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如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工程,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對於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順利實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公民道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不斷完善和創新道德建設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機制,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顯得極為重要和緊迫。

壹是加強對修身行為的認識和研究,不斷提高修身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人生就是壹個不斷學習、修煉、提升的過程。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個人修養,甚至將其與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治國安邦聯系起來,所以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雖然我們壹直很重視修身養性,但是對於如何提高修身養性的自覺性和有效性卻沒有做足夠的研究,導致人們修身養性的自覺性不強,修身養性的效果不明顯。因此,要加強對修身規律的認識和研究,提高修身的自覺性和實效性。從主客觀兩方面來看,加強自身修養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壹)用高尚的價值觀引領社會時尚進步,提高公民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有效性。倡導加強自身修養,需要從人們的思想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如何引導人們自覺加強自身修養。說到修養,有人會認為這完全是個人的主觀行為,需要個人的努力。其實從內因和外因的關系來看,雖然我們壹直強調內因是變化的基礎,但並不否認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沒有這個重要條件,內因就很難發揮作用。就某些事物的發展變化而言,不同的外界條件可能導致事物向不同的方向發展。修養就是這樣。近年來,壹些人因善意幫助弱者、患者和交通事故受害者而被冤枉,甚至成為被告,這放大了對公眾的影響,導致人們即使有心幫助,也會遇到許多目擊者,甚至幹脆集體陷入冷漠,實在令人心寒。請問,如果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有多少人願意做好事,做好人?有多少人願意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所以從社會整體來看,修身的自覺性和實際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環境。我們必須看到,在人人都好、人人都好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加強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強,修身養性的效果好。也就是說,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是促進修身養性的社會條件。因此,只有註意把個人主觀努力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會說,社會道德環境不是人創造的。既然人的修養意識受到社會道德環境的影響,而人又是社會道德環境的創造者,那麽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悖論:即社會道德環境差,人就不會加強修養;人們不想加強自我修養,社會道德環境越差。這是不是意味著壹個社會道德滑坡是沒有希望的?表面上看是這種因果關系,但上面的悖論忽略了壹個問題,就是影響社會道德環境的因素很多,其中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念是影響社會道德風尚進步的關鍵因素。只要把高尚的社會價值觀明確為主導價值觀,引領社會道德進步,就壹定能有效改變社會道德環境,進而引導公民加強自身修養。

要確定高尚的社會價值觀為主導價值觀,引領社會道德進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明確表明社會的主導價值取向。要清晰地向全社會表明我們的社會提倡什麽,反對什麽;弘揚什麽批判什麽,在全社會倡導壹種“道德高尚的人受到尊重,道德低下的人受到鄙視”的價值取向,形成人人尊重道德模範、人人鄙視邪惡的良好社會氛圍。只有確立這樣的價值取向,才能引領自身修養更上壹層樓。其次,要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幹部的道德觀念代表或體現了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因為領導幹部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處於領導地位,幹部的道德修養不僅是個人行為,更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他們的壹言壹行都備受關註,壹舉壹動都有導向和示範作用,影響和輻射是巨大的。因此,廣大幹部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來標記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影響社會風氣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三,要用制度來保證道德模範和言行模範具有受尊重的社會地位。相反,那些奸詐邪惡,不道德,被打敗的人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這樣,人們就會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良好的培養環境和強烈的培養意識,自然會提高培養的自覺性和有效性,進而推動社會道德環境更上壹層樓;社會道德環境的改善,反過來又會促進人們加強自身修養,促進全民族道德素質的提高。

(2)提倡積小善為大善的修養方法。道德修養是壹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不可能壹蹴而就。佛教徒建議人們改邪歸正,成為佛教徒。他們認為道德的培養和道德的提升的過程可以在壹瞬間完成。文革的時候也有壹種說法,要和舊思想徹底決裂。很難實現成佛脫胎換骨的理論。所以不能指望壹次教育就能解決問題,更不能指望簡單地發個文件,在會上倡導壹下,讓黨員幹部乃至普通人的自身修養得到提高。如果這麽簡單,我們的社會風氣就好了,大家都是道德君子。我們必須認識到,品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形成,是壹個積小善為大善的漸進過程。只有不拋棄小善,才能積累大善;只有把所有的好積累起來,才能成為道德楷模。劉備曾經說過“勿因小惡而為之,勿因小善而為之”,指的就是這種積少成多的修煉方法,以防小誤。因此,我們應該提倡積小善為大善的修養方法,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善行,小心翼翼地培養我們心中已經開始出現的高尚道德觀念的萌芽,讓它們不斷積累和成長。最後,“積善成德,神明自得,聖心備。”

