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生的過程中,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描繪對象的準確與不準確。
這就給我們帶來了素描的模糊性問題。模糊概念是指沒有明確定義的概念,如“明與暗”、“長與短”、“大與小”、“虛與實”等。這些繪畫語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過粗略的比較得出的,它們之間沒有絕對清晰的界限,無法用準確的數據來區分這些概念之間的區別。正因為如此,素描的準確性是隨著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的不斷提高而提高的,這也是蘇老對準確性理解的特殊性。
那麽如何才能少壹點模糊,多壹點準確,讓自己的素描準備不斷提高呢?
首先是提高認識,然後方法要正確。理解能力的提高,應該是鑒賞能力的提高。總是看那些公認的草圖。這個好作品也是比較精準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認清它的優點,多看作品自然會提升自己的眼界,自己畫畫也會慢慢向好的標準靠攏。
比較是素描中唯壹正確有效的方法。只有不斷反復改進對比,發現問題,改正錯誤,不斷提高,這項工作越細致深入,畫面就會越完美準確。要做到絕對準確是不可能的,只要妳達到準確的知識水平。
在傳統的素描理論中,關於“點”和“線”有非常完整的應用規則,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並不是所有的理論和規則都能被熟練地理解和運用。比如在測量和確定物體的比例時,我們可以憑直覺判斷,也可以用鉛筆測量線段之間的距離來判斷。其中,用鉛筆測量距離的方法值得分析和探討。這是壹種比較對象(通常有兩個端點)的各種線段長度的方法。由於人工測量的模糊性,通常只能判斷線路房間的長度,無法比較線路的確切數值。事實上,這種方式很難表達屏幕上物體的比例,因為在形象思維的過程中,人們對“精確值”的理解非常有限,只能識別和表達壹些有規律的模糊比例,這樣的例子很多。下面討論壹下素描中“點”、“線”、“面”的壹些應用方法。
壹個中間“點”大家都知道,壹條線由兩個端點組成,用視覺手段繪制紅線時,最容易找出其中點的位置,這是由人的形象思維的特點決定的。在寫生的過程中,有很多關系需要仔細的識別和判斷。我們不妨用“先找中間點”的方法來確定最基本的比例關系。比如在畫頭像的時候,我們可以在畫出大致輪廓之後,先確定眼睛的位置,因為眼睛的位置往往在頭部的中間(也就是上下關系的中間);那麽就更容易確定其他位置和比例關系,完全符合人形象思維的特點。
事實上,我們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描繪整個石膏半身像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確定上下端點的位置,也就是頭頂和底座的位置。然後,壹般情況下,下巴的位置壹定是最容易找到和描述的,因為它往往在壹半。中國古代有大量關於繪畫定點、定形的理論知識,其中“三庭五目”是通過對肖像描寫中的橫縱兩個方向進行分析總結而形成的經典理論。
兩條基本“線”
兩個基本的“線”是指水平線和垂直線的操作。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把素描中要處理的各種線條分為“近縱”和“近橫”,即以“橫”或“縱”為尺度,去衡量和比較與之接近的各種線條的性質,從而把握畫面的整體關系。
畫人物素描時,壹般用橫縱對比法來確定結構下和左右的位置。比如兩眉骨點的透視變化後,如果用眼睛看不清楚,用水平鉛筆對準物體就能看到。再比如俯視頭部時不太容易畫出耳朵和後腦勺,但只要橫向測量就會確定上耳輪會上移至眉弓和發際線之間,耳垂上移至顴骨的位置也不容易準確找到,但只要縱向測量, 是在鼻子左側而不是右側,是在嘴巴左側還是右側,還是在壹條垂直線上,壹目了然。 以此類推,通過橫線和豎線的對比,可以找到頭部的每壹個微小結構。利用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交的坐標點也可以找到更精確的點。
各種幾何“塊表面”
“三面”是指各種組合的單元幾何比較法。單位幾何比較法是指被觀察物體的亮表面呈現類似的平面幾何。如果正面受光面是矩形或者梯形,幾何面積是多少,然後對比屏幕上的正面受光面。如果妳把矩形畫成正方形,或者把梯形畫成長方形,也就是說屏幕上的幾何圖形和物體的幾何圖形不能相似,那麽就證明畫圖是錯的。再比如眉弓和眼睛之間有壹個銳角三角形的臉,然後檢查圖片上的亮臉是否也是三角形並且和地面圖像上的三角形相似。陰暗面也用方法比較,可以比較陰暗面和陰暗面。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素描的準確性,必須整體觀察案例,將“壹點”、“兩條線”、“三面”的方法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將快速有效地提高建模控制能力。
造型藝術中創造藝術形象的技巧和手段。如借助色彩、明暗、線條、解剖、透視作畫;雕塑靠的是體量和結構。這些技法和手段,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形成了這些造型藝術獨特而特殊的藝術語言,決定了這些藝術不同的表現規律,關系到造型藝術形象的成敗和藝術作品的感染力。藝術家對造型表現手段規律性的不斷探索和提高,是藝術創作表現新的生活內容,滿足人們不斷發展的審美愛好的必要條件。
借助明暗、色彩、線條等造型因素,表達對物體的重量、粗細、大小、數量的感受。如巖石的莊嚴,風煙的輕盈。繪畫中所有表現現實的物體都要求傳達物體獨特的重量和真實感。利用數量的對比關系,可以產生多樣統壹的效果。
在繪畫中,根據幾何透視和空氣透視的原理,描繪出物體之間的距離、層次、穿插等關系,從而在平面繪畫中傳達出壹種深邃的立體空間感。
在繪畫中,任何可見的物體都是由物體本身的結構決定的,由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塊組成。因此,需要把握被畫物體的結構特征,分析其在繪畫中的得體關系,以達到體量感。
壹個物體在光照下有三種亮暗狀態,稱為三大面,即亮面、中面和暗面。三大面的光和色壹般都是中間偏暗。三大面的明暗壹般表現為五個基本層次,即五種色調:①明面始終受光;(2)灰面——中面,半明半暗;(3)亮部和暗部的分界線;(4)暗側上的背光部分;⑤反射受周圍反射影響的單個表面的暗部和亮部。根據明暗的高低來描繪物體,壹直是方畫的基本方法。文藝復興時期,瓦薩裏曾在《藝術家列傳》中說:“作畫時,在畫出輪廓後,用濃淡來大致區分明暗,然後在單間裏小心翼翼地展示明暗,明亮的部分也是如此。”倫勃朗是歐洲畫家中的陰影技巧大師。
快速準確的觀察,運用簡潔的線條,簡要描述物體的表情、形體、動作等特征的壹種繪畫方法。培養畫家敏銳的觀察力,快速把握對象特征的概括,是重要的繪畫方法,也是記錄生活、積累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