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石油會戰在困難時期、困難地區、困難條件下打響,在克服各種困難中取得勝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蘇聯撤走專家,撕毀合同。顯然,依靠外援是不可能的。當時由於實行“大躍進”經濟政策的失誤和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國民經濟陷入困境,無法拿出足夠的資金開發周年油田。而且大慶油田地處東北,冬天寒冷,夏天沼地,吃住都是問題,自然環境惡劣。為此,石油工業部決定集中優勢兵力,以“殲滅戰”的形式組織壹次石油會戰。這壹重大舉措立即得到黨中央的批準和支持。1960年2月20日,中央批轉了石油工業部關於東北松遼地區石油勘探和今後工作部署的報告。2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動員當年退伍軍人3萬人,交由石油工業部參與開發大慶地區新油田”的決定。不久,中央軍委決定分配3000名轉業軍官到大慶。1960年3月,來自新疆、玉門、四川、青海等老油田的1000多名石油工人和30000多名解放軍復員官兵、大學生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大慶。國務院各部門和黑龍江省支援石油會戰的幹部職工也陸續到達大慶地區,揭開了波瀾壯闊的大慶石油會戰篇章。
戰鬥壹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隊伍陸續到達指定地域,搭起各自的帳篷,呈之字形、庭院式、重疊式。他們在這片草原上紮營,投入到戰鬥的洪流中。路在哪裏?遼闊的大草原壹望無際,人煙稀少,幾乎沒有現成的路可走。由於戰鬥人員和車輛的來來往往,逐漸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小路和道路,為草原勾勒出了新的交通線。
大慶石油會戰初期,我們遇到了生產上的矛盾和困難,生活條件差。面對這些矛盾和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畏難而進?4月29日,大慶石油會戰萬人誓師大會在薩爾圖草原舉行(圖2.6)。“鐵人”王進喜代表石油戰中的5萬多員工,吼出了“寧願活不到20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的鋼鐵誓言。大慶艱苦創業的歷史從這壹天開始書寫。石油戰的工人們夏天站在齊膝深的雨水中,冬天堅持在零下30攝氏度的野外生產。水在戰鬥中有多重要。沒有現成的井,大多是就地打井或者從附近水泡取水。雖然水質不好,但還是解決了燃眉之急。打井時,從相鄰的水泡中取水,有時人排成蛇形隊形,用臉盆和水桶把水從水源轉移到井場,以保證鉆井用水。
圖2.6大慶石油會戰萬人誓師大會於1960年4月舉行。
從全國各地運過來的設備、材料、器材都要在薩爾圖站集散,這讓這個彈丸之地,最後壹站只有三個道岔的地方不堪重負。站外,幾乎所有能卸貨的地方都堆滿了物資設備。為了減輕車站壓力,日夜有人值班,貨車到站就卸車,卸車地點從薩爾多站延伸到讓胡路、龍鳳、安達站。同時還組織人員采取螞蟻搬家的戰術,凡是人買得起、搬得動的貨物,都由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靠人力完成。那些重型機械和設備由幾臺起重機和卡車吊裝和運輸,以盡量減少在車站的積壓時間。在戰鬥中,沒有休息日和工作日之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會有近2個小時的班會,總結壹天的工作,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在戰鬥的日日夜夜,嚴寒酷暑從未停止戰鬥的腳步。為石油而戰,為國家做貢獻,雖苦且榮,卻是戰鬥隊的心聲。
“幹基萬歲!”在壹次萬人大會上,這是石油工業部康副部長擲地有聲的口號。也正是這幾萬間幹鋪的房子,讓戰鬥中的工人家庭在這片廣袤的大草原上度過了第壹個嚴冬,沒有凍死壹個人,也沒有凍壞壹件設備。幹鋪施工達到高潮時,也是雨季。多間房子打起來了,壹場大雨瞬間把它們變成了壹灘土。大雨過後,清理現場,繼續戰鬥。就這樣,鬥垮了,垮了。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壹批幹掛房屋在戰區拔地而起,為草原增添了不少色彩,也為石油會戰解決了後顧之憂。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天當屋當床,棉衣當墻,保五兩飯,為國而戰。”通過大規模油田勘探,很快發現了面積860多平方公裏、儲量22.6億噸的超大型油田,打破了陸相沈積貧油的觀點。對比國外同類油田,美國拿下東德克薩斯油田用了9年,蘇聯拿下羅曼金詩油田用了3年,大慶油田從第壹次井噴出油到1.960年底摸清大慶長垣儲油區僅用了1年零3個月,“速度快,水平高”。
按照“勘探、開發、建設”的原則,在綜合勘探的同時進行油田開發試驗。油田規模不斷擴大,原油產量不斷上升。6月1960,1,大慶油田第壹批原油外運。到1960年底,生產原油97萬噸,緩解了全國油荒的局面,解決了戰役經費不足的困難。截至1963年底,原油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噸,生產原油439.3萬噸,占全國原油總產量的67.8%,為我國石油自給奠定了堅實基礎。1963 12.3,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向世界莊嚴宣告:因為大慶油田的發現和建成,中國的石油需求已經基本自給自足,中國人依賴“洋油”的時代即將壹去不復返!大慶油田的發現打破了中國是貧油國的說法。大慶石油會戰為改變中國石油工業的面貌做出了巨大貢獻。
波瀾壯闊的大慶石油會戰,在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其歷史功績不可高估,人們將其概括為三大歷史貢獻。
第壹,大慶會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有力支撐了中國國民經濟渡過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嚴重經濟困難。當時國家被迫中斷“第二個五年計劃”,實行經濟調整。壹大批工廠和項目被“下馬”,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這時蘇聯當局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從蘇聯進口石油產品銳減。全國成品油供應緊張,城市公交車背上背著氣囊,嚴重影響了軍隊執勤和訓練,國家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此時,僅用壹年零三個月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2.6億噸,三年半建成原油生產能力600萬噸/年和煉油加工能力654.38+0萬噸/年,生產原油11.662萬噸,上繳利潤和折舊654.38+0.7億元,實現了。這有力地支持了國家渡過嚴重困難,頂住了反華勢力的壓力,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誌氣,堅定了全國人民獨立自主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
其次,大慶石油會戰開創的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的戰鬥模式,是在當時經濟體制下對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壹種探索。大慶石油會戰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促進了我國石油工業的快速發展。
再次,大慶石油會戰中形成的“愛國、開拓、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老四嚴”、“四同”的優良作風,激勵和哺育了壹代又壹代石油人,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鐵人”王進喜成為壹代石油人的楷模,大慶精神成為壹代石油人不變的價值觀。石油工人發揚“愛國、開拓、實事求是、奉獻”的大慶精神,克服困難。越戰越強,他們取得了壹個又壹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