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於壹體的獨特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塑的中心。其中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晉祠於1961年3月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11年3月公布為第壹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和文化
晉祠始建於西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是為了紀念晉國開國皇帝唐叔虞(後被封為晉王)和母城姜侯。它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中載體。
1500年前,北魏李道元《水經註》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歷經北齊、隋、唐、五代、宋、晉、元、明、清、民國,歷經兩千多年的修建、修繕、擴建,成為今天的規模。其中興盛於公元7世紀至12世紀,是我國唐宋時期古代園林和雕塑藝術的典範。至今有盛唐碑刻和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建築100余處,尤其是主體建築——聖母院,被視為我國古代建築史上唯壹典型的北宋代表性建築範例。聖母院保存的宋代雕塑,突破了宋代以前宗教造像的格局,成為當時社會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壹反映宮廷人物的雕像,也是中國雕塑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
晉祠始建年代久遠,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秀麗。晉祠以大量的古建築、雕塑、碑刻、壁畫和古樹名木,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築、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欣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祠堂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範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
建築演變
晉祠正門的牌匾
●南北朝-隋朝
南北朝天寶年間(550 -559),文宣帝高陽將晉祠擴建為“建大建築觀,建池塘”。讀書臺、輞川亭、劉備亭、薛永亭、仁智軒亭、君福堂亭、難老泉亭、李珊泉亭等都是這壹時期修建的。從高陽開始就壹直在維修。
隋煬帝黃凱六年(581 -586),在祠堂區西南修建舍利保健塔,從山西引水灌溉稻田,每周收益41。
●唐朝-晉朝(唐宋是晉祠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
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赴晉祠,題寫《晉祠碑記》並重新展開。
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 -983年),宋太宗趙光義在晉祠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建築,修繕完成後還刻有碑文。
天盛時期(1023 -1032),宋仁宗的趙真立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的母親弋江修建了宏偉的聖母堂。
宋哲宗元佑和少生年間(1086 -1098),鑄造了壹個鐵人,並修建了壹個蓮花臺,使他強大起來。元佑二年(1087),太原府長官陸機等人呈上六雕龍和聖母像。四年(1089)在金人臺東南角鑄造了壹尊鐵人,現存的鐵人部於15 (1926)重鑄。少生四年(1097),在金人臺西南角鑄了壹個鐵人。五年(1098)在金人臺西北角鑄造了壹個鐵人。東北角的鐵人毀得早,民國二年(1913)重建。
宋徽宗崇寧中學(1102-1106)重修了聖母院,並將其命名為“慈恩寺”。鄭和元年(1111),重修苗堂。第八年(1118),魚塘裏鑄了壹對鐵獅子。
金大定八年(1168),在梁飛大東增建了壹座寺廟,專門供奉聖母瑪利亞。3個房間寬,2個房間深。
