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觀音閣,位於大黑山北部。這裏樹木蔥郁,環境優雅,遊人流連忘返。水笙神廟最初分為兩部分:上院和下院。下院由24座古代建築組成,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上房在高入雲的半山腰,可由道路和石階登高,兩旁立著明清石碑。考古學家還在附近發現了遼金時期的遺跡。登上裝有石欄桿的露臺,仰望水笙寺的上院,壹塊圓形巨石顯露出南閣區的屋檐。從西山門的門口爬上樓梯,壹個古樸的院落出現在眼前。庭院被巨大的隱藏的仙人洞吞噬了壹半。殿內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王像,兩側十八羅漢。大雄寶殿的屋檐下,曾有歷代名家題寫的“天上壹洞”、“慈永護佑”、“神德升天”等匾額。碑文稱,水笙廟以水笙命名,出自大雄寶殿右側古井。可惜60年代初國防建設時水線被切斷。西禪房附近有壹面天然石鏡,可以作為人的向導。南閣高8米,位於水笙寺上院左前方,紅墻黃瓦,格外引人註目。登上亭子,遙望欄桿,蒼穹遼闊,群山疊翠。夏天下雨的時候或者楚青上空下雨的時候,可以看到腳下的雲在湧動,在飛舞,十分壯觀。這就是錦州古八景之壹的“南閣飛雲”。
響水道觀詳細介紹。
位於大黑山西北麓,是大連著名的道觀,又名響水寺、雲水寺。相傳始建於唐代,後世多次重修,尤其是清代。響水道觀依山而建,歇山或二層磚檐結構。山的入口配有赭色的紅墻,門外陡峭的臺階使廟字顯得雄偉。響水道觀分南北屋,山門入口是正殿,後面是土地堂。這是壹座近10米高的硬山式三層大殿,青磚灰瓦,雕梁畫棟,氣勢恢宏。廟裏供奉的是後土、女媧、觀音的神聖。廟前有壹個池塘,五棵大樹合抱,清澈見底,整個庭院都是清涼的。北院有幾根椽子,紅木柱,羅紋花窗,清幽古樸,是道士的住所和招待所。響水道觀正殿右側有壹深40米的天然洞穴,名為七弦洞,洞內有清泉流出,汩汩作響。泉水流出後,由南向北從嵌在寺院外墻的龍口傾瀉而下,沖向蹲伏在池塘裏的碧蟾口,發出聲響,飛向山谷,故名“響水道觀”。
清泉寺詳細介紹。
清泉寺是山谷中的壹座千年古寺,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寺廟位於西面,朝東,依山坡逐級升高,形成三升三降式的六殿,前後落差70米,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四周高大的古銀杏樹環繞。整個寺廟分為四個部分。第壹部分是山門。花崗巖門楣上鐫刻著“天有洞天”的大字,朱門上鐫刻著“祁鳴日月,賀星乾坤”的對聯。漢白玉詩屏形成壹個巨大的屏風。殿中間有壹個壹人多高的古青銅鼎,裏面放滿了香。兩側有對稱的鐘樓和鼓樓,院側有清道光二十壹年石碑。第二部分是兩個大殿,中間高兩邊低,分別供奉龍王和藥王。第三部分是踩臺階。這兩個相互分開的大廳是亭臺和飛檐,分別供奉玉帝和大神官。從兩亭之間數十米的石階上來,便是殿中最高最大的殿——聖母院殿。近年來,在原寺前的南峰谷新建了壹座雙檐大殿,比舊殿更為宏偉。清泉寺雖是佛寺,卻是佛、道、儒三教合壹。同時可以看到東北少數民族與中原地區的壹些宗教差異。中原和北疆雖然斷斷續續1000多年,但中國古代文明史是連續的。現在寺廟依然完好,部分殘破部分也逐漸修復。廟裏的雕像都用玻璃覆蓋,墻上的壁畫意境深遠,人物栩栩如生。每年四月初,廟會人山人海,盛大壯觀,被譽為“遼南第壹寺”。古寺右側有泉水沿山頂繞寺流下,匯入山澗。泉旁有壹口古井,水質甘甜。寺廟正面朝向深淵,巨石高墻,100多級石階直達峰頂底部,使山城與寺廟相互掩映。寺廟左側有兩排僧尼禪房,圍繞著寺廟前的壹片菜園,作為僧尼念經打坐的修行場所。
古武古城詳細介紹
在普蘭店市興泰鎮北部,有連綿起伏的山脈——魏拔山,在茫茫峰巒之間有壹座環山古城,它叫古武城。山溝裏有壹座古廟,叫古武廟。有遼南保存最完整的寺廟——清泉寺。這些古跡有幾千年的歷史,是大連的著名景點。這座古城墻原名魏拔山城,建於東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它是壹座守衛北疆的城市。隋唐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高句麗在占領遼東時不斷擴張,形成規模。之後歷代都在此駐軍,是古代北方重要的軍事要塞。城市依山而建,山谷幽深,泉水不竭。它在城裏紮營,進可攻,退可守。