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的建議
高校在接受傳統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時,也開始積極利用網絡與大家交流,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該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建設還存在壹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及時更新內容、促進師生互動、開設自己的品牌欄目等。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建設必須從解決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才能真正吸引和教育學生。我認為我們學校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但還需要進壹步改進和完善。
二、互聯網的特點及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本身的特點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壹)網絡信息的開放性和聚合性容易在學生中產生群體效應。
傳統媒體由於客觀因素的影響,覆蓋面小,影響力有限,通過管理很容易達到宣傳尺度的壹致性。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校園網絡建設的不斷加快,大學生上網已經成為壹件非常普遍和正常的事情。由於網上信息已經鏈接,任何敏感信息和輿論都會對學生產生廣泛影響。所以網絡上的任何“麻煩”,在社會上,在大學生中,都可能產生群體效應。
(二)網絡信息的多樣性和虛擬性沖擊著高校思想教育的價值標準。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以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為基礎,主要通過積極的價值取向影響人的思想,從而達到塑造人、培養人的目的。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各種信息並存,體現出多樣化的價值形態。由於網絡上沒有明確的價值參照,人們無法在這樣的虛擬世界中準確判斷真假、美醜、善惡。在這樣壹個沒有確定的價值標準,沒有榜樣,沒有有序的意義世界,沒有有效的原則的信息海洋中,很容易感到迷茫和困惑,從而導致價值觀的混亂。
(三)網絡信息的互動性和平等性挑戰了教師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的主導地位。
信息時代,教育者能夠壟斷的信息資源在減少,無法再與學生保持較大的信息差距。所以,教育者不再神秘,權威也在逐漸弱化。同時,網絡的互動性和平等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使得很多學生不再輕易被教育者灌輸。學生更願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壹切,在平等互動中找到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體驗,這使得傳統的單向傳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臨嚴峻挑戰。
三,開展有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互聯網的出現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創建與之相適應的工作機制是必然趨勢。在看到網絡的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網絡技術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工作空間和渠道。例如,互聯網顯著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效果和範圍,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臺,擴大了工作的覆蓋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普及和深遠。同時,網絡技術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其從書面媒體轉變為多維的視聽圖像媒體信息形式,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因此,針對網絡的強大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積極應對,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壹)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模式
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生不再是無條件的、被動的教育對象,而是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主動部分。在這種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從傳統的單壹主導模式向多元互動模式轉變,從教育主客體系統向雙主體或多主體系統轉變。因此,要求我們的輔導員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應從有形管理轉向有形管理與無形教育引導相結合。通過搭建有效的信息溝通橋梁,對大學生進行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國主義為重點、以道德建設為基礎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建立“網前、網上、網後”的全過程教育體系。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樹立系統觀,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網前、網後、網上全過程教育是壹個系統,是針對大學生網上行為三個不同階段實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發揮各自的優勢,克服自身的不足。對於網前、網上、網後教育,不能厚此薄彼,要依靠多種途徑,即加強網上和網後教育的結合,充分利用網前教育的特點和優勢。根據教育環境、任務和對象的不斷變化,在教育時間、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應側重於網前教育、網上教育和網後教育。後網絡教育應在鞏固和提高上下更多功夫,構建全時關註、全覆蓋的教育體系,增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科學性、系統性和創造性。
(三)加強隊伍建設,建設壹支高水平的網絡輔導員隊伍。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當前形勢下,輔導員只有熟練掌握這項技術,才能有效開展工作。因此,高校應著手建設壹支精通計算機網絡技術、具有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的專兼職網絡輔導員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掌握網絡空間的主動權,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化解學生的困惑和迷茫。必要時可以化名參加學生網上活動,參與討論,掌握網絡輿情,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