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在央視經濟頻道播出。這個話題在各大網站和論壇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而且持續不斷。電影* * *第12集梳理了自15世紀以來,九個領先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在全球競爭中崛起的歷史。
據主編任介紹,“2003年6月底的壹個淩晨,我在上班的路上聽到廣播裏播了壹條新聞:中央政治局集體研究了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的發展歷史”。9個大國,500年,在嘈雜擁堵的北京三環上,突然聽到來自遙遠遼闊歷史的聲音,壹個想法讓我激動。"
從“影視史”觀念產生之初,任等電視人就與文化學者進行了交流。後來,作為主要策劃人之壹,麥天樞參與了這部紀錄片的工作。為了探究這樣壹部紀錄片的歷史和政治分析框架背後更豐富的內涵,日前,本報記者對麥天樞進行了專訪。
記者(以下簡稱“季”):在《大國崛起》播出後,出現了壹個很有意思的交流場景:普遍認為持有不同思想觀點、在學術理論上難以相互辯駁的壹批學者,以及網上很多持完全不同立場的網友,都表現出了某種興奮,認為在片中對這段歷史進行梳理和分析很有意義。
(以下簡稱“麥”):人們帶著強烈的獨立欲望來看這部電影,並試圖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解讀它。
我也有壹個從網上看到的判斷。恐怕這裏面有某種錯位。很多媒體打電話來采訪我。有壹些猜測,甚至與政治決策有關。這是在中國社會信息溝通還不充分的時候,人們的壹種心態。
這部電影註重的是史實而不是價值判斷,這就導致了裏面所描述的歷史與熟悉的教科書理解的差異。這種不同引起壹些緊張和興奮,總覺得有什麽。我覺得這是我們社會脆弱心理的壹種表現。在這樣壹個大社會裏,如果因為某部電視劇出現了什麽意想不到的轉折,那就是低估和看輕了我們這個社會。我告訴他們,據我所知,這部電影似乎沒有什麽“背景”,或者說我不知道。但我認為不是。
記者:作為總策劃,妳認為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看點是什麽?
麥:這部電影的第壹個價值應該是讓中國的大眾建立壹個現代人類社會的基本歷史理性。這個歷史原因就是,現代社會從哪裏來,現代社會的起源和走向是什麽。理解和尊重這壹事實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改革的知識和理性基礎。
其次,我非常渴望大眾理解“妥協”這個詞的社會價值和理性價值。西方這些現代國家的建立,標誌著以壹種理性的方式和妥協合作的方式,探索壹種新的制度和新的社會利益分配形式。
第三,這些國家的歷史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壹個話題,那就是所有渴望發展的社會都要求首先建立壹個強大的中央政權。這告訴中國,無論解決什麽問題,軟化現有國家權力,都肯定得不償失。
記者:那麽,您全球歷史觀察的起點是中國?
男:當然可以。從中國出發,了解中國,知道當代中國社會最迫切的需求,才能從汪洋大海的史料中選取我們需要的理性營養和知識。
為什麽要帶領中國的大眾去看西方的歷史?這些幾百年來世界文化主體的代表性國家,包含了我們今天面臨的所有改革的經驗和教訓。所有開放的外部觀看,其實都是為了自我反省。
記者:那麽妳對當前中國社會的基本判斷是什麽?
