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傳以“太極”為名,指萬物之本原“渾源之氣”。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陰陽互為根,相互變化,相互轉化,隨著不斷的運動而變化。所以太極圖表現的是渾成壹體,陰陽相抱的形象。基於此,太極拳的身體動作是以圓為基礎的,每壹招都是由各種圓的動作組成的。故其形起伏,動靜相間,圓潤自然,變化多端;在體內,它有目的地引導氣,它被輸送到全身,如無盡的循環。意大利領先的氣體,氣動外形,內外壹體,形神兼備,渾然壹體。這樣就用“太極”的哲學來指導拳道,拳道的壹招壹式構成了太極圖。拳的形狀是“太極”,拳的意思也是“太極”。隨著太極的運動,陽生陰生,刺激人體自身的陰楊琪和血,達到“陰陽皆秘”的狀態,保持生命旺盛。這就是太極拳命名的意義。
(1)養生機制
太極拳是壹種意識、呼吸、動作緊密結合的運動。是“內外合壹”的內功拳,以意念指揮身體活動,以呼吸協調動作,集武術、氣功、導引於壹體。
註意意念,使空氣內斂,全神貫註練太極拳,排除雜念,保持氣在內,不被其他事物分心。如果神是內向的,他就會“無念”,精神就會得到滋養,身心就會開朗;如果妳冷靜樂觀,妳的脈搏就會順暢,妳的身體自然就會健康。"
調氣,保持全身健康。太極拳配合呼吸,將氣沈入腹部,刺激內氣在體內運行。肺主氣,調節呼吸;腎主氣,氣為元氣之根。張景嶽雲:當肺和腎相互配合時,呼吸就順暢、均勻、長而緩慢。這種腹式呼吸不僅增強和改善了肺的通氣功能,而且益腎護元氣。當腹部充滿了氣,內部的氣就會流遍全身,臟腑和肉體就會得到滋養。
移動身體以促進氣血。太極拳以意引氣,以氣運體,內氣發源於腹部,通過轉動腰部和脊柱帶動全身,即所謂的“以腰為軸”“不動”。氣經任、督、帶、沖四經,上至肩、臂、肘、腕,下至髖、膝、踝,乃至手足四端。氣在周身流轉之後,又回到丹田,於是所有的肌肉、骨骼、關節、四肢都得到了鍛煉。具有活絡筋骨、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由於太極拳把心、氣、形結合成壹個整體,他的精神、氣血、臟腑、筋骨都得到了滋養和鍛煉,達到了“陰陽平陽皆秘”的平衡狀態,所以能起到治病強身無病的作用,保證人體健康長壽。正如《古天真論》所言:“運土,抓陰陽,呼吸精華,獨當壹面。如果肌肉壹樣,可以長壽。”這就是太極拳能養生的原因。
(2)練習要領
l)保持冷靜,由妳的思想引導。
練太極拳,要時刻保持冷靜,排除雜念,平靜心態,集中註意力,用意識指導行動。只有心靜了,才能用意念引導氣,氣血才能四處流動。
2)收腹拉胸,背沈。
有胸,即胸部略含但不直;向後拉是指背部的拉伸。如果能挺胸,就能把背拉出來,把氣沈入腹部。
3)肩膀下沈,手肘下垂,身體松動。
身體要放松,不要緊張,所以上面要沈肩沈肘,下面要松臀松腰。肩膀下垂就是肩膀下沈;如果手肘松了,摔倒了,就是踏步肘。腰頸要寬松,不宜僵硬。放松導致經絡暢通,氣血循環。
4)全身協調,融為壹體。
太極拳要求腳以腿為根,以腰為主,以指為形。只有手、腳、腰協調壹致,才能上下流暢自然。外動於形,內動於氣,神為統帥。作為驅動者,內外結合才能達到意、形、氣的效果。
5)以腰為軸”
在太極拳中,腰是各種動作的中軸,所以要壹直保持直立,虛實的變化都是靠腰旋轉的。所以腰要松,要直,腰要壯,腿要直,重心要穩。
6)連續舒適
太極拳的動作要輕柔、自然、連續,不能生硬、笨拙,要有意而不用力。連續的動作使空氣流動順暢;溫柔自然,精神相融,脈象流轉。
7)均勻呼吸。
太極拳要求意、氣、形的統壹和諧,深而勻的呼吸很重要,同時要深而輕的呼吸。壹般來說,吸氣時,動作是組合的;呼氣時,動作開啟。呼吸均勻,氣沈於腹,則不會有血管腫脹之弊。
太極拳流派眾多,各有特色,也有新老之分。目前比較好學的,就是“簡化太極拳”,俗稱“太極拳二十四式”。它的各種名稱是:(1)七味;(2)左右野馬分鬃;(3)亮翅白鶴;(4)左右蹲伏:(5)揮動琵琶;(6)左右轉動手臂:(7)向左拉尾巴;(9)單鞭;(10)雲壽;(11)單鞭;(12)高譚馬;(13)右踢;(14)有兩個峰值;(15)轉身左踢;(16)左下勢獨立;(17)右下勢獨立;穿梭左右(18);(19)海底針;(20)閃光臂;(21)轉身移動;(22)如封閉壹樣密封;(23)雙手交叉;(24)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