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什麽,有什麽用?
?在很多人眼裏,金融就是炒股票,或者炒外匯、期貨。歸根結底都是“低買高賣”賺差價。但是,買賣的對象都是金融產品。這其實是壹個誤區。其實金融的邏輯遠比做生意復雜。嚴格來說,金融是壹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價值交換。
聽起來很抽象,比如:簡單的價值交換,就像古代的“物物交換”,壹塊牛肉換壹擔小米。但是,物物交換不方便,於是人們想出了壹個辦法,發明了壹種可以交換各種物品的東西。眾所周知,這就是錢,也就是生活中的“錢”。貨幣是壹種重要的金融工具。
?有了錢,人們解決了空間問題。比如北京的錢可以拿到上海去花。
?當然,時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的錢現在有用,但以後有用嗎?或者說,雖然我現在沒錢,但是我可以預支未來的錢嗎?
?這就產生了另壹種金融工具,叫做“借款”。借貸讓我們提前在未來花錢,以解燃眉之急。我們可以把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收入放到現在,這就是金融的時間函數。
?從這兩個功能出發,金融衍生出了很多工具,除了我們剛才說的貨幣和貸款,還有生活中常見的股票和債券。這些工具和產品本質上都是為了跨越空間和時間,最終實現價值交換。
?那麽金融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什麽角色呢?有很大的作用。對於個人來說,金融可以“拉平”壹生的成本。“終身成本”是指我們這輩子要花的錢,最常見的就是買房的貸款抵押。
很多人自嘲是因為買房成了“百萬敗家”,負債累累。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妳沒有貸款,妳可能要努力工作20年才能買到房子。
?金融可以把人的大額消費或投資平均分攤到不同的年份,甚至各個月份。
?這看似是長期負債,實際上是分擔負擔和風險,讓我們不用壹次性面對太大的經濟壓力,在缺錢的時候可以預支未來的收入。
?當然,財務不僅可以把未來的錢投入到現在,也可以把手頭多余的錢投入到未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投資。
比如買了養老保險,每個月會把壹部分工資存起來,保險公司會進行投資。退休後會按照壹定比例返還收益和本金。
債券也是如此。發行人以“借”的形式借入現金,然後在債券到期後以壹定的利率歸還。這樣做,我們可以把暫時不需要的錢變成未來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金融還允許我們轉嫁風險。比如疾病、工傷、意外等。,生活的任何變化都可能讓壹個家庭苦不堪言。但是如果買了相應的保險,即使事情有變,也能得到壹定的賠償,這將大大緩解我們的危機。
?所以,在我們人生的各個時期,金融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當我們剛開始工作,資金不足時,我們可以通過借款來獲得資金。有壹定收入時,用閑錢投資增加收入;萬壹有變,通過保險兜底。
?更何況,金融不僅對個人有用,還能為國家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促進社會經濟。比如十八世紀,西方國家的殖民時代,英法爭奪世界霸權。
當時兩國實力非常接近。他們不僅在西歐,而且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接觸。就連人口規模都差不多,導致兩國相持不下,打了幾十年,不堪重負。最後,英國打敗了法國,成為當時世界的霸主。
?英國能贏的壹個重要原因是英國的金融優勢。因為兩國交戰,說到底是國力,就是誰的錢多。那時候他們現金用完了,就開始發行債券讓人民認購,為軍隊籌款。
?當時英國國債的利率是2.5%,但法國的利率竟然達到了5%,是英國的兩倍。不要小看2.5%的利差。如果籌集1億元,法國政府將比英國多支付1倍的利息,即250萬元。
?這樣,戰爭剛開始時,兩國軍隊的成本差不多,但只要時間壹過,國家就會開始還債,這多出來的利息就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壹根稻草”,讓法國輸掉戰爭,血本無歸;這也讓英國獲得了競爭優勢,並成長為後來的“不落帝國”。
?所以,資金優勢有時會轉化為國家優勢。而且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金融業的繁榮意味著更廣泛的價值流動。人們手裏的錢都去了更容易通過金融產品增值的地方,社會上的財富也增長得更快了。
?比如我們的普通股。其財務原理是讓上市公司墊付未來收入,把這些“未來的錢”投入到現在,用於自身發展和加速成長。
?所以股票的初衷並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種“投機”,而是壹種能夠代表公司潛力的“證書”。持有壹家公司的股票,意味著我們認可其盈利能力,並願意與公司分享收益。
?只是後來股市越做越大,才有更多的人開始專攻股票業務,讓很多人忘記了股票的初衷。
?更有趣的是,金融這種價值交換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
?要知道,在古代社會,人們其實主要是靠血緣關系來交換價值觀的。比如父母把資產傳給子女,或者在家庭內部、同門、同鄉之間小範圍分攤。
我們古代的行為準則大多是建立在熟人之間的,比如“三綱五常”“尊師重道”。身邊的熟人都是信得過的,知根知底,可以互相付出和交換,本質上是維系親情價值關系。
?到了現代,我們的法律開始強調陌生人之間的行為規範,比如“契約關系”,更適合於廣泛的價值關系。通過金融,我們不需要成為彼此的熟人,只要能讓資產增值,就能交換價值。
?所以現代法制更適合金融,這也意味著人們價值交換的方式發生了變化,觀念也隨之變化。
中秋實踐活動總結1
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習俗,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壹粒扣子”,經研究,決定在全校範圍內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有關事宜安排如下:
壹、活動內容
1,推出線上慶祝活動。圍繞“感恩團圓”主題,借助網絡、短信、微博、微信等現代傳播平臺,組織學生。,開展中秋簽名寄語活動,通過抒發情懷、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