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阿姨節是什麽時候?

阿姨節是什麽時候?

姨媽節六月初六姨媽節的由來是“六月六,請姨媽”。過去,在農歷六月初六,農村習俗邀請已婚女孩,無論老少,都要好好接待,然後再送她們回去。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壹位宰相,名叫胡琰。他是壹個保護和跟隨文公仲耳流亡他國的英雄。他非常聰明,受到晉國的尊敬。每次胡巖在六月初六過生日,總有無數人送他生日禮物。就這樣,呼延慢慢變得驕傲起來。時間長了,人們對他不滿意了。但是,胡彥權高勢大,人家敢跟他生氣。胡巖的女兒公婆是當時的功臣。他對胡巖的所作所為很反感,所以直言不諱。但胡燕不肯聽苦口婆心的話,當眾罵公婆。趙年老體衰,不久就氣絕而死。他的兒子恨他的嶽父,決心為他的父親報仇。第二年,晉夏糧遭災,胡琰離京放糧。臨走的時候,他說他壹定會在六月初六回來過生日。胡巖的女婿得到消息,決定在六月初六舉行生日宴會,殺死胡巖,為父報仇。胡巖女婿見妻子。問她:“世上的人都討厭我公公這樣的人嗎?”胡巖的女兒對父親的行為也很生氣,於是順口答道:“連我都討厭他,憑什麽說別人?”她的丈夫告訴了這個計劃。他老婆壹聽這話,臉色變得又紅又白,說:“我是妳家的,我才不管我媽家呢。妳看著辦吧!”從那以後,胡燕的女兒整天擔驚受怕。她恨父親對公婆傲慢無情。但後來我想起了父親的恩情,我自己的女兒也不能免於毀滅。她終於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把丈夫的計劃告訴了母親。母親嚇壞了,趕緊連夜給胡燕去信。胡巖的女婿看到妻子逃跑了,知道秘密暴露了,呆在家裏等著胡巖收拾自己。六月初六上午,胡巖親自來到公婆家。胡巖見了女婿,若無其事,翁婿夫婦立即回丞相府。在那年的生日會上,胡巖說:“我這壹年壹直在送飯,目睹了百姓的疾苦,也知道自己這幾年做得不對。今天,我丈夫想傷害我。雖然他太狠毒,但也沒做到。他在危害人民,為他的父親報仇。我永遠不會責怪他。女兒救了父親的危機,盡了孝心,值得我崇拜。而且我希望好丈夫看著我,不管仇恨,雙方和好!”從此,胡巖真心變了,翁婿比以前更親了。為了永遠記住這個教訓,胡燕每年6月6日都會邀請女兒和女婿團聚。此事被宣傳,老百姓紛紛效仿,也在6月6日接回了女兒,應該是消弭仇恨,避免災難的好運氣。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彼此變得習以為常,壹直流傳至今。人們稱它為“阿姨節”。陜北有“六月六,六月六,用新麥包子煮羊肉”的習俗。6月初,正是小麥收割羊脂的時候,緊張的收割季節剛剛結束。為了慶祝豐收,莊稼人把女兒接回父母家,壹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成了壹件樂事。還有“六月六,家家曬衣”“六月六,狗洗澡”等說法。農歷六月氣溫最高,人畜容易生病,所以人們借此節日倡導人畜清潔。在少數民族地區,如布依族、壯族、苗族、瑤族和畬族,也在6月6日舉行各種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活動。【苗族“歌會”】農歷六月初六舉行的歌會,是湖南鳳凰、貴州松桃壹帶苗族的傳統節日。屆時,身著節日盛裝的苗族青年男女將齊聚音樂廳,盡情載歌載舞。歌會歷史悠久,傳說多種多樣。壹種說法是,當地的苗族人在封建統治下生活非常艱難。有壹年六月初六,他們與前來收糧的官兵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打退了官兵,保住了草堂。但後來在大批官兵的圍攻下,苗族人被殘忍殺害。以後,在這壹天,他們會聚在壹起,舉行歌會,緬懷英烈。另壹種說法是為了紀念忠誠的愛情。歌賽是歌會的主要內容,對仗唱法是苗族人民表達愛情、選擇情侶的主要方式。節日那天,男孩子們吹著蘆笙、嗩吶、笛子等樂器,奔向歌壇。姑娘們穿著繡有名花和蝴蝶的衣服,帶著寬大的花邊和耀眼的銀飾,陪著她們來到音樂廳。以村為單位的集體二重唱,各自找對手比拼,形式多樣。經過反復較量,最終產生“歌王”。歌王,人見人愛。【瑤族“半年”】半年是瑤族傳統民間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傳說很久以前,住在山裏的瑤族人整天忙於狩獵和農耕,忘記了對神靈的祭祀,多年不燒香。四面八方的神仙,不能享受祭祀,不能聞到香火,非常不甘心。他們都去天庭告訴玉帝關於姚家的事。玉帝聽說後很生氣,派了瘴氣神和瘡疤神去拜他,但是只能拜壹年,不能讓姚家人死。兩個瘟神來到瑤山,瘧疾、泥鰍痢疾、絞殺痢疾等瘟疫頓時在這裏橫行。姚家人吃了很多苦。五月的壹天,兩個瘟神在石榴樹下聊天,被潘家老板聽到了。他們了解到,這兩個瘟神要到新年過後才會離開。他們很著急,但很快就想出了壹個好主意。