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對歷史有點興趣和了解的人來說,這個問題是不能成立的。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被稱為中日民族大賭博。這不是很多人的知識嗎?甲午戰爭,以及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其影響尚不明確。妳說的“很少提到”是什麽意思?是不是說高考不是重點?為什麽我覺得很多人對北洋水師、李鴻章、慈禧太後、頤和園、鄧世昌、吉野、劉公島這些名詞很熟悉?抗日戰爭:妳以為大家都很熟悉。國軍在正面戰場打了22場仗。妳自己能背幾個?妳覺得壹般人比以上關於甲午戰爭的名詞和事件更熟悉哪個?作為唯壹幸存下來的古老文明,我們的文化其實有著非常強大的生命力。那為什麽作為學生的日本,在近代我們落後的情況下,突然離開亞洲去了歐洲,成為亞洲唯壹的世界強國?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進壹步擴展:為什麽西歐、日本這樣的“小國”都在崛起,而在中東稱霸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土耳其和稱霸東亞的中華帝國卻壹團亂麻?真理絕對不止壹個,同樣壹成不變的兩個大國的集權體制害了自己。換句話說,西歐松散的君主制和破爛的古典文明使得不同的制度和不同的階級得以生長,最終最具活力的商業和強大的科技成為了現代文明的核心。
總的來說,中國當時處於專制帝國的封建階段,而日本實現了從封建向專制的轉變。中國政令不壹,日本萬眾壹心。中國消極保守,日本積極進取。中國處於文明衰落期,日本處於文明發展期。甲午中日戰爭本質上是日本與淮軍之間的戰爭。日本人全國動員,而中國只有李鴻章參戰。南陽水師在壹旁看著,蒙古騎兵沒有參戰。所以甲午戰爭是專制戰勝封建。日本明治維新是資產階級革命,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改革,順應歷史潮流,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所以明治維新後迅速崛起。甲午戰爭的失敗是中國洋務運動發展的轉折點。洋務運動屬於地主階級的自救,大多只是簡單的引進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停留在器物層面,並不徹底。洋務運動比較復雜。
所謂“西化”,是因為西方社會講究效率,與中國的傳統社會習慣大相徑庭。每壹件武器的使用都受到傳統文化和觀念的束縛,這些在各個方面都受到影響。如果設立各種工業工廠,社會上需要各種商業組織合作,如零件、銀行、保險等。,但這些在19世紀的中國都是沒有的。會計沒有完善的管理理念,導致會計賬目無法有效核實;人事控制沒有標準,因為傳統文化缺乏現代人事管理思維。總的來說,洋務運動是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中國的封建制度沒有改變,中國也沒有因此而富強。顯然,洋務運動受阻主要是因為封建制度本身的排斥。中國的洋務運動得不到朝野的全力支持,朝鮮國內重要保守派對洋務運動采取敵視態度,使洋務運動難以開展。綜上所述,問題的核心在於帝國內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其實是有壹場上層建築的革命。大批漢奸作為新興貴族,渴望通過復辟改變政府、諸侯乃至全體人民的命運。而中國缺乏這種改變的緊迫性,科舉考試仍然是主要的社會上升通道。再加上封建官僚的抵制,預示著這場運動只會是幾場上層遊戲,不會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參與。
甲午戰爭後,日本險勝,中國血條少了很多,日本血條漲了很多。日俄戰爭,日本再次險勝,血塊大幅度上升。壹戰中國占了壹點便宜,血塊恢復了壹點。日本占了便宜,血塊漲了壹點,在中國內部殺來殺去。血塊壹個個掉下來,血塊快滿了。怎麽可能不壓?所以,蔣介石作為壹個玩家,控制中國只有壹個血案。面對滿血的日本,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防禦姿勢托住自己的頭,血可以慢慢滴。如果真的放開打,分分鐘就被打死。蔣介石壹邊被打壹邊抱著頭,壹邊期待著遊戲裏再來壹個狠角色。結果美國咣當壹聲跳了進來,幾腳就把日本人的血條打成了零,中國站在壹邊打醬油。
甲午戰爭,清國慘敗。“接近”只是戰前簡單計算戰艦數量的結果。事實上,這是壹個慘敗。《馬關條約》簽訂的時候,幾乎沒有談判的資本,被稱為城下之盟。甲午戰爭中國之所以沒有死,是因為它太大了,日本吞不下,而這件事在全面侵華戰爭期間真的沒有改變。30年後的9月18日,日本人入侵全中國並沒有事先的計劃,野心也隨著形勢的發展逐漸膨脹。在戰鬥層面,中國的軍隊沒有還手之力,但是在戰爭層面,中國的戰略縱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或者說因為太大了,日本不可能在後面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