●元朝-清朝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重修唐叔虞寺建築,劃定晉祠周圍的邊界。伊尹寫了《重建汾東王渺》。
元仁宗清二年(1313),弘治禪師重建了盛豐寺。
何誌元年(1328),重建苗堂。
元順帝鄭智元年(1341),任命王思成為河東(宣慰司)山西道,整修晉祠。次年太原地震波及晉祠,是重建聖母院。第三年(1343),石雕《孔子步步高》安放在清華殿。
明洪武元年(1368),玉華寺重建,有三個正殿和三個左右側殿。第二年(1369)加聖母為“光輝聖母”。三年(1370),創建仙翁閣,又名洪閣閣。
明朝永樂十年(1412),和尚覺遠禪師來到盛豐寺,增建觀音寺,鑄聖母殿左鐘。十四年(1416)建聖思殿,有三個正殿和三個東西殿。二十壹年(1423),蓮花臺西北角鐵頭重修。
明天順元年(1457),聖母院大殿右側將鑄大鐘。五年(1461),山西巡撫毛標修繕晉祠,刻《重修晉祠銘》。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聖母院堂立禦禮碑。
明鄭德六年(1511),重建苗堂。第八年(1513),西北角的鐵人加斯金重建。十五年(1520),昊天寺鐘鑄。
明朝嘉靖年間,白鶴亭建成。十壹年(1532),王在晉祠東南角創辦晉西書院。二十七年(1548)建讀書臺,建四川館、唐叔虞廟、李珊館、難老館。40年至41年(1561年-1562年),寧化宮修建了聖母院和魚橋飛梁。四十二年(1563),水母之家成立。
明朝隆慶元年(1567),高汝興撰寫《重修晉祠》重修東嶽廟。
明朝萬歷年間(1573 -1620),在獻殿前建有對月廣場和鐘鼓樓。然後在會仙橋東,重修了壹個宏偉的水鏡臺,用於演戲。
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輞川閣。建安二十五年(1686),太原知府周於六月重修寺,並撰文記述。三十八年(1699),呂祖閣建成。民國四十八年(1709),唐叔虞廟重建。57年(1718),重修寺,創立宣。
清雍正八年(1730),高重修太桂寺。
清乾隆元年(1736),君天樂臺建成。第二年(1737),重建了三個神社和樂瞳亭。乾隆十二年(1747)或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舍利保健塔。十六年(1751),翰林楊二遊知事回到晉祠,致力於晉祠的恢復。二十五年(1760),重修公伯祠。三十六年(1771),山西巡撫朱貴、太原命周寬重修唐叔虞寺。三十八年(1773)擴建文昌宮、金水七賢祠、鎖虹橋。三十九年(1774)建魚塘飛梁。四十三年(1778),白鶴亭建成。五十年(1785),朝陽洞和讀書臺建成。六十年(1795),擴建昊天寺,重修讀書臺。
嘉慶六年(1801),修建玉皇閣和三清洞,關帝廟落成。十四年(1809),對晉祠進行了全面修繕,包括蓮池、水榭、梁飛、太貴寺、公伯子寺和三聖寺。二十三年(1818),修建玉華寺。
道光五年(1825),重建東嶽廟。二十四年(1844),晉祠部分建築修復。
清鹹豐五年(1855),重修清華殿。
清同治二年(1863),重建盛豐寺。
清光緒元年(1875),清朝皇帝愛新覺羅·載湉題寫“三晉遺風”匾額。二十八年(1902),彜族人劉大鵬完成了《晉祠誌》手稿本。三十年(1904),建晉祠以待馮諼。
民國六年(1917)建洗耳亭和真趣亭。十五年(1926),晉祠金殿東南角鐵首重修。十六年(1927),建山莊(容家花園)。十九年(1930)石船“無船”造。
●1949-至今
1954,修建直博運河,改建船閘虹橋。
1960年重修輞川閣,重修苗毅殿,擴建文昌宮。
1964,新建晉祠門和輞川閣,整修蘆苞河和三臺閣。同年,樂瞳館被拆除,陜西書畫室重建。
1965,擴建老泉堰,修建南湖廳和晉祠公園船臺。
1975年,文昌宮全面翻修。1977年,省幹部療養院歸還了120盛豐廟遺址的房屋。
1978,晉祠全面整修,平整土地47845平方米,22戶居民遷出文物區。在王瓊寺南山修建了壹座六角亭,修繕了治伯渠,重修了好泉渠,修繕了關帝廟、唐叔廟、三臺亭、金溪書院。
1980年,新遷建築在盛豐廟原址重建。
1980-1981年,在晉祠郭旺村附近發掘出距今1400年的北齊東安王婁睿墓,墓內保存了近200平方米的壁畫,為我國最早的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歷史瑰寶。
1981,擴建唐碑亭。同年,對玉華寺、老君洞、瑞雲閣、陶然山莊等主要建築進行了維修。晉祠公園飲馬泉景區改造,玉鏡閣、荷花香榭、長廊、牌樓等建設。,均由1989完成。
1991年,董壽平美術館在晉祠博物館建成開放。在晉祠內外雕刻八個風景碑,建碑廊。恢復晉西書院。太原王祖師廟建成。[2]?
