲透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借助電影、電視、網絡和印刷品,西方可以大張旗鼓地傳播腐朽落後的思想,使接受者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團隊精神被淡化,甚至壹些人已經從淺層的文化消費發展到深層的政治認同。

以先進文化為先導發展大眾文化。

(1)在方向上,要遵循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用先進文化引領大眾文化健康發展。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科學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精神的基本綱領,確定我國大眾文化建設的價值坐標,堅持以馬列主義、* *思想、* *理論為指導,堅持“兩個壹”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的方針,以培養“四有”人才為目標,發展“三化”民族的科學的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正確處理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與消費娛樂的關系,大眾文化產品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努力實現二者的統壹,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註入持久的文化支撐。

(2)在內容上,承載和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人文精神,壹是為大眾文化註入健康向上、富有使命感的先進文化內容。流行文化更註重生活的快樂和放松。雖然滿足了大眾放松娛樂的需求,緩解了大眾的身心疲勞,但缺乏應有的深度和思想內涵。因此,必須把先進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註入到大眾文化的生產、制作和傳播中,使大眾文化成為服務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陣地。其次,可以利用輕松愉快的大眾文化形式進行宣傳,讓民眾感受到體驗和快樂,同時也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再次,加強社會公民人文精神的培養,特別是對中華民族人文傳統的宣傳和普及,使人們養成愛國情懷,堅定人生理想信念,樹立適合現代市場經濟生活的文化價值觀,提升大眾文化的人文精神含量。

(3)在管理上,規範大眾文化市場,堅持大眾文化的主導地位。* *同誌在中國文聯第六次代表大會上指出:“國家要獨立自主,不僅在政治上、經濟上要獨立自主,在思想上、文化上也要獨立自主。”所以,堅持文化的引領,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首先是制定科學的文化發展戰略和文化市場管理規則,使嚴肅文化與大眾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均衡協調發展,從而消除當前大眾文化市場畸形膨脹、無序發展的不正常現象。其次,要加強文化市場的立法和執法,形成系統完整的文化市場管理政策法規體系,確保群眾文化市場真正有法可依。第三,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提高依法管理文化市場的效率,使大眾文化市場真正成為我國人民休閑和陶冶情操的場所。最後,要引導大眾文化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積極尋求大眾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點,既不能脫離大眾文化消費者的需求和欣賞興趣,也不能讓低俗的大眾文化劣質產品毒害大眾的心靈。(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法學院)編輯/潘迎

特征屬性的商業化

中國市場經濟的建立,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經濟收入和閑暇時間增加了,文化消費成為普遍需要,這為大眾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性。而且,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為大眾文化的商業化創造了適宜的條件。因此,大眾文化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文化與產業聯姻的結果。作為壹種消費文化,它具有文化產業機構為現代大眾消費而生產的商品屬性。高雅文化往往是害羞的,不承認它的商品特性,或者刻意淡化它。似乎藝術壹旦與商品結緣,就蒙上了銅臭味,褻瀆了審美的神聖。大眾文化從壹開始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從不掩飾其商品屬性。相反,它作為壹種文化商品,竭力開拓文化市場,以文化和審美獲取最大利潤。電影制片廠、電視臺、電臺、報紙、雜誌、網站等等都是這些文化商品的生產機構。這樣,文化產品就不再僅僅是作家、藝術家創作的產品,而是工業生產的成果。從創意策劃、資金籌集、生產制作到宣傳發行和實際消費,文化產品作為壹種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進入市場。因此,它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商業化規則,以追求商業價值為目標。如果文化企業的盈利目標無法實現,其運營過程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導致文化企業虧損、倒閉或破產。因此,大眾文化生產和流通的每壹個環節都必須遵循生產經營規律,把握文化市場的脈搏,順應大眾的消費心理和口味,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最終達到銷售文化產品的目的。正因為如此,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大眾文化在技術世界中失去了藝術作品的創造力,呈現出商業化的趨勢,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霍克·哈莫和阿多諾指出:“由於大量廉價系列產品的出現,再加上普遍存在的欺詐行為,藝術本身更加商品化。時至今日,藝術明確承認自己具有商品的性質,這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但令人驚訝的是,藝術卻發誓否認自己的獨立性,並以把自己變成消費品為榮。

大眾文化的商業化雖然給民眾帶來了高不可攀的藝術和審美,凸顯了民眾的上帝地位,但其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就創作主體而言,藝術家進入文化市場就成了自由職業者。他們似乎擺脫了“言不商,士不理財”的束縛,獲得了創作的自由。本質上,當他們的作品或表演同時作為商品直接面對消費者時,必然會受到電影、音像、演出、書刊等文化市場的影響。大眾審美趣味的變化和文化公司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必然會制約甚至主導其藝術創作。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很難真正按照藝術規律進行創作,藝術也很難真正保證自己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而且會影響大眾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藝術作為壹種消費品,走出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圈子,成為大眾娛樂的手段時,其價值往往以大眾化、娛樂化、上座率、收視率、暢銷書來評價,而不是原創性、超越性、批判性。藝術的審美品格和獨立思考的個體意識被大大削弱。正如美國藝術社會學家豪塞爾所指出的,“娛樂圈很少或者從來不教走在路上的人獨立思考”。

