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指導思想
以行為素養教育為主體,常規德育和校本德育為兩翼,以生活性、實踐性、自主性為特征,以有效德育的目標、內容、路徑、評價為系統,以行為規範、班級建設、課程整合、實踐探索和全員共同努力為切入點,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實事求是,創新增效,推動有效德育建設工程順利實施。
二、工作目標
努力建立有效的城市德育示範學校。
1.管理:形成規範化、科學化的管理體系。
2.模式:以“三位壹體”和“六大教育工程”為切入點和突破口。
3.團隊:打造壹流的德育幹部、班主任、生活教師、學生幹部團隊。
4.效果:學生在學習上自律、自律、自理,心理上自救、自保、自立,形成優秀的行為習慣、禮儀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為做合格公民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組織
我校成立了“有效德育工程”領導小組。
組長:王勇(校長)
副組長:魏安慶
成員:吳建升、彭新華、張秋榮,各班班主任。
四、基本措施
1.對全體員工進行道德教育
每個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管班育人,生活老師服務育人,學科老師教書育人,值班幹部管人育人。完善落實“行政幹部值班職責”和“學科教師德育職責”(清人數、鞏固紀律、防事故、報隱患)。
2.加強團隊建設
班主任是學生身心成長的導師,班主任隊伍是學校德育的核心力量。
(1)形成* *的願景
學校所有班級實現“三無”(無安全事故、無家長投訴、無負面曝光);困難學生教育轉化率達到100%(“教育轉化”的標誌:留得住,學得好)。
(2)明確工作職責
可量化部分按照“壹日常規、壹周常規、壹月常規、壹學期常規”的要求進行量化。如果不能量化,列出責任。如:①應急處理;②對困難學生的教育;③特色建設和學風建設;④父母的工作。
(3)科學的績效評估
根據班風、上學、睡覺、跟班、班主任工作等項目考核表現水平,按年級考核班級。“優秀”的數量是嚴格控制的。對引領全校班級特色建設、承擔區級以上展示活動的班主任給予特別獎勵。
(4)突破工作中的難點。
班會和主題活動的策劃;困難學生的教育(淘氣叛逆的學生,偏執的學生,古怪的學生等。);“學者班”、“藝術班”、“自主班”等特色建設;促進學生均衡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積極活潑的發展;依法教學與家長工作。
(5)加強培訓。
每兩周召開1例會;組織班主任的德育學習活動;組織教師自主學習;聘請班主任的工作專家作為指導;積極做好區級優秀班主任的推薦和申報工作。
3.優化德育內容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德育課程標準的要求,保證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完整、全面的德育教育。“六年的學習將影響他們的壹生。”
開發“生命教育”教材。把養成教育和管理融為壹體,提煉出人生教育的理念:學會處理事情,學會照顧自己,學會規劃。編寫適合學校制度的“習慣培養”校本教材。教材要簡潔、易懂、易學,可以直接用於班會教學。
4.規範傳統道德教育
規範升旗晨會:整頓升旗紀律,做好晨會策劃,把升旗晨會發展成為以愛國主義教育和行為規範教育為主線的養成。
規範日常:檢查與反饋並重,發揮其激勵與矯正功能,從宏觀上引導校風、班風的提升。
規範主題班會:班會必須每周召開,不能挪用。主題班會,隔周壹次。組織主題班會研討,提高班會課水平。
5.實踐生命教育
以生活為平臺,積極探索寄宿制學生教育模式。宿舍衛生和內務管理經得起隨時檢查和參觀。要按規定統壹靜校,有序就餐,有序準時接送,努力提高學生自理能力,培養誠實、尊重、溝通、合作、感恩等品質,編寫生活課程校本教材。規範生活教師管理,細化責任,分類管理,量化評價,獎懲分明,強化監管。
6.豐富德育形式
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專題教育(法制報告、心理講座、消防演練、政策報告)、校慶(並追求德育活動的多樣化、情境化、生活化、實踐化)。利用“短、平、快”的形式組織課外文化活動和興趣活動,培養健康的興趣。
7.探索主體性德育
建立和規範學生會幹部值班、升旗晨會反饋、校園值班班和班幹部輪換等制度,逐步實現學生自主自理;學生自主示範課的選擇。
動詞 (verb的縮寫)工作原理