文物
聖母院
晉祠最著名的建築是聖母院,始建於宋代天盛時期(1023-1032)。聖母瑪利亞據說是余叔的母親。聖母院大殿,原名“少女殿”,寬敞明亮,有41尊宋代彩繪精美的侍女雕像,2尊明代塑雕。
晉祠內的聖母院供奉殿建於金大定八年(1068),寬三室,深三室,壹檐歇山頂,四椽兩柱作檐,前後有門,其余為厚檻墻叉,格外通透寬敞。聖母院大殿和祭祀殿的魚池中放置十字形飛梁,具有四通八達的作用。聖母院大廳前廊的木雕龍倒映在池塘和清澈的水中。祭堂是舉行禮物和展示祭品的地方。它是壹個通透性好的開放或半開放空間。
寢殿是寺廟裏祭祀神靈和祖先的神聖場所。它位於主軸的後面。因為古人視死如歸的觀念,所以以睡在廟前的形式建造。聖母院坐落在山頂,有著雙重的屋檐。飛機寬七間,深六間,廳內五間,前廊兩間,廳內無柱,內置神龕,中國聖母像,左右42名侍從。只有正面設有直格子窗和柱廊。
梁宇昭飛
魚塘飛梁建於宋代,呈十字橋狀,如大鵬展翅。它在聖母院大廳和賢殿大廳之間,造型典雅大方,別具壹格。[4]?
金仁泰
水晶臺
金人臺有四個鐵人,因為鐵屬於五金,所以叫“金人臺”。西南角的鐵人鑄於北宋紹聖四年(1097),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保存完好。據說鐵人夏天熱得受不了,去汾河渡。看到壹只船,鐵人要求船夫帶他過河。船夫露出了鐵人的真面目,把它背到了金人平臺。聖母命令她的將領砍三次鐵人的腳趾,表示對不守戒律的懲罰。我腳上還有被砍了三次的痕跡。[5]?
塘北亭
唐碑亭為“貞觀包晗”亭,晉祠碑刻在晉祠的貞觀包晗亭。館內陳列著李世民親筆題寫的《晉祠碑文》。全碑1200余,書法為草書,筆法獨特含蓄,是書法藝術的瑰寶[6]?
水母大樓
在南館的上方,有壹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或水晶宮。樓中水母似銅金,坐在骨灰盒上,發未盡,自成壹格。相傳,水母姓劉,住在晉祠附近的金勝村。但是婚後被婆婆虐待,每天都要去遠方打水。接起來的水只需要前桶和桶底做成尖底,讓柳女無法休息。騎手給了劉壹條金鞭,並告訴她把它放在骨灰盒裏,骨灰盒就會裝滿水。這個秘密被柳女的小姨子發現了。劉女回娘家時,從甕中舉起鞭子,頓時大水湧出,村子就要被淹了。劉女聞訊,坐在骨灰盒上救人。水母從未離開骨灰盒。[6]?
鳴鳳聖廟
相傳這裏曾是唐朝將軍尉遲敬德的別墅。盛豐寺有壹座舍利塔,高38米,有七個八角形。在盛豐廟附近,有壹棵巨大的槐樹。相傳這棵槐樹歷史悠久,早已幹枯。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那是清乾隆二十壹年(1756)農歷三月二十壹日,在盛豐寺相遇。枯槐樹下有個老道士賣膏藥。但是沒有人買他的藥。老頭繼續叫賣:“妳來買這麽個仙藥,沒人保佑,枯樹適生。”說完,他把膏藥貼在苦槐身上,走開了。不到壹個月,這株死槐花就死而復生了,人們稱之為復活槐花。[6]?
