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如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提高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確保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堅持國家壹切權力屬於人民,擴大公民在各層次各領域的有序政治參與,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政治體制改革是中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顯示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政治體制改革應積極穩妥,不斷深化,以適應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熱情不斷提高的形勢。

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和相應的政治體制改革,不是源於人們的觀念,而是源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客觀需要。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描繪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美好前景。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經驗,探討未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已經成為國內外關註的焦點。

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壹,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壹項極其艱巨的歷史任務。未來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很多風險要防範,還有很多未知要探索。

民主制度屬於國家的上層建築,民主政治來源於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從根本上說,民主政治不是社會觀念的產物,而是來自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今天,研究中國的民主政治和政治體制改革,首先要了解建設和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是什麽樣的現實因素在推動民主政治的建設和改革。

權利意識的成長與政權建設的需要

就像鳥的翅膀和汽車的輪子。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們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關鍵期的含義之壹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社會結構的變化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作為社會上層建築的政治制度必然要反映這些變化,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要求,保持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

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下,各種社會矛盾傾向於向政治權力集中,這是中國政治的壹個特點。貧富矛盾、勞資矛盾、城鄉矛盾和地區差距導致的矛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中國社會制度的突出優點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而這種優點的另壹面是各種社會矛盾容易集中到黨和政府身上。由各種社會矛盾轉化而來的矛盾,可以稱為“官民矛盾”。中國改革開放的前20年,各種社會矛盾星羅棋布。隨著經濟社會結構變化的深入,各種社會矛盾逐漸轉化為官民矛盾。1998是我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壹個“拐點”,即多種社會矛盾明顯轉化為官民矛盾,其標誌是我國行政訴訟案件激增。

民主的概念本質上是壹種權利意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權利意識普遍增強。這也包括公眾權利意識的提高。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帶來了利益關系的變化和權利意識的增長。

權利意識的增長、社會矛盾的增加和政治權力集中的傾向構成了新時期政治參與的動因,要求中國的政治制度回應並形成制度供給的需求,從而產生了政治制度改革的現實需要。這就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導致了新的社會條件下出現了大量新的政治參與要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了巨大變化,深刻影響了政治體制和政府管理體制。市場經濟對政治制度的影響具有兩面性。它在有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有消極作用,主要表現為:導致社會分化,消解經濟平等和腐蝕權力,為權力腐敗提供直接的誘因和條件。市場經濟要求政治體制與之相適應,政治體制要制約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因素,這又產生了對政治體制改革的需求。具體來說,首先是需要降低行政成本。中國的國情和基本政治制度決定了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的有機結合,使經濟發展實現了持續、穩定、快速的增長,但也造成了行政成本高的問題。要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和行政成本,就必須改革和提高政府效率。第二是遏制腐敗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黨政機關及其幹部可能存在特殊利益,腐敗現象的不斷蔓延就是壹個突出表現。因此,必須通過政治體制和行政體制的改革,不斷打擊腐敗,加強監督和權力制約,以保持各級黨政機關和幹部的廉潔性。

權利意識的成長和政權建設的需要猶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推動著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進程。

政治發展是壹條單行道。

歷史經驗表明,政治發展是單行道,開弓沒有回頭箭,走錯路就很難回頭。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至關重要。同時,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是壹項十分艱巨而復雜的任務。政治體制改革必須非常謹慎。政治體制改革不同於經濟體制改革。即使經濟體制改革出現失誤,壹般來說也不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政治體制改革不壹樣!

政治體制改革的失誤,會導致全局性失誤,可能導致國家災難。黨的十七大強調,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中國的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追求的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當家作主。

在現階段,這樣的民主需要中國的工人階級、中國的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 * *產黨的領導。這是中國民主的壹大特色。當代中國的民主政治為什麽要有* * *產黨的領導?這是由中國民主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實現人民民主,需要人民自覺,人民自覺有賴於先鋒隊的鼓舞和引導。人民需要由* * *生產黨組織起來,匯聚成壹支革命和建設的浩蕩大軍,完成歷史性的跨越,實現民族的輝煌。

十七大明確描繪了中國未來民主政治發展的道路。我認為可以概括為三個重點:穩步擴大有序政治參與,積極推進政治協商,大力加強民主監督。

政治參與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參與在我國民主政治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人民在* * *產黨領導下實現當家作主民主權利的重要途徑。參與中國政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民主選舉、協商。通過這些形式,黨的執政方略和各級政權的法律法規政策能夠準確地反映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擴大有序政治參與是當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我相信十七大之後,在這個領域會有新的舉措,會有新的探索。

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條件下,維持秩序是實現政治參與的關鍵。政治參與的無序在中國民主政治實踐史上留下了嚴重的教訓。“文革”期間實行“大民主”,“革命群眾”掃除了壹切“妖魔鬼怪”,導致社會大亂。這壹教訓值得現在和今後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研究和借鑒。從政治參與的角度觀察“文革”,其錯誤不在於人民“關心國家大事”,而在於人民政治參與的無序。文革中政治參與的無序化和非等級化的後果警示我們,有效有序的政治參與必須區分等級。這是壹次重要的經歷。