(3)追求“慎獨”的修煉境界。所謂“慎獨”,就是壹個有道德的人在獨處、無人監督的時候,不忘警醒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獨”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修身養性的境界而非修身養性的方法,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在獨處時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堅持正確的道路,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壹種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定型後就會轉化為成年人的良好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還能影響整個社會環境,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這是我之前說的。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在良性互動中實現的。謹慎獨立,不同於“壹閃而過的私房話”。文革中要求人們“為私詞和靈光壹現而努力奮鬥”。真正純潔無暇,沒有“私言靈光”的人是不存在的。問題是要能控制自己,把握自己。這就是“慎獨”的方法和境界。謹慎獨立需要有敬畏感。古人說,頭三尺有神明。我們不相信任何神,但我們要記住,神是騙人的,良心是很難安定的。我們要學會尊重自己的良心,用自己的良心不斷審視、判斷和修正自己的行為,棄惡從善,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

二、不斷研究和改進德育方式方法,提高德育效果。

道德教育是社會按照道德規範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公民施加道德影響的過程,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道德教育的本質是對外灌輸受教育者。灌輸的效果取決於灌輸的藝術和受教育者對灌輸行為和內容的認同和依戀程度。為此,我們必須認真做好以下工作。

(壹)切實樹立以身作則重於言傳身教的教育理念,提高德育的說服力。德育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很靈活。但是,方法有千萬種,效果好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反思當前的德育行為,可以發現我們的德育效果並不理想。之所以不理想,最大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把人教育好,主要是壹些領導幹部缺乏表率作用,使德育的說服力大打折扣。有的領導幹部說壹套,做壹套。馬列主義是針對別人的。會上,他們冠冕堂皇,會胡作非為。這樣,即使妳口若懸河,群眾也不會對妳信服,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削弱了德育的說服力。近年來,群眾對德育的忽視甚至厭惡,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必須樹立以身作則重於言傳身教的教育理念,切實教育好育人者,尤其是領導幹部,做到言傳身教,要求下屬先做好自己,才能達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2)制定科學的道德教育標準,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道德規範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標。縱觀德育對象的實際情況,人們的道德意識表現出壹定的水平,這既是事實,也是必然。鑒於這壹現實,我們在進行道德教育時,必須貫徹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在標準設定上,既要突出崇高的道德教育,又要註重培養最基本的道德品質,設定最低的道德底線。對於普通人來說,要從廣闊的角度考慮問題。道德教育的標準是遵守基本的社會道德規範,即愛崗敬業、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正義感。對於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廣泛體現先進性的要求,即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為社會主義建設奉獻壹切的精神,提倡甘於奉獻,而忽視個人利益。但是要看到,這個要求不是強制性的,不是所有幹部都能做到的。從幹部的實際思想狀況來看,幹部的德育也要把先進性和可行性結合起來,並不是德育標準越高越好。標準太高,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做不到,但又激發不了幹部的精神,還是踏實壹點好。比如我們的教育幹部,壹心為公,無私奉獻。如果有人做不到無私奉獻,不如放低姿態。我們強調修身養性,遵紀守法,甚至向所有人解釋不可逾越的底線。敲警鐘,念咒,這是很實用的方法。人的意識不壹樣,信仰也不壹樣。如果妳不認同崇高的理想,不能無私的為社會做貢獻,至少不要占便宜,拿不義之財。這樣普通幹部不違法亂紀,優秀幹部可以無私奉獻,總比違法亂紀的存在給社會造成的影響好。