山城由巨大的花崗石砌成,最高點9.4米,內壁高1.24米,頂寬3.29米。原來的東西城墻都被推倒了,其他地方的舊痕跡還完好無損。城內有紫禁城、點將臺、更衣樓、烽火臺、訓練場、飲馬灣,是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分隔的重要山城之壹。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打敗高句麗,在此駐軍。從出土文物看,有繩紋紅瓦、環頭鐵刀、開元鮑彤古錢幣和大量魏晉花紋磚。考古研究表明,這些文物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從戰國到魏晉,三四百年間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不安。當時,魏拔山城作為地方政權管理周邊地區,對穩定遼東、發展當地政治、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步雲山溫泉詳細介紹
步雲山位於莊河市西北46公裏處,這裏山勢險峻,山巒疊嶂,怪石嶙峋。西北有海拔1130米的遼南第壹峰步雲山,東南有海拔1080米的遼南第二峰老黑山。這兩座山峰又高又直,遠遠望去遙遙相對。山上森林茂密,景觀奇特。遼南最原始的5000畝青岡西櫟林生長在老布拉克山上,大葉溝的荷葉養殖也是遼南壹絕。龍潭溝萬畝狩獵場生活著多種鳥獸,是打獵的好地方。這裏有豐富的地下熱水資源。已確定的兩個地熱田可鉆10個泉井,日出熱水4000多噸,水溫55攝氏度。初步發現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26種。奇特的山川、秀美的自然風光、茂密的森林植被、豐富的地熱資源,形成了集觀光、度假、療養、娛樂為壹體的溫泉度假村。
老茅山詳細介紹
位於普蘭店市依桐鎮北部群山之巔,距大連市區75公裏,距安波溫泉度假村5公裏,海拔878米(大連第二),方圓面積4平方公裏。這裏山清水秀,奇松怪石,山上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被譽為“小黃山”。大自然鬼斧神工,用各種方式雕刻了老茅山的許多巖石,栩栩如生的造型等待著妳的命名;登高遠眺,可以看到山下清澈見底的撫州河,宛如壹條銀帶,繞著山溝,向西而下。山裏許多茂密的松柏都有200多歲了。此外,還有野山參、厚樸、核桃、棒子、山楂等藥用植物。山坡上的山谷裏到處都是野葡萄和野山梨——秋天的季節,楓葉也很值得壹看;野鹿、狗、灌木、浣熊、兔子等。出沒其中,而且是國際保護動物之壹…
大和酒店舊址詳細介紹
大和酒店舊址位於旅順新城文化路30號。溥儀,1931清朝最後壹個皇帝,九壹八事變後被日本人扶持。他在這裏生活了105天,後來去長春當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海軍武器博物館詳細介紹
位於白宇山頂子彈形塔附近,原為日俄戰爭後日本殖民者修建的“白玉神社”。這裏展出了七大系列、600多種、1000多件海軍武器裝備。展區分為城市的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其中魚雷快艇、紅旗地空導彈、海軍直升機、海上雷達、魚雷、水雷、深水炸彈等展品令人大開眼界。通過高倍望遠鏡,還可以欣賞到旅順軍港的全景。
大連灣炮臺詳細介紹
大連灣炮臺位於大連灣和尚島山上。大連灣炮臺,包括5座海防炮臺和1座陸地防禦炮臺,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至光緒十九年(1893)。堡壘全部由沙礫水泥制成,由炮位、兵營和彈藥庫組成,周圍有高大的土墻。現存有大連灣和徐家山炮臺遺跡。大連灣炮臺開始由提督劉勝秀的十三營駐守。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爆發。8月16日,除6個崗哨外,其余部隊前往大東溝迎擊朝鮮清軍。隨後六營第三聲哨響,連長趙懷業進駐大連灣。日軍到了錦州,錦州危在旦夕,趙懷業怕死,棄臺逃往旅順,使堅固的堡壘沒有起到保衛領土的作用。
日俄監獄舊址詳細介紹
旅順日俄監獄舊址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向陽街139號。這座監獄是沙皇俄國在1902年修建的,日本在1907年擴建。在占地26000平方米的監獄墻內,有275個各種類型的牢房,可同時關押2000多人。還有體檢室,拷問室,吊室,15車間。監獄圍墻外,是磚窯、林場、果園、菜地等。,強迫被拘留者服苦役。占地面積22.6萬平方米。許多來自中國、朝鮮、日本、俄羅斯、埃及和其他國家的人在這裏被囚禁和屠殺。