麥: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發展速度和發展安全哪個更重要?我認為安全第壹。這種安全受到威脅嗎?我想任何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會有壹種深深的焦慮。這種焦慮由兩個原因造成。壹個原因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政治傳統和慣性是,當壹個社會向另壹個社會轉變時,只有壹條路,那就是絕對沖突、崩潰和重建的模式。從來沒有人說,轉變是通過談判、和平和漸進實現的。不要說中國社會形成以來的近百年,甚至上千年,所有的慣性和經驗都告訴我們這壹點。我們最大的期待是,在中國* * *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社會改革能夠以和平、漸進的方式解決其主要矛盾,建立安全、可預期的社會秩序。
第二個問題是,改革開放越深入,與世界接觸越多,社會價值觀的對立隱藏在表面,生在骨子裏。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的社會保障水平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因為市場經濟是壹種有序的經濟,它高度依賴於社會的穩定和秩序。當我們的制度尚待建立和建立的過程中,社會已經提出了壹個至高無上的道德和理性目標,那就是安全。
明白中國的社會需求是安全和政治穩定的需求,那麽在溝通中能起到什麽作用?如何才能滿足這種需求?我說,我對這部片子沒有別的要求。將來播出後,只要中國觀眾能聽懂並學會兩個字,我們就成功了,那就是“妥協”。
大國崛起述評:
在莎士比亞的歷史劇裏,君主往往是反派。當然,伊麗莎白壹世女王知道這壹點,但她並沒有禁止莎士比亞的戲劇。雖然在《哈姆雷特》這樣的戲裏,有“脆弱,妳的名字是女人!”這樣的臺詞,但這並不影響伊麗莎白女王坐在舞臺對面的包廂裏看戲。
女王的寬容成就了莎士比亞的藝術高度,女王的開放不僅表現在她對待藝術的態度上,還表現在她處理國事的高超技巧和智慧上。女王明白,權力的基礎是由全體英國人民組成的國家。沒有人民的支持,王朝就沒有立足的可能。為了獲得民眾的支持,伊麗莎白壹世在加強王權的同時,堅持了祖先傳下來的壹個重要政治傳統。
這種政治傳統來自古老的過去。
在英國封建制度的早期,國王和貴族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根據自己的職責應該擁有什麽,不應該擁有什麽。雖然沒有成文的法律,但長期以來,國王和貴族遵守相互間的承諾,履行自己的義務,享受自己的權利,已經成為英國社會的普遍規則。
公元13世紀初,英國出現了壹個好戰的國王約翰。為了維持戰爭,約翰王加劇了對市民和貴族的剝削。他把貴族的遺產稅提高了100倍,兵役的豁免稅提高了16倍。與此同時,牛、羊、小麥的價格也成倍上漲。
約翰國王的魯莽破壞了貴族和國王之間不成文但由來已久的習俗。1215年春,憤怒的貴族們重整旗鼓,武裝反抗國王。原因很簡單,就是國王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反而要求比習慣條款更多的權力。
1215年6月15日,面臨絕境的約翰國王不得不同意與25名貴族代表進行談判。這是壹次艱難的談判。刀光劍影之下,貴族代表與國王對峙妥協了四天。最後,和平停戰宣言《大憲章》終於簽署了。
《大憲章》中有兩個最著名的條款,後來被寫進了英國大法。第壹條是國王必須宣誓“對任何人公平,不剝奪他人權利”;另壹種是,如果法院沒有裁決,國王不能逮捕和剝奪他人的財產。這兩條說明臣民的權利是獨立的,不是國王賦予的,所以國王不能剝奪。
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廳裏,壹張黑黃相間的羊皮紙靜靜地躺在玻璃板下的黑暗光影中。這張薄薄的羊皮紙就是《大憲章》,大約有800年的歷史。雖然它的邊緣已經破損,用鵝毛筆書寫的字跡早已模糊不清,但它已經成為君主權力受到限制的永久見證。
它只有63段,只有幾千字,但卻是第壹次將國王與貴族之間既定但模糊的權利關系轉化為明確的法律文本。從此,英國國王的權力不再至高無上,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下行使權力。
在約翰國王簽署了《門下聯盟》後,歷任英國君主繼續頒布大憲章,並稍作修改。幾個世紀以來,《大憲章》已經頒布了40多次。雖然《大憲章》在很多情況下並沒有被大多數英國人清晰感知,但這種長期的重申和普及積累了深厚的傳統力量,為英國人的思想基礎註入了契約和法制的基本精神。
《大憲章》簽署後僅僅21年,英國的官方文件中就出現了“議會”壹詞。這個由貴族和國王議會改造而成的機構,依靠大憲章的法律原則,逐漸成為限制君主權力的重要力量。
伊麗莎白壹世能夠給英國帶來早期的輝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遵守了《大憲章》的規定,保持了王權和貴族議會之間的平衡。
在伊麗莎白壹世45年的執政生涯中,這位善於協調各種關系的女王並沒有濫用職權和威望。她壹生節儉,不輕易打架。當王權和議會發生沖突時,她總是根據情況做出必要的讓步。在她的壹生中,王權的擴張始終在議會的容忍範圍之內。兩者之間的平衡和秩序給英國帶來了相對穩定和寬松的社會環境。
記者:中國的歷史傳統中有這種妥協意識嗎?