(3)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要把能震撼人心的案例與崇高的理想教育、平實的文字結合起來,提高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就教育內容而言,那種虛假空洞的說教,從來沒有被人們接受過。理論界強調,要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勵人,以先進的事跡激勵人,以樸素的道理打動人。這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但現實中,我們沒有處理好三者的關系,往往崇高的理想教育不止是簡單的文字;高大全有比血肉更多的角色。這些問題在“文革”中走向極端,其負面影響至今未消除。必須改變三者割裂的做法,以及空洞的語言和枯燥的形式。在用道德模範來教育人的時候,不要人為誇大這些道德模範的言行,不要忽視身邊英雄的教育作用。在激勵有誌之士時,切忌不分對象地簡單灌輸。要讓先進分子首先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以此帶動普通群眾提高覺悟。在此基礎上,別忘了用簡單的道理打動人。在德育活動中,樸素的道理更耐人尋味,更能實現心靈的對接。比如漢朝丞相蕭何,對金錢的理解之透徹,讓人壹瞬間不得不佩服!漢朝建立後,很多大臣都忙著買房子買土地,唯獨丞相蕭何無動於衷。很多人不了解,不理解蕭何的思想和做法。有人問他:“為什麽滿清大臣都忙著買房子買土地,丞相卻不采取行動?”?小何回答:我為什麽買那麽多房子和田地?現在這些就夠了。如果為了後代多買,那就更沒必要了。後人如我,無我也有。如果妳的孩子和我不壹樣,妳買再多也留不住。不就是這麽回事嗎?封建帝王把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給了後代,有些留不住的後代照樣流失!清代第壹代醇親王奕譞也從另壹個角度總結了壹個發人深省的道理。他告誡後人:“財富也大,產量也大。後來後人也是大難臨頭。如果妳問為什麽?兒孫膽大,不怕各種大事,所以至死都不會拒絕。財富少了,生產少了,後來留給後代的災難也少了。如果妳問為什麽?子子孫孫沒錢沒膽,少數行業懂得自保,過於節儉。”如此透徹明了的道理,也許沒有崇高的理想那麽耀眼,但它所蘊含的哲理是不可否認的,人們沒有理由拒絕。因此,在進行道德教育時,不要忽視引導人們特別是領導幹部,用樸素的道理算好“政治賬、經濟賬、家庭賬、和平賬”,讓幹部始終保持壹顆平常心,增強自我修養意識,逐步培養高尚品格。

第三,采取必要措施構建正義網絡,用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影響和帶動公民提高道德素質。

現代社會的人際關系就像壹張網。這個網絡的道德功能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和傳播性。在關愛互助的環境下,妳助人為樂,我見義勇為,妳關心我,我幫助妳,社會互相傳遞正義的力量。人們的道德素質會越來越好,很快就會形成良好的環境。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人性的優點會得到發揚和放大;相反,在冷酷自私或者惡勢力盛行的情況下,人性的優點會被壓抑,尤其是人在勇敢和委屈的時候,人會壓抑和隱藏自己好的壹面。壓抑和隱瞞的結果會導致冷漠,見義勇為,危難時不出手相助,甚至以怨報德,使人際關系降溫凍結,人性中自私、黑暗甚至邪惡的東西肆虐。因此,構建正義網絡,傳遞正義的力量,傳遞人間的溫暖,是保護人們良知、促進公民道德意識提高的重要舉措。

(1)讓公眾知道“每個人都是正義之網上的壹個結或壹環”,自覺構建社會正義之網,以影響和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社會道德環境是公眾的集體生活環境,也是公眾集體創造的生活環境。在同壹個社會環境中,人們的利益是相通的。在別人遭遇無助、邪惡、欺淩、攻擊的今天,如果妳因為害怕報復而采取保全自己健康的做法,或者逃避、發楞、或者陷入集體冷漠,並不會引火燒身,避免壹時的侵權或麻煩,但卻會犧牲社會道德環境和個人長遠利益。結果壹定是明天當妳受到傷害,遇到危險的時候,大家都會采取躲避的動作來保護自己,明天受傷的就是妳。正義的網絡或鏈條是每個人構建的,每個人都是正義網絡或鏈條中的壹個環節或結。保護別人就是保護自己,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妳。如果我們因為自己的私利或者壹時的私心,而打破了社會正義網絡或者鏈條上的結,那麽這個正義網絡或者鏈條就會受到損害,最後就會因為損害而消失,導致每個人都成為壹個孤立的個體,人際關系缺乏應有的信任、溫暖和必要的幫助。結果正義無法形成力量,卻被邪惡震懾,最後只能被惡勢力欺淩屠殺。所以,不要因為我們自己的私利,或者壹時的私心,而斷掉整個社會的正義網和鏈條!

