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長堤,登上矗立在堤上的愛群樓。
和朋友把這個聚會定在愛群大廈頂樓的旋轉餐廳,很不錯。我迫不及待地想透過餐廳的玻璃窗簾看看這座古城。愛群樓是壹座哥特式建築,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建築周圍的騎樓走廊建在建築底層,面積相當大,與相鄰建築的騎樓自然相連,形成方便行人的環路,使自身成為原有環境的壹部分。這是壹個與周圍環境融為壹體的城市地標。20世紀60年代,大樓東側新建了壹棟大樓,與舊樓層層相連,形成壹個整體。後來,這座旋轉餐廳被建在了新樓的頂層。環顧四周,傳統的城市氣息撲面而來。
我的座位先面向城西,順時針慢慢轉。這時我看到了愛群樓老樓頂上那個豎著長窗的梯形塔和幾個小尖塔。在塔後,我看到老城區的建築鱗次櫛比。我知道,明代有上下九路、金龍路、包華路、恩寧路,十三行街、懷遠壹街,還有華鑰街的西關大屋,沙面島的近代西式建築。
漸漸轉向北方,遠處建築林立,覆蓋了無數文物古跡所在的鎮海樓和越秀山,也覆蓋了這座城市最古老的地標——劉榮花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金色的夕陽下俯瞰廣闊的老城區,妳可能會發現石獅的五仙寺、懷聖光塔和聖心教堂的高高的雙尖塔。向東看,是現代城市的中軸線,包括孫中山紀念館、廣州復亞、中央公園、起義路、正在改造的海珠橋。
往南轉,可以看到廣州老城對面的珠江和兩岸的風景。晚霞倒映的河水,波光粼粼,鱗光瀲灩,水色斑斕。1400多年前,珠江北岸還是西關的潘塘-上下九-惠福路-溫明路壹線,直到明清時期才逐漸達到與今天大致壹致的位置。歷史上,廣州城壹直沿著傳統的中軸線向南延伸,延伸的過程就是隨著河岸的淤積壹步步向珠江靠近的過程。
這裏曾經有壹個名叫海珠石的小島。史書記載,瓷都寺、文昌閣矗立島上,建築彩繪,綠樹成蔭。後來小島並入北岸,也就是今天民國永安堂所在的區域。如今,珠江兩岸到處都是新舊混合的現代建築,從穹頂鐘樓的老粵海關大樓、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郵局大樓、新華酒店,到現代國際風格的廣州大酒店、超高層的愛群大廈,無不見證著這座城市現代發展的歷史和建築文化。
俯瞰江面,只見無數遊船、渡船穿梭,也有各種貨船返航。早在秦仁建城之前,這裏就已經是壹片繁忙景象。明清時期,東起黃埔港,西至白天鵝池,是城市的交通要道。想必18世紀的“中國皇後號”抵達黃埔港後也曾到訪過這條水道,在此留下了它的商標。這時,我也想到了明代湯顯祖描寫此地的詩句:
臨江有千口井,遺址有千艘船。
這個的產地是廣州。
夜幕降臨,老城區和江邊燈火通明。環顧四周朦朦朧朧、忽明忽暗的景象,如果繼續搜索,還真有更多的:南越王博物館在哪裏?陳家祠、大佛寺、書院群在哪裏?番禺市小北路和倉邊路在哪裏?還有步行街上的“千年古道”和“雙門第遺址”,曾經繁華的潘浩街、媽媽街和海珠廣場的廣交會舊址,還有海蜇灣、木排頭街、海鮮街等無數充滿世俗煙火的老街窄巷...這個旋轉餐廳之夜和不斷變化的城市景象成為席間無休止的話題。
我試著近距離觀察那些密集的街區,特別關註那些與我生活相關的。很多地方很難找到,它藏在無數的建築裏。為什麽這座燈火通明的古城讓我們如此著迷?哦,我明白了,它承載了我們從過去到現在的壹生,承載了這座城市從過去到現在的無數記憶。它是城市的靈魂。
廣州之所以是廣州,是因為它的存在。作為壹個物質建築及其所在的地方,在任何擴張的地方都可以復制,但是這個地方不能復制。廣州的精神,廣州的城市特色,就誕生在這裏。這個城市和它的市民的性格,就是白雲晚報和越秀樓的性格。這個城市和市民的氣質,是從珠江流淌出來的氣質,包括古贛西、劉麥運河、荔灣湧、迪達湧、清水濠、戴宇濠。這個城市的靈魂所在的地方,應該是這個城市現在或者未來的核心。前幾天想了想今天廣州城市中心的變幻莫測,有點意猶未盡。這就是問題:高速發展的廣州,首先要成為自己。進壹步說,廣州無論擴張到什麽規模,都應該以白雲越秀到珠水鵝塘為核心,引領和支撐整個城市的文明。
隨著城市的發展,廣州肯定會出現新區,比如珠江新城、海珠生態城、白雲新城、國際金融城、南沙新區...這些新區應該算是城市的副中心或者新街區。它們充其量只能成為現代多極城市的壹極,無法取代傳統城市中心的核心地位。①
顯然,這個老城區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妳可以很容易地在旋轉餐廳看到這壹點。這裏有低矮破舊的樓房,大概是這個城市最破舊的街區了。我在那些房子的屋頂上隱約看到,有些破舊的瓦頂上貼著防水膠帶之類的東西,而另壹些瓦頂和搭在上面的窩棚很難看。由此,妳可以想象住在這裏。事實上,這裏很多街區的衛生條件極差,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生活極其不便。這些地方是要保留還是要重建?觀眾中有人說,這裏面有壹個矛盾:生活在其中的大多數人都想徹底轉變;反對以保護舊城的名義進行改造,主張整體保存的人,大部分都不住在裏面。這種說法可能不太準確,但它提醒我們,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舊城保護,都必須以人為本,而考慮所謂的保護居民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是不可取的。簡單地搬遷住在這裏的居民是不可取的。
