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強調,中國將繼續加強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的雙重控制。意見提出,堅持節能優先的能源發展戰略,嚴格控制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統籌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從這壹點來看,中國的“能源消費雙控”政策將長期堅持。煤化工企業希望的是,地方政府在執行這壹政策時不要采取“壹刀切”、“運動式”的減碳行為,讓煤化工企業要麽轉型升級,要麽有序退出。
事實上,今年以來,壹些地方實施“壹刀切”、“運動式”的減碳行動,“能耗雙控”政策日益嚴格,對煤化工企業造成了傷害。比如某大型煤化工公司,今年以來多次受到當地政府雙重調控政策的影響。今年3月,當地政府要求該公司大幅降低每天的用電量。停電後,公司無法滿足最低負荷用電需求,溝通失敗後按照政府要求被迫停產。這家企業周邊的其他三家企業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相繼被迫停產。今年9月初被要求停產,理由是能耗指標用完了。如此分分合合,本來效益就不好,現在更不好了。
今年8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21上半年各地區能源消費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今年上半年青海、寧夏、廣西等9個省(區)能源強度不降反升,被列為紅色壹級預警;廣東、福建、雲南等8個省(自治區)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方面被列為紅色壹級預警。受此影響,三季度以來,上述拉響紅色壹級預警的省區,紛紛雷霆限行“兩高”行業。因為第四季度是傳統的能源消費旺季,那些上半年能源消費雙控目標完成較好的省(區)也不敢掉以輕心,也開始加大對列入“兩高”名單的行業的控制力度。壹時間幾乎所有煤化工項目都被限制,行業現狀壹片灰暗,行業發展信心再次受挫。
各地“壹刀切”、“運動式”的減碳方式,嚴重制約了煤化工產業的生存和發展,給企業經營和經濟正常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壹些地方限制煤炭供應,減少對煤化工企業的供電,給正常的煤化工企業帶來很大的麻煩,導致很多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整個現代煤化工行業面臨生死大考。
被列入“兩高工程”沒有長遠發展的前途。
《意見》強調,堅決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出臺煤炭、電力、石化、煤化工行業產能調控政策。未納入國家相關領域產業規劃的,不得新建、改建、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的產能規模。提高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的能耗準入標準。
不難看出,《意見》將煤化工列為“兩大高新工程”,直接點名煤制烯烴和煤制油制氣。國務院在《方案》中也明確要求,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的盲目發展。采取有效措施,對“兩高”項目實施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和動態監控。
在我國煤化工產業中,傳統煤化工長期以來被列為兩大高科技項目制約其發展。如從2021起,內蒙古自治區不再審批焦炭(蘭炭)、電石、聚氯乙烯、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等“兩高”項目;廣東省將年綜合能耗超過654.38+0萬噸標準煤的煤化工、焦化項目納入“兩高”項目管理臺賬;陜西省也出臺了“兩高”項目限產等壹系列具體措施。
中國現代煤化工壹般指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氣、煤制乙二醇四種工業路徑。其中,煤制烯烴是近年來現代煤化工的最佳路徑,發展最快。據統計,2020年國內煤制烯烴總產能將達到11.2萬噸/年,產能仍在進壹步釋放中。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受市場價格暴漲的影響,很多企業確實盈利了。但這個現代煤化工領域的“明星”項目,《意見》規定“不得新建、改建、擴建”,這意味著煤制烯烴的“存量項目”可以繼續運行,但今後不能出現“增量”項目。因此,煤制烯烴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明朗,可以打消再次嘗試啟動煤制烯烴生產的念頭。
《意見》要求“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產能規模”。實際上,我國煤制油氣的產能規模並不大,煤制油氣產能921萬噸/年,煤制油氣產能51億立方米/年。由於煤制油制氣項目投資高、經濟性差、風險大,企業發展意願普遍不強。其中壹些是之前批準的。
煤炭供應“量少價高”,企業普遍“吃不飽”
《意見》提出,加快煤炭壓減步伐,“十四五”期間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期間逐步減少。這表明,中國煤炭消費的“高峰”將在2025年到來。
今年以來,由於煤炭供應突然緊張,煤化工企業普遍“吃不飽飯”。《意見》讓很多企業進壹步認識到,煤炭“量少價高”將成為未來制約煤化工發展的關鍵瓶頸。
今年第三季度以來,中國玉笙突然爆發“限電”危機,主要原因是缺煤。
中國煤化工已成為繼燃煤發電之後耗煤最多的行業,是煤炭的第二大用戶。據統計,我國年煤炭消費總量為40.8億噸,其中發電用動力煤34億噸,占煤炭消費總量的83%;其余17%主要是煤化工用煤,約5億噸以上。
在壹些富煤地區,由於煤化工的發展速度遠高於煤炭產能的釋放速度,原本充足的煤炭生產壹下子變得緊張起來。以蒙東地區為例。它是中國褐煤的主要產地,儲量豐富。以前煤比白來便宜。2005年當地褐煤價格每噸才幾十元,現在超過300元/噸。由於多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和煤電項目的上馬,該地區的煤荒已持續多年。無論是發電項目還是煤化工項目,都因為缺煤而“半死不活”。由於缺煤,很多地方煤化工項目因為缺煤日子不好過,生產負荷難以保證,企業持續虧損。而煤電項目因缺煤無法正常發電,部分坑口電廠難以保證煤炭需求。據了解,這絕不是蒙東獨有的情況。比如陜西榆林、神木、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運煤卡車大排長龍,國內很多富煤地區煤炭供不應求。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壹路上漲,國內大宗化工商品居高不下,對煤化工形成極大利好。幾乎所有煤化工項目都有錢賺,高油價支撐下的煤化工開工率大幅提升。因此,全國的煤化工企業都在努力抓住市場機遇。因此,煤化工行業的開工率遠高於過去幾年,煤化工行業對煤炭的需求更加旺盛。據測算,2021年煤化工用煤可能增加5000萬噸,月均增加400萬噸以上。預計如果“十四五”期間油價保持在較高水平,2025年煤化工耗煤量將比2020年底增加約1.2億噸。
最近國家正在加大對煤炭市場的幹預力度。10 6月19日,國家發改委推出大力釋放煤炭產能、穩步增加煤炭產量、引導煤炭價格回歸合理水平等八項措施緩解當前能源危機。煤炭緊張開始好轉,各地“限電”有所好轉。但“治頭痛醫頭,治腳痛醫腳”的階段性措施,並不能壹蹴而就。如果有關部門在考慮煤炭總量控制時忽略煤化工行業對煤炭的剛性需求,煤炭“量不足價高”的現象將長期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