近年來,壹些人逃避救援、見義勇為的行為是自私和短視的。雖然“彭宇案”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了壹個看似合乎邏輯的理由,但“小悅悅事件”卻令人毛骨悚然,更令人警醒!我們不能再為了保護自己而忽視別人的經歷了!建立司法網絡是每個人的責任。

(2)政府部門尤其是執法部門要加大懲惡揚善的力度,以此來支持社會正義網絡的構建,影響和帶動公民提高道德素質。保護人的良知是構建正義網絡的基礎工程,而保護人的良知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大懲惡揚善的力度,即通過“揚善”喚起人的良知,通過“懲惡”保護人的良知。

“懲惡揚善”不僅要求社會組織對正義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支持和褒獎,也要求政府部門尤其是執法部門對好人予以支持。“揚善”要真正“揚”,全社會都要羨慕英雄和正義的捍衛者。讓那些在危難時刻見義勇為、互幫互助的人真正感受到社會給予他們的榮譽和尊重,讓他們因為自己的善行得到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榮譽。對於那些不畏暴力、敢於鬥爭、善於除惡的好人,社會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他們及其家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給予充分的保護。對在與歹徒英勇鬥爭中受傷或犧牲的英雄及其家屬,要給予慷慨的經濟援助,在生活和就業上給予自己和子女充分的照顧,讓他們無後顧之憂。不僅如此,還要讓他們在社會上處處有榮耀感、神聖感和使命感,讓社會成員願意以他們為榜樣。只有這樣,見義勇為、見義勇為的行為才能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和支持,好的行為才能發揚光大。

在“揚善”的同時,要堅決“懲惡”,即堅決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絕不姑息。“懲惡”是消除見義勇為者後顧之憂的主要措施,是支撐正義網的強大“支柱”。沒有這個“支柱”的支撐,好人就會長期受到惡勢力的欺淩,結果只會擡高漢奸的威望,摧毀好人的野心。現實中,正是由於執法部門懲治邪惡不嚴,措施不到位,導致惡勢力橫行,導致人們因為恐懼而保護自己,因為自我保護而變得麻木、冷漠。其實,當人們哀嘆正義的缺失時,並不是人們的良知真的喪失了,而是大多數人都有憂慮,這使得人們往往缺乏足夠的勇氣去與邪惡作鬥爭。所以今天的方案,執法部門壹定要加大懲惡的力度,強化懲惡的措施,扶善懲惡,不留活口。加大處罰力度,就是要讓犯罪分子感到害怕,讓他們擡頭掩面,防止他們再次攻擊傷害他人。“懲惡”是壹項重要的任務和嚴格的,松懈不足以震懾犯罪分子,不足以效仿,不足以消除人們對歹徒的恐懼,不足以支撐網絡正義。

第四,構建健康的社會道德評價和監督機制,促進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風氣的提高。

道德評價是以壹定的道德標準為基礎,依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的信念,對個人或群體的道德行為進行善惡、道德和不道德的判斷,進而對高尚的道德行為進行充分的宣傳和贊揚,對不道德的行為進行大力的揭露和批判,從而達到“揚善抑惡”、“揚善抑惡”的目的。道德評價行為是加強道德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通過道德評價,可以在全社會形成道德家受到尊重、贊揚和自豪,不道德的人受到唾棄、譴責和羞愧的輿論氛圍。這可以促進公民辨別善惡的能力,增強人們崇尚善的意識,甚至可以化惡為善,促進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和良好道德習慣的形成。

(1)領導幹部不僅要做道德君子,更要做鞭撻邪惡、維護社會善良的守護者。領導幹部的特殊地位決定了他們是引領社會風尚的主導力量。孔子曾指出為官政治家的道德影響:“他為人正直,做事無令;其體不正,雖不聽話。”古語有雲,官德如風,民德如草,草得人心,故修德為官,可為天下之風。現實中,群眾通過身邊領導幹部的道德觀念和實際行動來判斷社會道德行為,也根據這種判斷來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當前道德建設領域存在的壹些問題,與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道德建設滯後,少數幹部道德滑坡有很大關系。實踐證明,領導幹部道德水平比較高的地區和單位,壹般都是風氣好,人心和諧,事業順利,成績大的。因此,只有加強領導幹部的道德建設,使黨員領導幹部真正做到“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才能引領和帶動社會道德進步,促進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領導幹部不僅要做道德君子,更要做鞭撻惡行、維護社會正義的衛士。在政治生活領域,領導幹部要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倡導良好的工作作風。在社會生活領域,領導幹部要敢於承擔社會責任,明辨善惡,以惡為仇,敢於鄙視、批判、鞭撻惡,帶頭維護社會向善,做人民的“法律衛士”。

