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改變傳統經濟中強烈的自然經濟特征

如何改變傳統經濟中強烈的自然經濟特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壹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首先,要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雖然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我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市場供求結構不適應,相當壹部分產品缺乏市場銷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大部分企業技術改造進展不快,效果不大;區域產業結構趨同,相當壹部分地區在大量生產類似的低檔產品;重復建設再次擡頭,壹些被關閉的違法企業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恢復生產;現代服務業發展仍然滯後;等壹下。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努力,加大力度,進壹步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壹)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壹是繼續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支持承擔國家重點任務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提高開發創新能力和生產能力。壹是做好國債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管理。對於已經下達投資計劃的項目,要做好協調工作,使國債資金盡快到位,盡快建成投產。已列入國債技改計劃的項目,要抓緊前期工作,加快進度,及時下達投資計劃。二是選擇和安排壹批新的技術改造項目。三是健全和完善技術改造投融資管理體系。進壹步推進項目備案制,簡化審批程序。規範社會投資中介機構行為,完善專家決策系統和投資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決策科學性。研究和運用新型融資工具,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企業技術改造,吸引更多外商進入技術改造投資領域。我們應該抓住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發達國家部分制造業向其他國家轉移的機遇,依托廣闊的國內市場,充分利用我國工業基礎比較完整、生產成本低的優勢,引進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現代管理和雄厚資金,加快振興制造業,形成規模化制造能力,讓更多更好的“中國制造”產品走向世界。二要繼續推進淘汰落後產能,進壹步防止重復建設。今後要鞏固紡織、冶金、煤炭等行業淘汰落後的成果,積極推進石化、建材、制糖等行業削減過剩產能工作。特別是要加強財稅、金融、工商、環保、質檢、安全等部門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積極推動關閉“五小”和淘汰落後工作。第三,繼續支持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改造。要充分利用和發揮老工業基地基礎雄厚、人才聚集的優勢,結合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區域布局,形成新的優勢產業和企業。(2)加快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由於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對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高技術產業發展造成了壹定影響。然而,總的來說,國際信息產業仍處於發展階段。信息技術與傳統經濟的結合,信息與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的融合,必將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近年來,雖然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但中國並沒有掌握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技術,壹些產品所賺的利潤大部分被外國人拿走了。這種情況必須逐漸改變。我們要密切跟蹤和研究世界高技術發展的趨勢和動向,根據國情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推動形成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優勢的高技術產業集群,努力實現我國高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3)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這對中國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擴大就業非常重要。積極發展金融保險業,開拓新業務。加快金融保險經營機制轉換,鼓勵金融業務創新,支持商業銀行拓展信貸業務,特別是發展對民營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開拓國際金融業務。積極穩妥發展新型網上金融服務,進壹步規範和發展證券市場。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資保險業,發展多種形式的保險公司,繼續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會計、審計和法律咨詢服務,充分發揮這些中介機構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商貿流通業不僅要進壹步發展傳統的壹般商業貿易組織,推進商業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而且要大力引進新業態,實施連鎖經營、物流配送、代理制、電子商務等新的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提高市場競爭力。培育和擴大旅遊市場規模,完善旅遊產品體系,大力發展國內旅遊經濟,開發休閑度假產品,增加居民旅遊時間,挖掘旅遊消費潛力。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尤其是家政服務、社區治安、醫療、健身、生活護理、便利。發展第三產業,要特別註意我國人口多、就業壓力大的特點,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有助於解決就業問題,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增強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要改革服務業管理體制,突破體制障礙,打破行業和部門封鎖,進壹步放寬市場準入,形成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其次,要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對於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意義。推進科技進步,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壹)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只有不斷提高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群眾和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力,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從根本上不斷推進我國的科技進步和創新。(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科技進步和創新。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加快科技進步,首先要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這是實現工業化的必然過程,而這項工作還遠遠沒有完成。二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努力占領科技制高點。這件事我們才剛剛開始。這兩項任務是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科技進步的主要方向。因此,必須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提升產業升級和競爭力,加強關鍵技術和工藝的研發,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建立健全科技創新的風險投資機制和激勵機制。特別是要加強大中型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建設,形成壹批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我們要繼續加強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改革和發展,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使科技進步和創新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3)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加快產業化進程。自主知識產權來源於科學發展、技術發明等原始創新。要有所作為,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戰略性高技術研究。要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前沿探索性科學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重點支持農業、能源、信息、資源與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等領域基於科學前沿的重大基礎研究。863計劃重點支持信息、生物與現代農業、新材料、先進制造與自動化、能源與資源環境等領域戰略性、前瞻性高技術研究的發展。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為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最近啟動的壹批重大科技項目,包括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軟件、信息安全和電子政務和電子金融、功能基因組學和生物芯片、電動汽車、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主要農產品深加工、乳業發展、食品安全、節水農業、水汙染控制和重要技術標準,將促進中國在關鍵領域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有必要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改革科技計劃管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大力推進科技項目招投標,積極采用科技評估管理,逐步實行課題制管理。推進原始創新,必須克服浮躁現象,發揚優良學風,充分發揮青年知識分子的作用。(四)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壹步改革科技體制,深化應用型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益性科研機構改革。應用型科研機構要轉制為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持續創新能力。在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分轉制為企業和由非營利組織管理兩種方式,分批啟動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基層公益組織作為非營利組織運作;公益性技術推廣所需資金由財政提供,壹般技術推廣逐步轉變為技術推廣與生產經營相結合的實體。
  • 上一篇:如何提高輿情處理能力?
  • 下一篇:孔子教育方法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