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真正的媒體融合是指傳統媒體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開拓新思路,應用新技術,給消費者良好的用戶體驗,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即傳統媒體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對自己的內容進行再加工,使同壹條新聞采用不同的報道形式和發布方式,達到融合的效果。有幾個重要的關鍵點,即技術支持、理念先行和用戶體驗。例如,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率先開發建設了媒體融合智能傳播服務平臺“媒體魔方”,為媒體深度融合提供了關鍵支撐。該平臺采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最新技術,集輿情研判、統壹采集、多重生成、多重分發、效果評估於壹體,統籌采訪、編輯、審核、傳播、評估,不僅為新聞報道和輿論引導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跨媒體、跨業務提供了統壹平臺。“媒體立方”真正建立了壹個集紙媒、網站、APP、兩微媒體等多種媒體形式於壹體的內容生產和傳播平臺,從而推動團隊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未來十年,媒體融合會有很大的進步,媒體+互聯網、媒體+金融、媒體+地產發展前景廣闊。首先是新舊媒體的內容融合。媒體內容的整合意味著屬於不同媒體形式的內容的生產、交換和消費。臺灣利用數字和網絡終端,逐漸形成了多類型、多層次的“內容融合”產品。在信息時代,傳統媒體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掌握大量的信息,而傳統媒體很難完全生產和傳播大規模的信息。作為新媒體的代表,網絡技術的先進優勢使得大規模的內容生產成為可能,但資金不足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可見,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內容的高度融合勢在必行。其次,媒體融合趨向多元化。隨著信息產業技術的發展更新和體制改革的深化,媒體融合將涉及更多的相關產業,在信息產業並購和信息產業戰略聯盟的主導下,媒體產業融合的形式將更加多樣化,將進壹步打破電信、計算機產業和大眾傳媒產業的技術壁壘,趨向跨區域的媒體融合。媒體的跨媒體、跨區域融合,以及傳媒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多元化融合,改變了媒體的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極大地增強了媒體的影響範圍和影響力,使媒體經濟得到有效增長。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內容融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正在向縱深發展。現有技術的發展使不同媒體能夠實現媒體產品的聯合生產和傳播,促進了內容生產、制作和傳播的立體化發展。技術創新不僅促進了內容融合的立體化發展,也促進了媒體內容在聯合制作平臺上更完整的表現方式、更多樣的表現手段、更立體的表現效果。技術的進步客觀上帶來了媒體制作技術的創新和叠代。互聯網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的交互運用,對傳媒業產生了巨大的綜合效應。這些技術的創新運用,提升了媒體融合的層次和水平。
2015年,財新視頻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開啟國內首個VR新聞報道,對深圳山體崩塌進行全角度立體定向報道。2016新華社綜合運用VR、無人機、直播雲鏡頭等技術,配合新華社新聞移動客戶端360度直播兩會。還有周傑倫演唱會和鄧麗君的二重唱,還有日本“初音未來”運用全息影像的演唱會,令人耳目壹新。推動了內容整合的立體化發展,多元化的內容生產,在內容整合的過程中延伸了整合的寬度和廣度。報紙+網絡+移動報道,高質量、立體化的新聞采集,不同網絡端口同時分發,電視臺、電臺、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移動客戶端實現了資源共享、內容傳播、內容立體化生產,實現了內容的良好多層次傳播,這得益於技術進步和創新使用帶來的效益。媒體傳播渠道發展出了“內容+渠道+服務”的形式,形成了媒體內容與移動終端對接的傳播模式。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播的內容產品變成了服務,渠道在終端被社交媒體技術的統壹所整合。無論通過什麽渠道,由於接收技術的統壹,都可以在終端實現轉換。推動渠道整合向終端整合發展,是新技術條件下渠道整合的完善和補充。微信和微博的叠代升級,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種小程序,使得渠道、內容、服務在終端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不僅實現了媒體內部業務的整合,還借助傳統媒體和其他新媒體實現了新老媒體的渠道整合和拓展。現有傳播渠道的拓展以“渠道+應用”的形式出現,即傳播不僅僅是單壹的信息傳遞,還包括服務、互動和反饋。比如目前大熱的“今日頭條”,依靠人工智能技術、雲技術、算法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建立了“渠道拓展+聯合服務”的模式。
?我心目中的媒體融合是從媒體融合到未來媒體。傳統媒體大多是從傳統媒體的角度來融合新媒體,或者是占領新媒體技術作為壹種媒體或者信息出口。他們習慣用傳統媒體的思維思考新媒體的發展戰略,最終融合停留在多年燒錢的層面,沒有壹個根本性的轉變。未來的媒體不僅僅是壹個媒體,或者簡單的媒體,更是對媒體融合現狀的壹種解構性想象。傳統媒體融合的概念更多是來自此岸,希望摸著石頭過河,到達未來媒體的彼岸;未來媒體的概念是離開此岸,直接想象彼岸的壹切可能,才能真正到達彼岸。媒體融合的目標要跳出媒體融合的模子,轉向對未來媒體的關註。嚴格來說,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屬於兩個不同的物種,傳統媒體融合很難試圖獨自嫁接新媒體。媒體融合未來的路徑選擇是從單壹的產品融合轉向完全重構媒體基因。單壹產品的整合很容易實現,但不長久。創造壹時的爆品容易,創造持續的有吸引力的爆品難。必須從解決媒體基因的角度出發,真正打造適應新傳播環境的未來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