m:妥協的社會意識本質上是交易文明的產物。假設我們和甲乙雙方做生意,壹旦不能正常談判,我們將壹無所獲。壹旦我們討論過了,總會有我在這個利息範圍內取多取少的問題。商業文明和交易文明是社會理性培育的生存方式。
至於我們的文明,我把它定性為倫理文明,這種物質生產方式在精神上是倫理的。在這種形式下,道德是至高無上的,而且這種道德是絕對的,或者這樣或者那樣,從來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社會妥協。
這樣的文明,在政治上,表現為有規律的周期性王朝震蕩。王朝的沖擊表面上是殘酷的,其實是我們文明的內在需求。它需要通過激烈的王朝震蕩來凈化社會風氣,摧毀社會財富,就像清洗我們的櫃子壹樣,讓幾百年的新王朝重新到來。換句話說,財富的毀滅具有文明的合法性。
壹個追求發展的社會,會積累財富作為發展的基礎。但是像我們這樣的社會,財富被摧毀,整個社會崩潰重建,然後穩定了幾百年。它的目標不是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是道德的提高和發展。道德精神是絕對的、排他的,商業精神則意味著包容和妥協意識。所以,骨子裏,我們的文明是沒有妥協意識的。
記者:也就是說,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邏輯中,妥協不是必然的事情。它是歐洲歷史上壹個獨特的概念,已經成為壹種具有普遍價值的概念意識。中國歷史發展到今天,壹定要接受這個觀念?
麥:今天,中國社會的目標不再是我們自己的歷史目標。我們自己歷史設定的方向,已經不是這個社會的方向了。這是中華民族壹百多年來精神痛苦和社會痛苦的根源。
社會發展的方向是什麽?這個方向不是妳自己決定的,是西方文明決定的。西方的這種文明帶來了工業革命和以科技為背景的物質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將伴隨著政治制度的要求。市場經濟和民主化本質上是壹回事。當社會方向確定後,我們用壹個中性詞,叫現代化。現代化的方向不是我們文明的內需,而是外界提出的要求。
記者:我們壹定要走現代化的道路嗎?
麥:從西方國家的歷史來看,現代化是內生的。這樣的生活方式,由於科技和現代制度的背景,導致物質獲取能力很強。這種能力的特征是在民族國家的競爭條件下的實力和支配地位。所以,我們現在只能承認這套規則。
記者:您似乎關註現代化是如何從壹種獨特的歷史經驗轉變為壹種普遍的歷史經驗的。
麥:我覺得可以這樣說,既不要過分強調西方歷史提供的人權、博愛、自由、民主等觀念,也不要過分重視西方社會的制度建設到今天的狀態。我們更應該關註的是這套規則形成的歷史過程。
我們正在實現我們的歷史目標。西方歷史進程中的曲折和解決矛盾沖突的方式比精煉的概念更重要。
今天,我們既然確立了現代化的政治目標,確立了中國式的政治民主,那麽無論這種政治民主是什麽,都不可能脫離社會矛盾和沖突。要解決這些社會矛盾和沖突,我們的目標和西方的經驗都意味著不同利益集團的合作和妥協是成本最低、代價最小、效果最好的。有了這種妥協的意識,我們便可以在全壹尋求壹個妥協的制度,而民主制度其實就是壹個妥協的制度。沒有這種普遍的社會妥協意識,我們就無法支持、培育和維持壹個試圖妥協的體系。
大國崛起述評:
在英國的歷史上,形成了兩條原則。第壹,國王在議會,這意味著國王必須通過議會進行統治;第二種是國王在法律之下,意思是法律高於國王,國王必須服從法律。但是查理壹世的做法把這兩個原則都破壞了,於是議會和國王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對立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了1642年戰爭的爆發。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英國革命”,又稱“英國內戰”。
革命的勝利並沒有給英國帶來真正的進步和發展。先是克倫威爾實行軍事獨裁,後來又恢復了王權。1688年,英國采用了壹種被後人稱為“光榮革命”的方式來結束君主專制。這壹次,英國人沒有像對待查理壹世那樣采取暴力革命,教訓告訴他們,推翻王朝容易,建立新制度難。
英國人趕走詹姆斯二世,建立君主立憲制的革命沒有流血,這是它被歷史學家稱為“光榮革命”的壹個根本原因。光榮革命開創了適合英國歷史和政治傳統的社會進步新方式,即通過和平變革實現社會進步。這種模式成為了它留給後人最獨特的遺產。
記者:在《大國崛起》中,引用了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鄭永年的話:“壹個國家的外部崛起,其實是其內部實力的延伸。國家內部制度不健全很難成為大國,即使成為大國也不可持續。”這種觀點是妳想在這部電影中傳達的壹種精神和壹種思想嗎?