難怪有城市設計師認為廣州老城區內部空間狹小局促,難以進行有效的規劃和調整城市發展。這為城市中心的轉移提供了理由和依據。啟動壹個新的爐子很簡單。但是,難規劃不代表不會規劃。關鍵是要了解這個城市的生活特點和基本需求,舊城規劃改造的價值和可能性,帶著歷史感克服困難。至於如何有效規劃,我覺得各種深度閱讀應該能幫我們找到答案。我們可以讀懂城市的歷史,走進城市的靈魂;妳可以閱讀城市現狀,徜徉在老街窄巷;可以看看劉易斯·芒福德的《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與展望》,簡·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約翰·裏德的《城市》,埃德蒙·培根的《城市設計》,艾倫·雅各布斯的《偉大的街道》,克裏夫·芒福德的《街道與廣場》。
舉世矚目的倫敦奧運會剛剛落下帷幕。這期間,倫敦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包括它的城市建設本身。據統計,倫敦現今人口超過654.38+02萬。但是倫敦西區和老倫敦仍然是倫敦無可爭議的中心。只是不知道,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倫敦人會不會在廣州這樣的地方再設立壹個中心,取代倫敦塔和大本鐘,維多利亞市場和威斯敏斯特教堂,唐寧街和白金漢宮,還有大英博物館所在的倫敦西區和老倫敦城?
廣州亞運會前夕,我曾走進北京路對面老城區內街的玉帶屋,在李富林到柘陵裏的路段,由東向西沿街閑逛。我看到了令我驚訝的街道。當時的廣州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城市裝修,這個靠近鬧市的地方居然破破爛爛,紋絲不動。沿街可見低矮的窩棚和破墻。街上有汙水和垃圾。很多地方根本不適合居住。大部分只是作為街外店鋪的倉庫,壹些外來務工人員勉強住在裏面。這個地方不小。
像這樣的地方,絕不是廣州老城區獨有的。光是在旋轉餐廳看到的老街區就有很多這樣的地方。壹想到這個我就難過。老城區怎麽可能不重建?這麽大的改造空間,怎麽能說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有效的規劃呢?只能說老城區規劃真的難多了。如果要把廣州建成廣東城鄉“首善之區”,那麽越秀·珠水應該是廣州首善之區。廣州舊城改造勢在必行。需要把它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城市中心。
廣州近20年的城市擴張和發展高潮,可以看作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為目標,對城市內部空間和空間關系的重塑和改造。然而,這種重塑和改造能否實現目標,取決於我們能否處理好老城中心和新興城市的關系,控制城市的過度擴張。因為任何城市周邊的盲目擴張和發展,都會威脅到城市中心空間秩序的合理演變,導致城市中心的衰落,進而導致城市的異化。
150多年前巴黎的現代改造,似乎也反映了今天廣州的城市現實。拿破侖三世任命的塞納省省長奧斯曼男爵對巴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至今爭議不斷。然而,男爵至少沒有回避舊城改造的問題。相反,他把巴黎重建的重點牢牢鎖定在市中心,而不是在老城區之外另設中心,按照原有布局逐步改造。奧斯曼堅決推進他的改造計劃,最終奠定了現代巴黎的基本格局。
從那時起,這壹模式得到了持續的遵循和加強。戴茜島及其左右兩岸仍然是這座城市的核心,巴黎仍然是巴黎。奧斯曼還在艱難的條件下在巴黎修建了龐大的地下系統,至今讓這座城市受益匪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奧斯曼成就了現代巴黎。人們可以批評他很多,但同時也要客觀地看到他的貢獻。歷史學家和哲學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說,奧斯曼使巴黎城市的室內空間更加合理的成就自然成為現代主義城市的偉大傳奇。②
今天,在確保有價值的歷史街區和建築得到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實現廣州中心城區的現代化,是壹個不可回避、不可回避的問題。在廣州,只有對傳統中心城市進行有效改造,使其繼續承擔中心城市的功能,引領整個城市實現歷史性現代化,空間戰略構想才是合理的。這樣,廣州才能繼續是廣州。
?*?*?*
愛群樓是壹個絕佳的觀測點。俯瞰旋轉餐廳告訴我,城市的歷史底蘊既體現在文化精神上,也體現在地理物質結構上,兩者是相互依存的。白雲越秀和朱水鵝塘的關系最能體現這種關系。廣州老城區無數破碎的地方必須經歷壹次“廢墟重生”,這樣廣州才能夠保持歷史,不斷發展,我們也才能夠秉承廣州生活的特色。
?(2017年8月修訂)
※評論
①城市社會地理學中有壹種觀點認為,城市發展經歷了前工業城市、工業城市和現代城市。以前的工業城市是單中心的。現代城市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化,在轉型過程中可能分化為多極國家。參見楊主編《城市與閱讀》,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1版,P29—P38。
②參見[美]大衛·哈維著黃鈺文譯《巴黎的故事:現代性之都的誕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1,P120。
~~~~~~~~~
※本文大部分圖片拍攝於2007-2065 438+00之間。
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