1.貼近學生。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科學規劃教育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寓教於樂,增強行為素養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正面教育。班主任要註意用榜樣和集體力量教育來影響學生,慎用懲罰教育,尤其不能使用體罰、辱罵、當眾展示等違法方式。未經學校同意,班主任不得勸說學生轉學。每學期針對走讀學生、不坐校車的學生、抽煙的學生、打架的學生、頂撞老師的學生、心理異常的學生、做幹部的學生、直學生、三好學生等召開分類教育會,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3.知行合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不斷體驗和感受,並主動實踐,將行為要求內化為行為習慣和個人修養。
4.學生自治。把行為素養教育的參與權和選擇權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能力。
不及物動詞實施方式
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素養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1)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利用《思想道德修養》、班會、專題校本課程講述行為素養內容。開展以“做文明學生,創禮儀學校”為主題的班會展示活動。七年級組織“校園行為規範”和“日常文明禮儀”專題講座,八年級組織心理健康和公民法制講座。
(2)日常管理。行為素養培養體現在學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按照《中小學生行為規範》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結合學校的日常管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做好班級集體“壹日常規”。完善班級日常考核規則,教學區計劃設置隊列、廣播練習、衛生評比,引導學生學會排隊、學會進退、學會做操、學會打掃衛生;計劃在生活區設置睡前表演,引導學生學會收拾屋子,學會安靜午休,學會快速就寢,學會排隊吃飯。組織日常檢查評比,利用每周升旗晨會隆重發放循環紅旗,使“壹日常規”工作在規範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為壹門課程。
(2)做好學生個人禮儀的自學。要求學生在站姿、坐姿、走路姿勢、眼神、微笑、鞠躬、著裝、發型、禮貌表情、遞拿東西、就餐、上下樓梯、乘坐公交車、使用公廁及課堂禮儀、辦公室禮儀、同學禮儀、集會禮儀等方面舉止優雅。每學期組織禮儀培訓示範生、先進生的評比。
(3)做好困難學生“告別不文明行為”專題教育活動。對全校學生道德習慣進行摸底調查,建立重點學生跟蹤教育制度,全力糾正亂扔垃圾、亂寫亂畫、罵人、吸煙等不文明行為。
(3)校園文化。抓住重要節日、重大活動、校園儀式等機會,采取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形式,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展板等宣傳行為素養教育活動,推廣好典型、好做法,營造濃厚的行為素養教育氛圍。
(4)社會實踐。結合春遊、秋遊、軍訓、陽光少年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和實踐行為素養。
(5)教師指導。加強師德和幹部作風建設,規範教育行為和管理行為,充分發揮教師和幹部的表率作用,促進學生行為素養的培養。
七。前進的步伐
(1)調查階段:策劃。
20xx年5月至7月:關於各級有效道德教育的學習文件;擬定本校的德育工作計劃。
(二)實施階段:突出重點
20xx年6-9月:規範班級“壹日常規”工作;開始道德教育。
20xx年9月:“告別不文明行為”教育活動;規範學生會和學生幹部隊伍建設。
(三)攻堅階段:突破難點
20xx年9月――65438年6月+10月:解決班會策劃問題;解決困難學生的教育問題。
20xx年9月-165438+10月:解決班級特色建設問題。
(四)總結階段:思想升華
20xx 65438+2月――20xx 65438+10月:提煉培養教育思想;評價和表彰。
八、推廣策略
1.分級管理。把* * *管道抓在壹起,形成合力。校長負責宏觀指導;負責校長對高級策劃和團隊培訓的關註。政教處側重於日常管理、全校協調和穩定。班主任(學科教師)依法獨立行使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權。涉及學生安全事故、家長投訴、負面曝光的重大問題必須第壹時間上報政教處,重大問題直接上報分管校長。
2.概念第壹。在重大措施出臺前,廣泛宣傳發動群眾,用先進思想武裝德育隊伍。
3.典型的導遊。發現和培養班主任、生活老師、年級主任三個典型,通過榜樣帶動有效德育的深入開展。
4.家校聯動。班主任要通過熱線電話與家長保持聯系,勤於匯報,主動關心,積累知識,千方百計爭取家長對學生教育管理的配合。
四皇小學
20xx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