現代民主形式即間接民主政治要處理的壹個基本關系就是“精英”與“群眾”的關系。民主需要人民的政治參與,特別是最廣泛、最普通的人民的參與權,但問題是如何進行這種參與。由於信息不對稱、經驗不對稱和利益限制,人民參與政治的範圍和能力在客觀上受到限制,這是我們在談論民主和政治參與時必須考慮的。現在這些問題似乎很少被提及甚至考慮,這是不可接受的。

分層政治參與的原則應該是:直接相關、信息充分和責任相關。由於社會生活中信息不對稱、經驗不對稱和利益限制的客觀存在,政治參與必須分層次。即區分不同的政治事務,按照利益直接相關、信息充分掌握、結果明顯受影響的原則,引導相關性強的群體和代表參與不同層次的政治事務,而那些間接利益、無知、結果不明的群體,原則上不應參與。把握直接相關原則、信息充分原則和責任相關原則,既能從整體上保障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又能防止參與的無效性和混亂性。

政治協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良傳統和巨大優勢。與競爭性選舉相比,政治協商有利於協調和整合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有利於化解利益群體之間的分歧和對立,有利於社會整體利益的形成和實現。政治協商是壹種更為合適和有利的民主形式,尤其是在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社會利益關系急劇變化、經濟社會結構不斷變化的轉型期國家。

民主監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之壹,是人民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體現。特別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民主監督作為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其意義更加突出。民主監督是保證人民賦予執政黨、國家權力機關和政府機關的權力不變質,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用的根本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說,民主監督是現階段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關鍵。只有實行有效的民主監督,其他形式的民主才能真正有效。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描繪了未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藍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是民主政治和各項事業發展的動力。我相信,中國的民主政治將繼續沿著十七大指明的方向,通過積極穩妥的政治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成就,為人類政治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政治參與在我國民主政治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人民在* * *產黨領導下實現當家作主民主權利的重要途徑。參與中國政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民主選舉、協商。通過這些形式,黨的執政方略和各級政權的法律法規政策能夠準確地反映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擴大有序政治參與是當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我相信十七大之後,在這個領域會有新的舉措,會有新的探索。

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條件下,維持秩序是實現政治參與的關鍵。政治參與的無序在中國民主政治實踐史上留下了嚴重的教訓。“文革”期間實行“大民主”,“革命群眾”掃除了壹切“妖魔鬼怪”,導致社會大亂。這壹教訓值得現在和今後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研究和借鑒。從政治參與的角度觀察“文革”,其錯誤不在於人民“關心國家大事”,而在於人民政治參與的無序。文革中政治參與的無序化和非等級化的後果警示我們,有效有序的政治參與必須區分等級。這是壹次重要的經歷。

現代民主形式即間接民主政治要處理的壹個基本關系就是“精英”與“群眾”的關系。民主需要人民的政治參與,特別是最廣泛、最普通的人民的參與權,但問題是如何進行這種參與。由於信息不對稱、經驗不對稱和利益限制,人民參與政治的範圍和能力在客觀上受到限制,這是我們在談論民主和政治參與時必須考慮的。現在這些問題似乎很少被提及甚至考慮,這是不可接受的。

分層政治參與的原則應該是:直接相關、信息充分和責任相關。由於社會生活中信息不對稱、經驗不對稱和利益限制的客觀存在,政治參與必須分層次。即區分不同的政治事務,按照利益直接相關、信息充分掌握、結果明顯受影響的原則,引導相關性強的群體和代表參與不同層次的政治事務,而那些間接利益、無知、結果不明的群體,原則上不應參與。把握直接相關原則、信息充分原則和責任相關原則,既能從整體上保障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又能防止參與的無效性和混亂性。

政治協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良傳統和巨大優勢。與競爭性選舉相比,政治協商有利於協調和整合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有利於化解利益群體之間的分歧和對立,有利於社會整體利益的形成和實現。政治協商是壹種更為合適和有利的民主形式,尤其是在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社會利益關系急劇變化、經濟社會結構不斷變化的轉型期國家。

民主監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之壹,是人民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體現。特別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民主監督作為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其意義更加突出。民主監督是保證人民賦予執政黨、國家權力機關和政府機關的權力不變質,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用的根本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說,民主監督是現階段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關鍵。只有實行有效的民主監督,其他形式的民主才能真正有效。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描繪了未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藍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是民主政治和各項事業發展的動力。我相信,中國的民主政治將繼續沿著十七大指明的方向,通過積極穩妥的政治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成就,為人類政治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 上一篇:如何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 下一篇:如何解決民營企業資金匱乏的問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