在構建優秀道德評價機制的過程中,領導幹部既要積極評判社會道德現象,又要虛心接受群眾的評判和監督。對群眾的批評和監督要友好接受,不打不報復,有什麽就鼓勵改。只有這樣,群眾才敢於對領導幹部進行道德評價,從而帶動全社會建立健康的道德評價氛圍,促進良好道德習慣的形成。

(2)培養群眾的道德責任感,引導公眾積極參與贊揚和批判社會道德現象,營造健康的社會道德評價環境。近年來,由於害怕冒險,壹些人不僅在行動上缺乏互助,而且在言論上逃避對邪惡或不道德行為的揭露和批評,奉行“事不關己”的哲學,幻想獨處或置身事外,導致越來越缺乏正常的道德評價氛圍,越來越缺乏講真話的勇氣,越來越缺乏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環境。人們不願意公開地、面對面地評論別人的對錯。下屬批評上級,群眾批評領導的現象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缺乏應有的揭露、譴責和打擊,嚴重侵蝕了社會道德中正義的力量。在這些社會現象中,最突出的壹個就是領導或老板因為害怕打擊報復而不敢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面對領導或老板不道德、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有的人視而不見,有的人甚至成為被脅迫者,充當打手。這些不分清是非,盲目服從上級命令的行為,嚴重傷害了基層群眾的感情,導致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隔閡,造成人際關系的冷漠,阻礙了良好社會道德氛圍的形成。

鑒於上述現象的存在,我們必須培養公眾的道德責任感,營造健康的道德評價環境。讓人們明白僅僅是想象置身事外或獨善其身是不夠的,也是不可能的,其結果必然導致社會道德環境的整體滑坡。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壹個敢於承擔道德責任的高尚的人,既要保證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標準,又要保證在危難時刻能夠見義勇為、互幫互助,勇於對社會現象進行道德評價,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氛圍,促進全體公民反思、審視、糾正和修正自己的道德行為,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

面對領導和老板,要堅持服從,不能盲從。當領導和老板犯錯時,我們要敢於改正,即使不能改正,至少不能充當錯誤決策的執行者。中國傳統名劇《秦香蓮》中有壹個情節。陳世美命令韓琦殺死秦母子,但當韓琦得知真相後,終於以憐憫之心克服了利益之爭,放了秦母子。韓琦“順道而不逆君”的道德責任觀,是我們這個社會迫切需要、迫切呼喚的高尚道德品質。只有培養和樹立公眾的道德責任感,自覺抵制惡勢力或錯誤行為,才能培育健康風尚,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

第五,構建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體系,以制度手段糾正現實生活中的不道德行為,以法為教,引導社會風氣健康發展。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靠的是自身修養,靠的是道德教育,靠的是良好的輿論環境,靠的是健全的管理機制,尤其是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道德規範與法律制度在本質上是相通的,都是規範人們行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它們在內容上相互包容、相互滲透;功能上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具體實踐中互相依賴,互相支持,* * *促進了社會風氣的健康發展。鄧小平同誌曾指出: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不能任意橫行,壞的制度可以使好人不能充分行善,甚至走向反面。妳看到近年來中國的司機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嗎?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實時監管中有監控視頻,所以酒駕要負刑事責任是有法律約束的。司機的表現,與其說是因為道德意識的提高,不如說是因為交通法的強大力量。交通法規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公共生活中發揮著矯正公民德性的強大作用。這說明很多人的行為習慣都是在制度的約束下逐漸形成的。在加強道德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展示良好的道德法制來培養和塑造人們的良好習慣。如果離開了法律體系,把希望寄托在社會治理中的個人意識和德性上,德性的實施將局限於少數有德性的人,不會成為公共生活的常態。事實上,公民道德尤其是幹部道德有許多是直接來源於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規則和制度的,因此公民道德的建設、實踐和維護在壹定程度上具有強制保護的特殊性。因此,以法治手段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應有之義。我們必須建立壹個顯示良好道德的法律體系,並註意用不道德的方法解決道德問題。

構建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就是將公民道德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具體化、規範化、制度化,即借助法律制度使多樣化的道德觀念有相對統壹、可行的評價標準和要求,使公民道德建設法律化,道德監督制度化,以法為教,大力糾正現實中的不良行為,防止道德失序的發生,促使道德建設更加有效,使原本只有“軟約束”意義的公民道德(參考網絡文章)

  • 上一篇:女性外貌插圖
  • 下一篇:如何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