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網中國/9/view-7501936.htm
(1)民族活動的再現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假期裏,在長輩猜拳、喝酒娛樂的場景中,伸出手來比試,壹只手的手指全部張開,眼前立刻出現了數字5。那麽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提問:猜拳數有幾種方法?學生們互相討論,邊討論邊變戲法,思考如何數數,並和同桌要求手勢...通過學生自己的交流,發現有四種,分別是(1,4),(2,3),(3,2),(4,1)。老師可以根據趨勢做壹個總結:在五的除和教學中,五是(1,4)、(2,3)、(3,2)和(4,1)的組合。通過這樣的交流,把少數民族自己的風俗習慣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在動手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學習相應的知識文化,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生活參與到數學和學習中,既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參與度和興趣。
(2)民族傳統文化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在教育教學中,要認真觀察、比較、分析學生的學習,用腦思考,進壹步發展學生的思維。比如對海拔記錄的正負理解,東西南北的正負設置,軸數的正負,接觸的水位變化,特別是公交車乘客數變化的正負記錄,會不斷擴大正負數的範圍;把糧食入庫為正,出庫為負,掙錢為正,花錢為負的“九章算術”知識講給學生聽,是壹個很好的緩沖。
(3)民族文化有助於學生創新。要想有創新能力,就要在生活中做壹個兢兢業業的人。通常,實踐活動對壹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直觀材料,吸引學生動手,動腦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動手動腦中發現事物的直觀現象,理解數學,培養發散思維。比如12生肖的“找規律”數學題中有壹個剪紙圖案。剪紙是壹種中國傳統工藝,具有民族特色。這種教學看似與數學教學無關,卻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教會了學生做壹個熱愛自己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4)創設傳統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濃厚的傳統氛圍中學習數學。新課標提到“體驗加感受,體驗加體驗,接觸加探索”的全過程和目標的實現,要求我們在平淡的生活中註重接觸,只有緊密聯系現實生活,才能在濃厚的傳統文化中更好地學習數學。比如在以數學的廣角為例教學時,我先找了壹副中國的圍棋棋盤,給學生看觀察,讓他們計算圍棋最外層可以放多少個棋子。為了讓學生對圍棋有充分的了解,我還在課前滲透了圍棋知識:
中國的圍棋歷史悠久,是古代中國人喜愛的娛樂和競技活動。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棋類遊戲。它結構簡單,但卻是壹個科技含量很高的玩具。圓盤上標有幾個點,稱為“李”,中央星也叫“天元”。通過課件的演示和淡淡的音樂背景,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和圍棋的聯系。在民族文化與數學的融合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我們中華民族在自身的傳統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美德,如公而忘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誌向。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傳統美德的德育不應該是孤立的,數學教育要以美德教育為後盾,兩者應該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
中國是壹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讓我們驕傲,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中學數學中認識傳統文化,就是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幫助學生弘揚和傳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使學生內心的文化底蘊和諧而又真實,使學生成為中華民族藝術的傳承者和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