六月初六公公土地公生日,姚家人像過年壹樣,殺雞殺鴨,宰豬宰羊,貼對聯,放鞭炮,唱瑤歌,走親訪友。兩個瘟神很奇怪,又在石榴樹下商量,卻被潘家老二聽見了。才知道瘟神不吃蘿蔔,不見大雪,起了疑心。於是家家戶戶煮了壹大鍋葫蘆,故意到處叫娃子吃“蘿蔔”,還在田裏和房子上撒石灰。這才智取了兩個瘟神,早早回到了天宮。人可以安康,半年的小米特別飽滿。於是六月上半月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每年的這壹天,姚家人都會撒石灰,放鞭炮,貼對聯,希望人畜平安,五谷豐登。【藏族“湘浪節”】湘浪節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族的傳統節日。它在農歷六月的第四天到第十七天舉行。“香朗”是藏語,意思是“在壹個地方轉壹圈,求上帝保佑”。節日期間,藏族男女老少來到草原和高山森林,搭起帳篷,宰殺牛羊,備好香茶,擺起酒來祝賀節日。騎手們騎著馬和牦牛參加賽馬、牦牛賽跑、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動。年輕的男女們唱著熱情洋溢的祝酒歌,跳著歡快的陶舞,在鈸、鑼和嗩吶聲中表演藏戲。【滿族“蟲王節”】蟲王節是滿族的傳統節日,在農歷六月初六舉行。節日當天,各家都派壹個人去蟲王廟祭拜。人們宰殺豬、羊,祭祀蟲王,祈禱蟲王不要遭受蟲災,讓莊稼有個好收成。那些呆在家裏的,翻遍衣櫃晾衣服,防止蟲子吃。布依族“六月六”又稱“敬盤古”、“拜年”,是布依族盛大的傳統節日。布依族可以在農歷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壹天慶祝六月六。有些地方在6月16日或6月26日有壹個節日,叫做“六月場”或“六月橋”。布依族在農歷六月初六(盤古忌日)宰殺豬和牛,包粽子祭祖。6月6日,布依族人喜歡吃糯米和糯米糕,喝糯米酒,家家戶戶都要殺狗慶祝。在節日期間,婦女們提著裝滿粽子的籃子,從壹個村莊到另壹個村莊拜訪親戚和朋友。青年男女穿著民族服裝,手持笛子或二胡,用嘴吹樹葉。他們成群結隊地來到廣場,舉行唱二重唱、扔花袋、趕表等活動。關於節日的起源有不同的傳說。壹個傳說是,在人類早期,布依族的祖先盤古擅長種植水稻,並向當地人傳授了種植水稻的技術。後來,盤古娶了王海龍的女兒,生了壹個兒子叫洪欣。盤古死於幾年後的六月初六。為了紀念他傳授水稻種植技術,人們在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祭祀活動。另壹個傳說是,興義縣土豪三六勾結龍光大地主劉四,於同治九年(1870)六月初在安龍大肆屠殺掠奪布依族,經過英勇鬥爭,最終在六月初六取得勝利。為了紀念這場鬥爭,布依族把這壹天定為壹年中最大的節日。【瑤族“晾衣節”】晾衣節是廣西桂平潘瑤地區瑤族的傳統節日,在農歷六月初六舉行。節日那天,非常熱鬧。清晨,各家各戶宰殺雞鴨,舉行慶祝晚會。宴後,全家動員,有條不紊地把被子、衣服、鞋子、箱子、櫃子拿到屋外曬壹曬,然後翻壹兩個小時,再把衣服搬回堂屋晾涼,放回原處。當太陽即將落山時,全村人都會向太陽揮手表示感謝。【土族的“花節”】花節是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的傳統節日。它在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為期五天。《花兒》是民歌的壹種,又稱《少年》。《花兒》的歌詞多為即興創作,有二重唱和獨唱,內容豐富多彩。有壹個關於“花”的美麗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有五個美麗的土族姐妹,每個都有銀鈴般的聲音。每次他們唱《花兒》,壹切都入迷了。很多帥哥都來和他們壹起唱歌,但是三天三夜下來,男生壹個接壹個的被打敗了。第四天早晨,五朵彩雲從太陽升起的地方飄來,帶走了五個姐妹。後來,人們說這五個姐妹被命名為“花仙子”,每天為玉帝唱“花兒”。為了紀念他們,人們舉行了壹年壹度的“花展”。在“花節”期間,當地的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人民穿著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裝前來參加聚會,還帶來了帳篷和蛋糕。人群川流不息。會上,大家互相播放歌曲,互相交流。許多藝術家來這裏收集生活資料,撰寫文章,進壹步擴大了“花會”的影響力,使其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歌唱盛會。
  • 上一篇:大象寓意
  • 下一篇:兒童疝氣的治療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