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關於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關於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英語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系-西日耳曼語支的壹種語言,由26個字母組成。英語字母起源於拉丁字母。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認識和反思,從而總結經驗教訓,進壹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整理了壹下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小學到大學,我努力學了十幾年英語,但是用起來還是不會說。這種“聾啞英語”現象是當代許多大學生的苦惱。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教育部近年來啟動了以實踐為基礎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聽說主導的原則也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中得到充分體現。響應四六級改革,根據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編寫的全國第壹套大學英語教材《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於去年2月65438+出版,這意味著大學英語教材將徹底改變。那麽,作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壹代大學英語教材的改革會有哪些變化,是否存在不足?基於新教材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會對學生產生什麽影響?

新外語教材的三大變化

強調聽、說、看、說。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革,包括由原來的側重閱讀理解改為現在的側重聽說;改革現行教學模式,變被動模式為基於綜合應用的個性化主動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實踐能力,使中國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能夠基本聽懂英語廣播,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並具備壹定的寫作和翻譯能力。

由此,新壹代的大學英語教材和軟件系統也開始“轉型”,強調聽說,從應試向實用有趣轉變。新教材中,更加註重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加強學生的語言規範,趣味性更強。此次出版的新教材註重開發學習者的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大學英語教材首次提出了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註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教材中的課程設置完全是針對改革後的新四六級的。改革後的四六級新題型中,聽力部分的比重從20%提高到了35%。不久前,中國教育部部長張堯學透露,教育部正在設計新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新的試題將增加語言實踐能力的內容,並突出聽說能力的比重。“四年後,60%以上的本科畢業生要解決英語聽說問題。”張堯學說。

為了更好地體現實用性,新教材的內容也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感受、思想和生活經歷進行了“量身定制”,讓學生更加熟悉西方文化的內涵,適應國際交往的要求。教寫工作簡歷、獎學金申請信、制作英語網頁、學講英語笑話、熟悉西方節日慶典的來龍去脈、掌握重要國際組織的名稱和作用,這些以往教材中沒有選的極其實用的知識內容,這次都寫進了新教材。

讓學生對展示語言美感興趣

值得壹提的是,新出版的這套教材還設有“享受英語”板塊,首次將英語教育與學生興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也能通過教材感受英語語言之美。在這方面,

南開大學公共外語系梁老師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大部分學生覺得英語教材枯燥乏味,確實存在教材內容與時代脫節、缺乏趣味性、缺乏英語經典等原因。這部新教材在選材理念上的改變,有助於改變學生只把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觀念,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真正體會到語言的美。除了署名,這壹版的文章

建議:英國教材也要有中國味。

南開大學英語教學部科研中心主任副教授對新教材的變化表示贊同,同時梁老師也對新壹代大學英語教材的選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適當增加有關中國本土內容的英語教材介紹。他說,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們的學生畢業後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有壹個現象需要註意:雖然很多人可以用流利的英語與外國人交流,但在介紹中國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時卻往往“卡殼”。這是因為,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的選材都是西方的,我們更多的是向學生介紹西方的文化和習俗,而完全沒有與中國相關的內容。“比如,春節快到了。中國過年有什麽故事?如何解釋吃餃子、放鞭炮、年夜飯等習俗?很少有中國學生能用英語向外國朋友解釋自己。因此,新的大學英語教材應該考慮選擇關於中西文化差異的內容,讓學生知道如何用英語介紹我國的文化習俗,從而避免交際中語言應用的誤解。”

  • 上一篇: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2)
  • 下一篇:天府廣場設計成那樣有什麽特殊意義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