m:應該說這不是壹種精神,也不是壹種思想,而是壹個歷史事實。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討論。第壹,成為世界強國的第壹步是要有壹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來團結這個國家。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王權。荷蘭七個省建立了省* * *和美國的聯合,形成了強大的決策核心。後來在英國,伊麗莎白時代的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法國真正崛起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是在路易十四,他把法國從壹個支離破碎的貴族封建主義凝聚成壹個強大的國家。所有國家的快速發展,走向世界比較領先地位的第壹步,就是要麽以專制的方式,要麽以民主的方式,建立強大的中央政權。
其次,所有領先的民族國家都必須首先進行內部制度創新。當然,前兩個國家是很偶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戰爭發現了新大陸,它們只是以貿易為先導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前奏。偷來的黃金並沒有促進他們內部經濟模式的創新,所以很快就衰落了。在荷蘭,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歷史學家說資本主義制度誕生在那裏。英國進壹步確定了議會制作為整個國家政治決策的核心,也就是所謂的“王在法下”。第壹次通過加強議會,把國王的權力控制在議會之下。英國憲政最根本的兩個原則,稅收和剝奪私有財產,必須經過議會討論通過。這兩條壹成立,國家的根本權力實際上就轉移了。歷史上第壹次通過制度創新將國王的權力轉移到公共決策機制中。
記者:妳如何定義“大國”?
麥:全球歷史形成後全球競爭範圍內的領先國家。它的制度,它的行為,它所聚集的財富在全球都是占主導地位的。
記者:那請談談俄羅斯,包括前蘇聯。
邁克:我認為公平地說,俄羅斯在早期是壹個軍事強國,自彼得大帝以來,它在歐洲壹直是壹個強大的存在。然而,它真正的國家崛起是在所謂的議會改革時代,斯托雷平解放農奴和隨之而來的* * *無產階級革命之後,它走向了世界領先的強國。我覺得有幾個標誌:第壹,雖然不認同西方市場經濟的社會模式,但是認同科技條件下的發展,這是壹個方向性的東西。第二,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在人們的生活質量上表現出諸多弊端,代表著人類想嘗試另壹種方式崛起。包括計劃經濟,這是它的制度安排,是財富動員的手段,甚至是分配和消費的手段。這在壹段時間內非常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之所以成為今天的美國,與蘇聯的實驗有很大關系。其中央權力的加強,社會分配方式的調整,都與蘇聯這次實驗的刺激有關。當然,這種做法後來被證明是不可持續和自我否定的。作為歷史事實,這種企圖的動機並不壞。但歷史做出的結論就是這麽殘酷,這也是事實。
大國崛起述評:
在荷蘭,日益富裕的公民們終於做出了壹個令人驚訝的選擇。像購買商品壹樣,他們從貴族手中購買了城市的自治權。從此,公民自行制定法律,貴族不能直接向他們收稅。“公民自治”為荷蘭城市的發展註入了強大的動力。到15年底,將近壹半的荷蘭人居住在城市。
壹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荷蘭人把自己的國家托付給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壹世,英國女王欣然同意做他們的君主,並派兵保護荷蘭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然而,精明的商人很快發現,英國女王收取的保護費其實比他們趕走的西班牙國王還要高。
荷蘭城市說,不,我們不這麽認為。也許這不是個好主意。我們可以有壹個統治者,但他的權力不會太大。
1588年,七省聯合,宣布成立荷蘭聯盟省* * *和共和國。這是壹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許多歷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壹個“賦予商人階級充分政治權利”的國家。
1602,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們創造了壹個前所未有的國家,現在他們創造了壹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組織。
荷蘭人還創造了壹個新的資本循環系統。1609年,世界歷史上第壹個證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誕生。如果東印度公司的股東願意,他們可以隨時通過股票交易所將其股份轉換成現金。當大量金銀貨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通時
流通之時,荷蘭的經濟脈絡開始充血。這壹次,荷蘭人解決問題的探索直接進入了現代經濟的核心領域——即建立銀行。
歷史學家壹致認為,荷蘭公民是現代商品經濟體系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貸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壹成壹個相互聯系的金融和商業體系,帶來了爆炸性的財富增長。
直到今天,荷蘭商業帝國創造的商業規則仍在影響著世界。
記者:我們談到了時間和情況。是不是還有壹個重要因素:人?
