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地理教育中學生的激活
地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只有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展現生活中的精彩地理,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符合“貼近學生生活,對學生生活有用,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新理念。生活化地理教學應該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壹。本文就生活化地理教學的必要性、基礎和實施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生活化地理教學理論基礎實施策略
在地理課程標準實施方案中,強調教材的選擇和組織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特別是學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體現“對學生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讓地理課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現實,改變過去從概念到概念的教學局面。
如何讓地理教學活起來,開放課堂教學,突破課堂教學空間,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讓精彩的地理在生活中展現,已成為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壹。
生活化地理教學是指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將地理原理、地理規律與現實生活問題相結合的情境,以避免抽象地理原理的過度理性化教學。以學生的興趣和體驗為出發點,以生活化教學為切入點,通過優化整合教材,將地理的學習內容以生活化、大眾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壹,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基礎
1,理論基礎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主張教育與生活的壹致性,強調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校管理的開放性,最重要的壹點是要求學生走出課堂,留在社會,在生活中學習。
2.實踐基礎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壹直試圖讓地理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地理。因為它符合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地理的成功,樹立學好地理的自信心,使課堂教學氣氛和諧、自然、有效。二,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1,捕捉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與學生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註重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各種能力(包括認識生活、適應生活、享受生活、創造生活的能力等。)讓地理從“科學世界”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世界”。這就需要教師在自己解讀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提煉、大膽的改變和創新,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素材來替代和改造教學內容,使內容盡可能地活起來。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可能“盲目”的地理現象為指導,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比如為什麽國內外運動員經常去山脊訓練基地訓練?為什麽《雲南十八怪》中有“四季穿壹樣的衣服”的說法?為什麽“出門看天氣”?再比如:在商品房開發熱潮的今天,開發商在開發和購房者購房時應該考慮哪些地域因素?通過將這些生活事例恰當地引入教學,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不僅可以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還可以教給學生必要的生活知識和技能,有效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自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生存需要,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2、借助生活經驗,培養合作探究。
傳統的地理教學過於強調學科的邏輯體系,忽視了學生的真實體驗。新課程要求教師帶著問題引領學生走向生活,關註生活,基於學生的生活體驗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構建開放的地理新課堂。是學生運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學思維方法分析和解決生活中地理問題的重要環節。比如初中地理“南北差異”,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入手,鼓勵學生列舉南北方的服飾、飲食結構、民居、民俗活動、旅遊交通等特點,然後引導學生用類似的“南稻北麥”、“南水北旱”來總結南北方的差異,在情景設置中合作探究南北方差異的原因。這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在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探究和創新能力。
3.利用生活媒體,讓生活地理化。
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為學生學習地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是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正是通過這些媒介,很多學生從接觸、感知地理到關註地理,對地理產生了熱愛。教師可以訓練學生借助“地理眼”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借助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網絡收集地理新聞、地理信息、自然風光、自然現象等社會生活中涉及的地理知識,並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平臺上展示。然後針對壹些國際國內熱點問題,從地域角度提問,引發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