晉祠三絕
壹個是柏舟和湯懷。柏舟和湯懷都是晉祠千年古樹的代表。柏舟是周代栽種的柏樹,至今仍郁郁蔥蔥。它位於聖母院大廳的北側。原來有兩株柏樹,名字叫奇念,現在只剩這壹株了。距今已有2800多年,樹幹粗壯,需要幾個人才能通過。湯懷是唐代種植的壹棵槐樹,位於水鏡前,是最茂盛的壹棵。每年春天和夏天,這些樹都有樹蔭。
二是聖母院大廳的宋代彩塑。寺廟裏供奉著43尊彩色雕塑。主雕像是聖母姜,其他42尊雕像是太監、女官和宮女。聖母鳳冠的繡袍坐在鳳頭椅上。所有的女仆都拿著東西伺候,這是中國雕塑史上的傑作。
三大奇觀中的最後壹個是難老泉。俗稱“南海眼”,來自斷層巖,常年噴出水。北齊時,有人根據《詩經》中“永不錫難老”的句子,將其命名為“難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掛有清代學者傅山題寫的“難老泉”四個字。李白來到這裏,曾贊嘆道:“晉祠運行如碧玉”。山西水有三個源頭,壹個是好泉,壹個是魚沼泉,壹個是難老泉。難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金水的源頭長年從這裏流出。
水晶臺
水鏡戲臺是明清時期的大型戲臺。舞臺東面為雙檐歇山頂,表演時用作後幕,舞臺西面為卷棚歇山頂,面向聖母院大廳,三面敞開。舞臺分為前後兩部分。從建築造型上看,後臺建於明代。前臺建於清朝。12根開放的柱子豎立在前臺,支撐著翻車機房的屋頂。後臺臺體的四角柱有兩個與前臺相連的遊廊。前後舞臺之間有上下兩扇門,用木板隔開,上面掛著壹塊“水鏡臺”的橫匾。橋臺高出地面1.3米,前沿布置60厘米高的石柱。
“水鏡”壹詞取自漢代以前《韓安國傳》中“清水鏡不可逃”這句話,意為忠信奸詐。在清水鏡中顯而易見,現出原形,故稱“水鏡”。[7]?
對月商行
對月廣場,位於晉祠景區中軸線金人臺西側,建於明萬歷四年,不僅造型優美,而且結構宏偉。在中國古代,方這個角色是用來宣傳封建禮教所謂的“忠孝”,俗稱牌坊。晉祠的三塊牌匾中,從字面上看,“對月”牌匾的感覺是最難理解的。此匾由明代書法家高穎元題寫“金榜書”四個字,蒼勁壯闊,宛如遊龍。相傳高穎元的母親患有偏頭痛,所有的醫生都失敗了。之後,她在呂祖面前拿到壹塊牌子,上面寫著“添磚加瓦”。高穎元在寺內仔細觀察後,發現寺內有殿、有廳、有樓、有亭、有橋,唯獨缺少牌坊,於是她選擇在任堇臺西側修建這座牌坊,並自己題寫了壹塊牌匾,懸掛在正中。“對月”表達了《詩經》、《周松》、《清宮》中“對月在天”的句子。“是”的意思是償還;“悅”就是宣揚的意思。“對月”的意思是“報答和宣傳祖先的恩情”,這裏應該是壹語雙關。指的不僅僅是報恩、張揚高貴的母親之德,更是指聖母城的無量功德。[7]?