傳播媒介化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密切相關。大眾傳播由專業團體使用大眾媒體,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並對顧客施加影響。大眾媒體包括報紙、雜誌和書籍等機械印刷媒體,以及廣播、電視、電影和互聯網等電子媒體。大眾傳媒的應用擴大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大眾文化的對象和範圍。越早接受人類存在的象征性超越和不可改變的物質特性越好。許多異國風情、珍禽異獸、國內外高水平的音樂會、運動會,以前不可能親臨現場觀看,現在在影視中隨處可見。

正是因為大眾傳媒信息量大,客戶數量多,大眾文化利用現代傳媒,大量生產,大量復制,來吸引受眾,吸引聽眾。錢鐘書的走紅和他的作品被搬上銀幕有很大關系,更何況金庸的廣泛影響,小說的再版,電影電視劇的反復改編。兩者密切相關,相互促進,顯示了大眾文化和媒體的巨大力量。在流行文化的傳播中,經常會看到壹部電視劇被大家津津樂道,壹首流行歌曲被大家傳唱。2004年,楊的網絡情歌《老鼠愛大米》壹夜走紅,不僅迅速占據mp3下載榜榜首,還創下了互聯網歷史上同期6543.8億人的最高點擊率。正是因為網絡媒體這個平臺,為大量的客戶提供了傳播條件,以至於壹時間,老鼠愛大米在大城市的小鄉鎮、大街小巷、校園內外到處傳唱。可見,利用現代大眾傳媒批量生產和傳播大量信息並作用於顧客,是大眾文化的重要特征。

生產標準化

現代科學技術為大眾文化的產生提供了技術手段,不僅在媒體上,而且在生產上。高科技的引入,設備器材的更新,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使用,提高了大眾文化的質量,比如電影《泰坦尼克號》中高科技鏡頭帶給觀眾的逼真效果。與此同時,大眾文化的生產方式被納入了工業化的程式化生產過程,日益社會化和集團化。因此,大眾文化可以像工業產品壹樣程式化、規模化、批量化、標準化,形成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

正因為大眾文化可以批量生產,可以無限復制,所以大眾文化具有明顯的標準化、單壹化特征,但缺乏真正的藝術作品不可替代的個性特征.如電視劇、通俗小說、廣播短劇、廣告小品、流行歌曲等。,壹般都是按照壹定的格式和程序制作,形成壹定的標準化模型。比如熱門電視劇,通常是“設置豐富豪華的環境,安排復雜的線索,構造引人入勝的情節,編織委婉的故事,安排統壹個性的人物”。所以人們常把這類電視劇的編導稱為“坎”。似乎不需要什麽豐富的生活積累和深厚的藝術準備,套用壹個固定的格式就可以了。

大眾文化成為商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加快了文化產品的生產速度,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大大提高了文化生產的效率和經濟效益。但是,文化生產畢竟不同於物質生產,精神層面遠大於物質層面。它達到的水平不能用生產的速度、效率和經濟效益來衡量。作為壹件藝術品,它必須是原創的,並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和風格,但生產方式和批量生產無法實現這壹目標。文化產品不僅需要現代高科技手段和聲畫融合的精致,更應該研究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這恰恰是文化的根本魅力。所以大眾文化的標準化使得真正的藝術作品的個性消失,形式和內容越來越趨於雷同。

