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習的關系
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將在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體驗學習的樂趣等方面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習的心理健康幾乎涉及到學習的方方面面,包括學習的動機、興趣和理想,以及學習的方法、態度、情緒和生理機制。我們也可以把這些因素分為兩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在教育過程中,要特別註意初中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培養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部分學生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潛能受到抑制。因此,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學習動機和學習抱負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展學習心理咨詢是培養學生健康學習心理的有效途徑之壹。學習心理輔導是以現代學習理論為基礎,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結構、心理特點和心理規律,並給予輔導,以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即讓學生學會學習。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人際關系的關系
學生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人際關系的質量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能力直接反映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與人際關系相關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青少年渴望友誼,但如何建立友誼,如何處理與同學、父母、老師的關系,往往給他們帶來苦惱。人際關系中的各種不和諧,往往使他們出現極端行為,影響學習。人際交往障礙也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教會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們學會溝通與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包容他人,增強人際協調能力,減少人際沖突,促進人際和諧。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人際關系包括三個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認知成分是個體對人際關系的認識,是人際交往的理性條件;情感成分是雙方的情感滿足程度和親密關系,是人際關系的基礎;行為成分是雙方實際交流的外在表現和結果。在對學生進行人際關系教育時,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比如在認知方面,學生要學會正確認識人際關系。在交往行為方面,要教會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讓他們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客觀評價他人,真誠關心他人,積極與同伴、老師、家長溝通,讓學生在青春期獲得未來社會所需的人際交往技巧。
第三,與自我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的人應該認識和接納自己,正確認識自己,體驗自己,控制自己。在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使他們知道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學會從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中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自我期望的高低,或者說人生目標的確定,對自我的認知和評價有很大的影響。過高的、不切實際的目標,往往會讓青年學生產生挫敗感,懷疑自己的能力,於是悲觀失望,低估自己。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學習和生活,獲得自我認同感。在自我控制中,自我控制是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學生要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為,克服困難達到既定目標,強迫自己完成任務。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制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中最關鍵的是讓他們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意誌。心理健康教育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煩惱,學會克服煩惱;利用各種機會教育學生學會控制憤怒,教他們壹些控制憤怒的方法,如放松、註意力轉移、合理發泄等。,使他們認識到沖動行為帶來的不良後果,從而避免憤怒帶來的嚴重後果。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生活和社會適應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歸根到底是要培養他們對生活和社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社會適應是個體逐漸接受現有社會的生活方式、道德規範和行為方式的過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學生長期不能適應社會刺激,不能在規範允許的範圍內做出反應,就會對周圍的壹切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要從積極的方面引導學生,使他們學會積極適應生活和社會中的各種變化、環境和條件,避免因適應不良而造成的各種不良結果。此外,對學生進行挫折承受力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利用各種挫折情境進行挫折承受力教育。同時也要教給學生壹些積極的挫折應對策略,如加強努力、改變或調整行為目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