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大趨勢:未來幾年前景可觀的重點行業

大趨勢:未來幾年前景可觀的重點行業

上壹篇文章分享了中國大學的分類和批次。本文重點介紹未來幾年國內前景可觀的重點行業,希望對即將報考專業的高考生填報誌願和大學生求職有所幫助。

只有跟隨國家戰略和形態的發展趨勢,才能在未來的世界中處於領先地位。以我從事的獵頭行業為例。過去,隨著2001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參與國際分工,中國制造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個時候,很多獵頭公司都是以制造業為主。後來隨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興起,很多獵頭又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後來隨著IT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獵頭進入了互聯網行業。因為,任何壹個行業發展勢頭越好,獵頭在這個行業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就越大。近兩年,“硬科技”是國家重點戰略,是行業發展趨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因此,可以說“硬技術”行業是未來幾年發展前景較好的大行業之壹。

下面就從國家政策和相關行業研究機構發布的信息來分享壹些未來幾年發展機會較好的行業。

壹、國家戰略:中國制造2025涉及的十大關鍵領域

《中國制造2025》於2015年提出,這是中國為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目標而提出的第壹個十年行動計劃,聚焦與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領域相關的十大重點領域。

先說壹下大家都能理解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背景和意義。類似的提法,德國叫“工業4.0”,美國叫“工業互聯網”。本質上,這是各國為了搶占當今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產業制高點和最高財富而規劃設計的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就像西方國家在蒸汽時代、電氣化時代、自動化時代占據了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大量的產權、專利、利潤和財富都歸他們所有,我們只能處於整個產業鏈的下遊而犧牲。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很大壹部分可以說是針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這可能威脅到他們未來的技術霸權。這就是“中國制造2025”的意義。可以說,這壹規劃的實施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總不能總靠FDC來帶動國民經濟吧?我們來重點關註壹下《中國制造2025》涉及的十大重點領域。

1,新壹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IC集成電路及相關設備、通信技術、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比如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主要由華為突破,走在了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前列。所以,我們的英雄企業華為,也被美麗國的力量肆意打壓。

2.高端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中國是制造業第壹大國,但不是制造業強國,因為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和制造業相關核心零部件的相關技術還比較落後,受制於人。針對《中國制造2025》,開發新產品,滿足工業機器人、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制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特種機器人和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的應用需求,推動機器人標準化、模塊化發展,突破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驅動器等關鍵部件和系統的壹體化設計。所以,未來這些領域會湧現出壹批優秀的企業。

3.航空航天裝備:目前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排名前列,在該領域具有良好的基礎和發展平臺。所以選擇航天領域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當然,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還有短板。《中國制造2025》提出加快大飛機研制,啟動寬體客機研制,發展重型直升機;突破發動機技術;發展先進的機載設備和系統,形成完全獨立完整的航空產業鏈。所以選擇進入航天領域也是很好的。

4.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大力發展深海勘探、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支撐裝備及其關鍵系統和專用裝備。推動深海空間站和大型浮動結構的開發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裝備綜合試驗、檢測和鑒定能力,提高海洋開發利用水平。突破豪華郵輪設計建造技術,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氣船等高技術船舶的國際競爭力,掌握關鍵配套設備集成化、智能化、模塊化設計制造核心技術。隨著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走向海洋是大勢所趨。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自《中國制造2025》提出以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在中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自主創新程度最高、國際創新競爭力最強、產業帶動效應最明顯。未來,我們將進壹步研發新壹代綠色智能、高速重載的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圍繞系統全生命周期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6.節能和新能源發展:在能源方面,“中國制造2025”以節能和新能源技術為目標,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中國和美國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國已經形成了優勢產業鏈和民族品牌,形成了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此外,在光伏新能源和儲能節能領域也有很好的發展。所以新能源領域未來發展的機會很多。

7.電力設備:近年來,我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和輸電線路長度均居世界第壹,大規模發電、UHV輸變電和智能電網成套設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未來,我們將進壹步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先進儲能裝置、智能電網和用戶設備輸變電的發展,突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高溫超導材料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的制造和應用技術,形成產業化能力。