麥:領導人的歷史責任是壹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重要歷史時刻的重要國家,那種非同尋常的擔當,尤其是領導人,是創造偉大歷史的必要條件。
舉兩個例子。在日本歷史上,我最喜歡的人物之壹是澀澤榮壹,他在過去的歷史書上可以說是不重要的。當偉大的歷史時代來臨的時候,中國缺少這樣的英雄人物。是誰呀?和譚嗣同在壹起,我的頭伸出來讓妳砍,這是可以的。我們中國是絕對的,或者說革命者。我會把頭伸出來讓妳砍掉;要麽體制內,理性,但缺乏責任心。包括李鴻章,他們雖然審時度勢,卻缺乏為糾正至高無上的皇權出壹份力的責任。
澀澤榮壹是不同的。他完全是基於對民族未來的考慮,而且是理性的考慮。最早的時候,在社會還充滿風險的時候,他漂洋過海去學習,回來後成為很多新制度的起草者,甚至是新政的主導者。但是當他發現商業社會的成長關系到社會的未來,日本傳統社會的影響非常強大,有能力的人都不願意下海經商,於是他辭去了高級職位下海經商。澀澤榮壹壹生創辦了500多家企業,被稱為“日本現代企業之父”。
中國歷史上沒有這樣的人物。要麽伸出頭來讓妳砍,每壹個重要的沖突階段都會產生這樣的受害者,追求絕對的道德成就感。要麽明哲保身,活下來的,到了某個位置的,都不願意犧牲自己的位置和利益。這兩個方面是中國的特色。
制憲會議召開時,美國領導人傑斐遜在法國進行外交斡旋。有壹次他去法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旅遊,發現了壹種大米,產量非常高,但是當地不允許拿出來,於是他就把大米裝滿口袋,走私回美國。這說明他們有多在乎國家的利益,有什麽樣的愛國情懷。
我們熟悉聯邦黨人的文集。這些人以紐約為中心。雖然他們的政治主張和黨派利益是對立的,但他們都做了同樣的事情,在報紙上呼籲人民通過憲法,因為他們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和妥協才意識到這部憲法的價值。紐約州通過憲法具有決定性意義,否則美國歷史可能是另壹番景象。
就妥協而言,人們應該學會只追求有限的、相對次優的目標,這樣理性合作才有可能。誰來測算這個有限且相對較好的目標,並告訴大眾?這些都是歷史人物和社會精英。在西方,社會精英首先是合作與妥協的精英,而不是社會沖突的精英。他們接受妥協,而不是尋求對抗。中國不是。知識分子總是追求最高目標,達不到合作。因此,當我們的知識分子和公眾在面對社會沖突時學會接受有限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大國崛起述評:
在華盛頓的主持下,制憲會議持續了116天,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壹次會議。各州代表就如何在充分保障個人自由的同時建立權威的聯邦政府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面對代表們憤怒的話語,制憲會議主席華盛頓幾乎壹言不發,因為他不希望自己的權威影響任何壹方的觀點表達。但是,只要他的身影繼續出現在會議上,談判就不會輕易終止。華盛頓的沈默和堅持變成了壹種無形的力量。
1787年9月,美國第壹部成文憲法終於形成。聯邦憲法的制定和實施誕生了壹個真正的美國。
記者:請最後總結壹下《大國崛起》這部電視紀錄片希望傳達的歷史理性的現實意義。
麥:從地理大發現開始,人類就進入了全球化的歷史,這也意味著壹種競爭性的新生活方式的開始。今天,它已經形成了壹種我們稱之為現代化的社會模式。我們應該承認,現代化的歷史起源於歐洲,它的直接經驗教訓、直接知識和理性財富都儲存在這條主線的運行中。如果認識到這壹點,我想所有的知識分子,所有的社會人,在判斷我們社會改革的方向和模式上都是有背景的。有了這種認同,我們自然會對今天這個文明所提供的基本養分、社會政治形態、經濟模式、價值模式有壹個判斷,應該接受,而不是排斥;它可以被修改,但不能被重新創建。自己文化的參與其實是壹種修正,不可能從根本上再造壹種生活方式。因為這種生活方式走到今天,它是征服,因為它是最有效的,它在國家生存競爭的實踐中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