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最忌諱抽象的理解。記住壹些典型的例子。不要死記硬背,沒用,不會用,不明白真正的意思,再多的知識背下來也沒用。如:壹匹馬過河,白馬非馬等...記得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講過這樣壹個例子。說:屎怎麽這麽臭?原因是因為太香了。為什麽香水那麽香?只是因為太臭了。不信妳可以去生產香水的工廠試試。真的很臭。把大便稀釋壹百萬倍,結果真香。哎~ ~ ~有意思。把觀點和例子結合起來,科學哲學就很容易從哲學的角度來審視科學。它以科學活動和科學理論為研究對象,探討科學的本質、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科學的邏輯結構等科學認識論和科學方法論的基本問題。什麽是哲學?這是壹個問題,壹個簡單又復雜的問題。我們說它簡單,是因為它應該是哲學最基本的規則。任何學哲學的人都應該從這個問題開始。如果壹個學習或研究哲學的人說他不知道哲學是什麽,這顯得很可笑,很可笑,很不可思議。然而,這確實是事實。我們說它復雜,是因為它至今仍是壹個問題,而且很可能永遠是壹個問題。換句話說,“哲學是什麽”的問題還沒有最終的答案。對於初學者來說,“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只要查哲學詞典或者百科全書就行了,雖然他們可能真的不懂裏面說的什麽。但是我們這些自稱學哲學的人,或者自以為懂壹點哲學的人,是做不到這壹點的,因為這解決不了我們心中的疑問。令人難以置信,也讓我們感到羞恥。雖然哲學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但是“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定論。因為這個問題太大太難了,甚至有大量的書都是用這個標題寫的,所以我們不想(其實也不可能)在這裏解決“哲學是什麽”的問題,只想把這個問題當成壹個問題,看看答案會是什麽。從問題本身來說,“哲學是什麽”可以有“哲學是什麽”和“哲學是什麽”兩種表達方式。從表面上看,這兩種表述說的是同壹個東西,都是關於哲學的基本規定或定義。問題中的“什麽”放在後面還是放在前面,似乎沒有根本的區別。西方語言中說到“哲學是什麽”或者“哲學是什麽”,其實就是壹句話,比如英語中的“哲學是什麽”,德語中的“Was ist die Philosophie”。雖然我們在把它們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既可以翻譯成“哲學是什麽”也可以翻譯成“哲學是什麽”,但是我們通常並不想突出它們之間的區別,而實際上這兩種表達方式是有壹定區別的,而且這種區別不僅僅是翻譯方式的問題,更是表達意義的問題。不要以為我們在玩文字遊戲,因為不同的表達可以有不同的含義。“什麽是哲學”和“什麽是哲學”有什麽區別?當我們問壹個東西是什麽時,我們通常會邏輯地問它的本質或性質,即它是什麽的定義。然而,所謂“定義”既可以表達過去是或現在是這樣的實際狀態,也可以表達未來將是或應該是這樣的理想狀態。前者說“怎麽樣”,後者說“怎麽樣”,壹個是“是什麽”,壹個是“應該是什麽”。壹般來說,壹門學科的基本規定是沒有這種區別的,或者說以上兩個方面是統壹的,但哲學不是壹般的。哲學家對哲學是什麽從來沒有達成過壹個總的認識,這使得我們過去只知道哲學的不同規定,而不能確定哲學的總規定,於是就有了哲學是什麽和哲學是什麽的區別。從某種意義上說,《哲學是什麽》問的是作為歷史事實的過去和現在的哲學是什麽,《哲學是什麽》問的是什麽樣的哲學可以被我們稱為哲學,即普遍意義上的哲學是什麽。當我們用這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問哲學,似乎有點不尊重哲學,因為這意味著“哲學過去和現在是什麽”和“哲學應該是什麽”是有區別的。問這個問題到最後很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哲學過去是什麽,現在是什麽,都可能不是它應該是什麽。有人可能會說,對於壹門存在了幾千年的學科,不應該有這樣的懷疑,哲學也可以有概括性的規定,比如“世界觀”、“方法論”。理論上是這樣,但事實上不是,因為哲學是壹門獨特而獨特的學問。不僅如此,對於壹門學科來說,它存在的時間長短並不重要,關鍵要看它是否已經定型。我們之所以不向其他科學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它們早已定型。無論其內容、方法甚至對象範圍發生了什麽變化,壹門科學的定義通常是不變的。哲學不壹樣。因為哲學不同於任何科學,所以我們很難把它當作壹門科學。
上一篇:快跑,兄弟。第五季第九期客人分組列表下一篇:如何運用企業品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