聖母院雕塑
周成王封其弟虞書為晉人,後人在他建晉祠前紀念他。還為虞書的母親“蔣易”建造了聖母院。
殿中央是“蔣易”雕像,左右兩側塑造了40多名侍者。該寺始建於北宋天盛年間,崇寧元年重修。(1102),而在殿內聖母像的座位後面,是墨樹園二年(1087)的碑文。聖母院中的主要形象“蔣易”,即“聖母院聖母”,由於禮儀和身份的限制,顯得比較正式和刻板。這些服務員都是專職的,身份和性格都壹樣。
聖母院現存的43尊彩塑中,除了聖母院雕像兩側的小雕像是後來添加的,其余都是宋初的原始雕塑。大殿中央的聖母,頭戴鳳冠,面容恬靜慈祥,盤腿坐在木質方座上,壹手放在胸前,壹手放在腿上,手指藏在衣袖裏。她身上穿的繡袍順著膝蓋垂到座椅底部,讓整個雕像看起來穩重而端莊。
古代建築的三大奇跡
中國古建築中的“三絕”也保存在這裏。
壹個是聖母院大廳。建於宋天聖年間,重建於宋崇寧年間(1102),這是全寺的正殿。殿外有遊廊,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建築中有遊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沒有壹根柱子。原來屋架是靠墻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撐,柱子略向內傾斜,四角較高,形成飛檐。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飛亭遠眺,氣勢磅礴。廟中的宋代聖母、31婢女、4女官泥塑,是我國現存宋代泥塑的瑰寶。侍女或梳妝,或掃地,或奏樂,或載歌載舞,形態各異。
第二件是寺廟前柱上的木雕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於宋元佑二年(1087)。八條龍各持大柱,怒目而抓,全身從雲中生出,怒不可遏。雖然是近千年前的事了,但它們的鱗片還得有胡須。
第三個是廟前的魚池飛梁。這是壹個方形的蓮花池。沼澤地上架起了十字形的飛梁,下面有34根八角形石柱支撐。橋邊的欄桿和崗亭造型奇特,在人行天橋上可以隨意左右。這種突破直線的十字飛梁,在中國古建築中並不多見。
文物價值
1,藝術特色
晉祠具有明顯的紀念意義,
供奉廟宇的樣子
審美價值強,藝術感染力強。即使是壹個單獨的建築也有它自己的順序。柱廊的排列,鬥拱的組合,瓦脊的明暗交替,空間的穿插,色調的配置,都是合理恰當的,符合審美習慣的。正是由於它的序列特征和人們移動的觀看過程,使它的空間藝術轉化為時間藝術。
2.造型風格
聖母院大廳前柱廊上有8條木雕龍,倒映水中,隨波浮動。廳內沒有柱子,所以廳內精心配備了壹個門,兩端之間有壹個直窗。周圍的柱子向內略傾斜形成“側角”,角柱的增加造成“出生”。下檐鋪五拱,單拱兩躍,柱頭平,補單抄。上檐鋪六拱,單拱三躍,柱頭雙抄,雙抄重,施異形拱。柱頭不同於補丁,上檐不同於下檐。寺廟的屋頂覆蓋著瓷磚,用黃綠色的玻璃裝飾。色彩均衡精致,整個大廳莊嚴華麗。
魚池飛梁位於聖母院殿和仙殿殿之間。壹座十字形的橋放在方形的池塘上。池中有34根石柱,柱頭與方相連。上面放壹個大水桶,水桶上加壹個十字形的拱,支撐梁枋。它東西寬闊,南北如翼傾斜,與聖母院大廳上翹的翼角遙相呼應,顯示了神廟翅膀飛翔的趨勢。
在聖母院的彩色雕塑中,蔣易坐在中間,表情莊重典雅,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殿前金色的平臺上,每個角落都有壹個宋代的鐵血戰士。《聖母院》中相距甚遠的宮女群體形象,都有自己特殊的形象,有豐滿俏麗的身材,也有精致圓潤的面容,各自表現出迥然不同的思想感情。他們的陰柔之美與宋鑄鐵人的陽剛之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文物保護
晉祠花園
1961 3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壹批18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就包括晉祠。屬於古建築和歷史紀念建築。[1]?
2002年3月21日山西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太原晉祠保護條例》[8]?
2065438+2003年9月1日,《晉祠泉域保護條例》正式生效。
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總體規劃(2015-2030)2015發布。
出行信息
營業時間
晉祠
開放時間:8:00-18:00(4月-65438+10月)和8:30-17:00(165438+10月-3月)。
投標價格為70元/人/次。景區以投標價為準,淡季上下浮動20%,最高72元。針對殘疾人、學生、60歲以上老人等。,憑合法有效證件實行半價優惠;兒童、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70歲以上老人免票;對旅行社組織的團體遊客,實行票價優惠,具體優惠幅度由景區確定。
交通提示
太原通往晉祠的308、856、804路公交車均未售出,早上6:00-18:30發車間隔短(15-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