8.農業機械裝備:目前,中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植保機械、農用水泵等農業機械裝備產量居世界第壹。但由於中國早期農業發展模式和中國地理環境的影響,農業機械裝備制造技術並不發達,相關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其他國家手中。因為《中國制造2025》提出加快發展大型拖拉機及其復合作業機、大型高效聯合收割機等高端農業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提高農機裝備信息采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推動形成農業生產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中國也是壹個非常重視農業發展的國家,可以說在這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9.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目前,雖然人類技術有所進步,但人們受到疾病和病毒威脅的風險不減反增。壹場全球性的流行病阻礙了全球經濟和發展,並奪去了這裏數百萬人的生命。而且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是我們的突出短板。因此,在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過在這裏我想說的是,如果我想在生物醫學領域發展好,找到壹份好工作,我建議還是要考壹個好壹點的大學,然後至少要讀研究生,才有希望進入相關的核心領域。

10.新材料:《中國制造2025》指出的新材料發展方向是:以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為重點,加快新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突破工業制備瓶頸;發展軍民兩用的特種新材料;提前布局和發展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戰略前沿材料。目前,中國在新材料領域還很薄弱。進入這個領域,需要啃硬骨頭,長期堅持。

二,本土化趨勢下的創新產業

創新產業,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新創”來自“信息技術應用與創新工作委員會”。2016年3月4日,工委成立,是由24家從事軟硬件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和服務的公司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雖然,這幾年互聯網行業因為過去的野蠻生長和資本的控制,受到了壹定政策的影響,但是這幾年中美貿易和美麗國家也經常人為的阻礙我們的發展,所以本地化也是目前國家重點的戰略布局。新創是本地化的亮點。以新創產業為契機,全面實現以操作系統、芯片、數據庫、應用軟件為核心的國產化,這是壹個萬億級市場,將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之壹。所以未來國內新創產業發展的機會會很多。

其實,新創創業和《中國制造2025》的第壹個領域“新壹代信息技術”,基本上是同壹個領域,相關內容有重疊和互補。新創產業主要涉及以下四個領域:

1,IT基礎設施:cpu芯片、服務器、存儲、交換機、路由器、雲計算等。

2.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BIOS。

3.應用軟件:OA、ERP、辦公軟件、政務應用、流版簽約軟件等。

4.信息安全:邊境安全產品、終端安全產品等。

新創產業涉及的專業主要是IT計算機、網絡安全、通信、電子電路、新材料、數學、物理、化學、機械設計等相關學科。

第三,硬技術領域

“硬技術”的概念最早由中科院Xi光機所光學博士、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勒在2010提出。2021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進壹步加劇,硬技術越來越受到我國的重視。硬技術是指基於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經過長期研究和積累形成的,技術門檻高,應用場景清晰,能夠代表世界科技發展最先進水平,引領新壹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硬科技高於高科技。可以說,在當今智能時代,硬科技是壹個國家強大的基石。

最近十年,我們享受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但妳享受的都是來自光纖通信、GPS導航系統、大數據計算、人工智能等硬技術的進步。否則只能回到1G和2G的時代,老人機時代。硬科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新壹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八大行業和數十個子行業。是未來30年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但需要長期投入,有望成為未來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和發力點。

美國的“硬技術”在全球仍處於領先地位,如基礎電子信息產業的芯片巨頭英特爾,全球前三大ic設計商博通、高通、英偉達,EDA領軍企業新思科技。基礎設備領域的電力巨頭通用電氣,半導體設備制造商的應用材料;新材料領域的先驅杜邦、3M、康寧等。制藥巨頭強生、輝瑞、默克、禮來等。,很多都輝煌了幾百年。

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五大主導產業: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設備、輸變電設備、紡織服裝、家用電器。世界上有六大先進產業:航空航天設備、發電設備、新能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建材。但總的來說,基礎還是“薄弱”的。首先是集成電路及其專用設備,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巨大,這也導致了中興、華為事件。第二是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還很落後。第三是航空發動機。四是新材料,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甚遠。這些領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以上是對中國未來幾年發展前景較好的行業趨勢的介紹。當然也不是說只有這些行業才有好的發展機會。其實有很多傳統行業都有很好的發展,需要我們打好基礎,迎接機遇的挑戰。下期重點分享以上相關行業涉及的相關大學專業。

  • 上一篇:城市建設調查報告
  • 下一篇:如何學習中醫?(中醫概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