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石油工業部黨組召開擴大會議。經過反復研究討論,準備集中優勢兵力組織壹次石油會戰,進壹步加快大慶油田的勘探開發。同年2月13日,他向中共中央提交了《關於東北松遼地區石油勘探和今後工作部署的報告》。報告稱:
“最近我們反復研究討論了東北松遼地區的石油勘探形勢和今後的工作部署。從我們現在掌握的信息來看,可以說形勢很好,大有可為。目前,在黑龍江省肇州縣大慶(原名大同鎮)發現了壹個儲油面積達200平方公裏的大油田。據初步估算,可采儲量在1億噸以上,大致相當於新疆克拉瑪依油田。石油生產形勢非常好。經過壹個多月的試油,平均每口井日產油12噸左右。”“油藏產油好,產油穩定。油層不是很深。第壹、二油層深度在壹千米左右,地層松軟,很容易打井。總的來說,這裏有很多開發建設油田的便利條件。地質資料顯示,整個大慶地區是壹個適合儲油的大型構造帶,面積2000多平方公裏。現在手裏的油田只是其中的壹小部分,邊界還沒有觸及。看來儲油區將大大擴大,前景非常樂觀。”“根據這壹地區的情況,我們認為應該狠心,用最大的精力和最高的速度迅速找出更多的油田和更多的新油田。為此,我們的部署是:
壹是放棄鉆探,圍繞已探明的200多平方公裏的儲油區向外擴張。鉆井部署在2000平方公裏的構造範圍內,以便迅速查明油田的面積和儲量。
二是在探明儲量區域內,選擇壹兩個區域,鉆壹批生產試驗井,進行油田開采試驗。
第三,大慶構造帶外附近有很多好的構造,儲油可能性很大。它準備用部分勘探力量有選擇地鉆探,以便發現新的油田。"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我們打算集中石油系統壹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殲滅戰的手段打壹場大規模的總戰。”
1960年2月20日,中央批準石油工業部黨組報告,大慶石油會戰打響。1960 2月21日,石油工業部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大慶石油會戰第壹次預備會議。會上確定了全國石油系統37個廠礦院校,由其主要領導幹部帶隊,組織人員,自帶裝備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石油會戰期間的組織領導由石油工業部部長於到前線主持,由康、、吳興峰等13人組成大慶石油會戰領導小組,康任組長。
預備會後,參加石油會戰的各石油隊於3、4月到達大慶地區。當年,3萬解放軍戰士和3000復員軍官也從沈陽軍、南京軍、濟南軍來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國務院各部門和黑龍江省支援石油會戰的幹部職工也陸續到達大慶地區。
1960年3月25日至27日,大慶石油會戰第二次預備會議在哈爾濱召開。會上,部長宣布,石油會戰的領導機關將立即開赴前線。到4月初,石油工業部黨委、各部門領導幹部和松遼石油勘探局已遷到黑龍江省安達縣,組成了石油會戰的指揮機關。據當年4月統計,參加石油會戰的有4萬多人,其中總工程師、總地質師、大學教授、工程師、地質師等工程技術幹部1000多人。與此同時,數十萬噸各種設備和器材從全國各地運往周年紀念日。在石油戰鬥隊集中的同時,勘探工作仍在繼續。大慶長垣北部三口探井相繼噴出工業油流,推動了石油會戰重點區域轉移。
第壹口探井是位於薩爾圖構造中部的薩66井。這口井於3月1960+01鉆註,日產原油約50噸。
根據這壹新情況,並考慮到薩爾圖有哈爾濱至滿洲裏的鐵路線,交通便利,有利於油田的勘探、開發和建設,領導小組決定將石油會戰的重點從大慶長垣以南轉移到北部的薩爾圖。3月1960日,3月17日,戰鬥隊從大同鎮北上,展開了以薩爾圖地區為重點的石油會戰。
隨後,位於高臺子以北、薩爾圖以南杏樹崗構造的第壹口探井杏66井於4月9日完成鉆井和註油,日產原油27噸。位於大慶長垣最北部喇嘛甸構造的第壹口探井拉72井也於4月25日完鉆註油,用5毫米油嘴試油,日產原油48噸;用14 mm油嘴測試,日產原油174噸。
薩66、興66、拉72三口探井相繼出油,表明大慶長垣含油面積進壹步向北延伸。南起敖包塔,北至喇嘛甸的800多平方公裏內發現工業油流,呈現出壹個大油田的輪廓。長垣北部的地質條件比南部好。地下油層越往北,油井產量越高。當時人們對薩-66、興-66、拉-72探井註水,稱為“三鉆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