日常審美

就文化審美而言,大眾文化突破了藝術與非藝術、審美活動與日常生活的界限。在過去很長的壹段歷史時期裏,美和藝術與普通人是疏離的;今天,借助大眾傳媒、文化產業等手段,美與藝術被大眾化,美學的古典性與日常生活從針鋒相對走向和諧統壹,被古典美學所壓抑的欲望、誘惑、利益被提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處於文化中心或熱點的不再是傳統的經典藝術,而是流行歌曲、電視劇、廣告、時尚、模特表演、網絡文學、暢銷書、動漫、網絡視頻、網絡遊戲、手機視頻、手機短信等各種審美形式不斷湧現。審美活動不再局限於脫離日常生活的高雅藝術場所,如音樂廳、歌劇院、美術館等。,而是發生在普通大眾的生活空間,如購物中心、街頭公園、體育場、度假村等。在這些地方,文化活動、審美活動、社會活動和商業活動是壹體的,不可分割的。甚至審美作為壹種文化消費進入普通家庭,與日常生活聯系在壹起,比如環境設計、街道美化、家居裝修、美容健身,閑暇時邊看電視劇邊聊天說笑。審美過程與日常生活交織在壹起,不分彼此。大眾文化的這壹特征必然對高雅文化和經典藝術產生影響,促使它們改變形式,尋求新的展示方式,以新的形式呈現給大眾。帕瓦羅蒂等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會在皇宮廣場舉行。唐宋詩詞以精美的畫面引人註目,報刊雜誌更是五顏六色,琳瑯滿目,吸引著讀者。大眾文化的日益大眾化和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導致了文藝和整個文化領域的生產、傳播和消費方式的變化,從而滿足了人們的審美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娛樂形式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大眾文化是壹種消費文化。大眾都是普通人,對文化的態度帶有明顯的世俗消費傾向,在這方面與文化精英有所區別和區別。在整個社會的文化格局中,大眾文化不像精英文化那樣強調理性反思,而是註重感性愉悅。它創造壹種文化形式來娛樂大眾,達到吸引大眾,獲取商業利潤的目的。“我們不僅努力在可能的範圍內獲得最大強度的審美愉悅,而且將美學考慮更廣泛地應用於實際事務的處理。”[7]因此,情感層面上的娛樂化成了流行文化的壹個顯著特征。改革開放以來,由於電視的普及,電視頻道和播出時間的增加,電視文化節目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審美對象,電視文化成為重要的文化現象之壹。電視文化節目的制作從過去明顯的宣傳“教育”轉變為以“娛樂”為中心,註重觀眾的參與,提高收視率,表現出壹種滿足大眾審美需求,實現大眾娛樂化的目的。壹年壹度的“春節聯歡晚會”已經成為壹場群眾狂歡的盛宴。各種傳統節日或經濟活動舉辦的綜藝晚會和各類遊戲娛樂節目蜂擁而至,形成了新的“民俗”和新的文化景觀。在這裏,娛樂不是宣傳教育的手段,而是流行文化本身的目的。娛樂是壹種主觀的生活體驗,是生活主體內心的情感感受,甚至是壹種自然的生理需求。大眾文化作為壹種感性文化,只是為了滿足生活和生理的娛樂本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壹種感性的快感或娛樂享受。回望電視熒屏,從小品、流行劇、賀歲片到種類繁多的娛樂節目,無論故事的復雜、情節的平淡、結局的悲喜,其文化使命都是為大眾提供娛樂、休閑、娛樂,讓他們得到輕松的滿足、感官的* * *和精神的慰藉。所以大眾文化很難像精英文化壹樣承擔沈重的歷史使命感和理性批判。另壹方面,這也成為大眾文化趨於低俗、低級、膚淺的原因。

趣味時尚

大眾文化為了生產情感愉悅的文化產品,往往壹開始就吸收和借鑒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特點,創造出原創的新模式,然後通過媒體或大規模生產迅速流行起來,形成壹種時尚潮流。在流行樂壇,李春波寫了《家書》後,《常回家看看》、《祝妳平安》等壹批模仿品相繼出現;電視節目上,繼湖南衛視《快樂總動員》之後,《幸運52》、《快樂大本營》、《假日總動員》、《非常周末》等遊戲娛樂類節目相繼出現。《山東畫報》出版第壹批“老照片”系列後,受此啟發和影響,其他出版社出現了《百年老照片》、《舊畫冊》、《紅鏡頭》、《黑鏡頭》、《長鏡頭》、《藍鏡頭》、《金鏡頭》等壹大批圖書,形成了出版業的“讀圖”現象。於是,時尚帶來了流行文化的“喧囂”,使其豐富多樣。另壹方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壹種形態是不可能長期稱霸世界並迅速傳播的。這樣壹來,就會跟風,變得模式化。所以大部分的時尚和流行只能是曇花壹現,風光壹時,難以持久。

說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就不能不提到造“星”追“星”的現象。在大眾傳媒高度發達的時代,明星輩出,廣泛存在於戲劇、影視等大眾文化領域,成為大眾審美的“偶像”,被大眾接受、模仿、崇拜。壹方面,作為媒體的“制造”和“包裝”明星,它以其扁平化、消費化的性格和外觀,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日常生活中大眾關註和興趣的焦點。、周筆暢、張靚穎是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節目總監精心策劃、評委積極引導、觀眾熱切關註和參與的時尚明星。李宇春還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使得明星成為大眾媒體的壹種特殊時尚和追求。另壹方面,明星也給大眾傳媒帶來了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更高的收視率和更好的經濟效益。

從表面上看,明星是媒體做出來的,體現了導演的形象策劃設計水平,以及媒體的能量和影響力。是當前文化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但從根本上說,離不開大眾的選擇和大眾審美消費的情感價值取向。追求“明星”的背後隱藏的是大眾的審美趣味和時尚,這是他們的心理需求。大眾對明星的癡迷、追求和崇拜,既是對明星形象設計、學識和人格的喜愛和欣賞,也是對自我理想的張揚和表達,是對自我審美趣味的選擇和肯定。因此,大眾文化要準確把握大眾的審美趣味和心理,精心設計和培育大眾崇拜的明星,在全社會引領文明、健康、積極的時代潮流。

  • 上一篇:10更好的春聯和10更好的春聯(春聯寫有推薦理由)。
  • 下一篇:如何做好服裝供應鏈管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