這座由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第三國先後修建的監獄,是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和人類的鐵證,其野蠻和殘酷為世所罕見。
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課堂和基地。監獄建於1902 ~ 1904。日俄戰爭期間,這裏曾是俄羅斯騎兵兵營和野戰醫院。日俄戰爭後,日軍在1907號原俄軍監獄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擴建。牢房從85間增加到253間,墻外還增加了窯場和菜地。與此同時,在院子裏建起了15作坊,強迫犯人為他們生產軍需品和生活用品。監獄周圍建起了周長725米、高4米的紅磚圍墻,豎起了電網和建築物。
旅順監獄通常有數百名“犯人”。1942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多達2000人被拘留,大多來自中國,但也有朝鮮和日本。除了牢房和作坊,還有體檢室、醫療部、轉移室、秘密監獄、絞刑場等等。這裏有多少人被殺是無法計算的。從6月1942到8月1945,有700多人被勒死,被破壞致死。
這座由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第三國先後修建的監獄,是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和人類的鐵證,其野蠻和殘酷為世所罕見。
1945年8月,蘇聯紅軍進入旅順,監獄解體。1971 7月,監獄舊址修復,作為展廳對外開放。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公布旅順監獄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個牢房的建築呈“大”字形,呈放射狀。灰磚部分建於俄國早期,紅磚部分在日本後期擴建了253個房間。每層的牢房並排排成兩排,走廊地板中間安裝了鐵柵欄,既能有警衛監視,又能透光和上下流通空氣。三個牢房的交接處有壹個看守臺,看守可以同時監控左、中、右三個牢房。
萬中水泥廠詳細介紹。
位於九三路北側,為1894甲午戰爭中被日軍殺害的同胞而建。1894 165438+10月21日,侵華日軍占領旅順口,對旅順手無寸鐵的民眾進行了長達三天三夜的血腥屠殺。旅順人民奮起英勇戰鬥,近兩萬同胞遇難。火葬後,骨頭被埋在白宇山麓。1896 165438+10月,清政府在墓地豎立了壹座紀念碑“萬中墓地”。
東極關山日俄戰爭遺址介紹這裏詳細介紹東極關山日俄戰爭遺址。
東極關山日俄戰爭遺址包括東極關山北炮臺、日俄戰爭陳列館、瞭望塔炮臺、二龍山炮臺四個景點。東極關山北要塞是1898年3月俄國入侵旅順後修建的東部防線中功勛與防禦兼備的重要要塞,是日俄戰爭中雙方交戰的重要戰場之壹。1900 1由俄羅斯建造,由混凝土和鵝卵石建成。外面覆蓋著2米厚的沙袋和泥土;內部結構復雜,由指揮部、士兵宿舍、彈藥庫、碉堡、邊防碉堡、後通道、炮兵陣地、礦道、樓梯間等組成。堡壘是壹個不規則的五邊形,周長496米,面積9900平方米。堡壘周圍有壹道深6米、寬8米的防護壕,壕外的山坡上架設著高壓電網。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軍進攻此要塞,傷亡900余人。這裏不僅保存了較為完整的戰爭遺址,還新建了壹個國家特有的節日…
中蘇友誼塔詳細介紹
它見證了20世紀50年代的中蘇友誼。1955年,周恩來總理親自為塔奠基,塔於1957年2月竣工。塔高22.2米,塔下部方座四面都有浮雕。正面刻有北京天安門廣場和莫斯科克裏姆林宮;西方,中蘇友誼農場的坎本收割機正在收割;東側雕有鞍鋼高爐;北面雕有旅順港和港旁勝利塔的景色。在十二邊形塔的下部,有高達1.2米的20幅表情各異的中蘇人物肖像。塔尖是雪花雕刻的蓮花花瓣,花瓣上有紅色的中蘇友好會徽。該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