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宋代經濟中的手工業

宋代經濟中的手工業

北宋的瓷器,無論是產量還是制作工藝,都比上壹代有了很大的提高。當時燒瓷器的窯戶遍布全國,制作的瓷器各有特色。

景德鎮、官窯(河南開封)、鈞窯(河南禹州)、汝窯(河南汝州)、定窯(河北曲陽)、哥窯(浙江龍泉)是北宋五大名窯。官窯的產品細潤,薄青,微粉,深淺不壹;鈞窯土紋細密,釉色五色,兔絲紋;汝窯既有胭脂又有朱砂,釉色鮮艷;定窯以白瓷聞名,能制紅瓷,產品非常精美;哥窯盛產青瓷,其產品素有“千峰翠彩”之稱。景德鎮真宗年間,在江西新平設立官窯,進貢瓷器底部寫有“景德鎮年制”四個字,後來蜚聲海內外。在瓷器上雕刻和繪畫圖案是北宋時期的新創造。圖案用刀刻,針繡,板印,錐形花用錐尖鑿成圖案,用蘸粉的筆堆成凸形,再施白釉。宋瓷不僅是日用品,也是精美的工藝品。北宋瓷器大量銷往國外,亞非各地出土大量北宋瓷器,證明瓷器在當時是重要的出口品。

南宋的制瓷業規模宏大,有的窯址占地20畝,高20米。臨安鳳凰山腳下的秀內寺官窯燒制的瓷器,“極為精致,釉色明凈,在當時彌足珍貴”。景德鎮是著名的瓷器中心,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浙江龍泉產的傳統青瓷,在當時還是上品。

其他工業,如造紙、印刷、制茶和火器制造也相當發達。今天,宋瓷已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藝術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礦冶業在北宋手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采選業的發展突出表現在采選規模的擴大和產量的增加。

北宋時期,金、銀、銅、鐵、鉛、煤的開采冶煉規模相當大。李國建是徐州東北部重要的冶鐵中心,擁有36家冶煉廠和大約4000名礦工。江西信州(上饒)及其附近盛產銅鉛,“常養十余萬人,日夜挖掘,得銅鉛數千萬斤”。在安徽繁昌的冶鐵場,有高約2米、面積750平方米的廢鐵堆,反映了當時的冶煉規模。在采礦和冶煉規模擴大的基礎上,產品數量大大增加。以銅和銀為例,宋神宗花費了14萬公斤銅和20萬公斤銀。根據政府征收的稅率,可以推斷銅的年產量為7000多萬公斤,銀為100多萬公斤,產量比唐朝高出數倍。此外,采礦和冶煉技術也取得了很大進步。宋代造船業居世界之首。

北宋的都城開封,在東南的水運上非常重要。船舶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海外貿易的繁榮促進了造船業的進步。

官辦作坊主要造油輪,同時造輪船、軍艦、運兵船,私人作坊造小船、遊船。以油輪為例。真宗年間,年產量達2900多只。北宋時期的船只,體積和載重量都相當大。惠宗建造的去朝鮮的海船叫做“神州”。預計可運載2萬多塊石頭,運載能力約1100噸。海船都是“頂平如鱗,底如刃”的尖底船,具有水深、抗風浪能力強的優點。海船上的主桅高十尺,頭桅高八尺,帆110。全船分為三個艙室,中間艙室分為四個大廳。這種艙壁防水設備是中國造船廠的首創。

更何況當時航海用的是指南針,這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壹大貢獻。北宋時,航海中,水手晚上看星星,白天看太陽,陰天看羅盤。

南宋時期,造船業進壹步發展。明州、泉州、廣州等造船中心仍在制造大型海船。1974年,福建泉州灣出土壹艘南宋晚期的海船。根據它的長、寬、深,載重量應該在200噸以上。這艘船的形狀和結構與宋代的文獻記錄壹致。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它有多達十三個艙室。

在南宋時期,車輛和船只也被廣泛制造。車、船都裝有輪子,用腳踏輪靠水驅動。雕版印刷在北宋時期發展迅速,被廣泛用於刻書。

國子監刻書,後稱鑒本。私人書店印刷的書叫仿本。首都開封,浙江杭州,福建建陽,四川眉山都是印刷業中心。

北宋的紙有很多種。竹、藤、竹、麻都是造紙的原料。四川的布藝文具,漳州的冷金文具,凝霜真心,宣州的栗子紙,浙江的藤紙,溫州的紙,都是有名的品種。有壹種漳州產的長紙,很精致。壹塊有50英尺長,但可以翻到底,又平又薄。紡織水平的提高絲綢業在北宋紡織工業中仍占主要地位。

北宋時期,絲綢業逐漸形成江浙、四川兩大中心。四川的絲織品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宋朝滅亡後,蜀國的200名織錦工人被擄回京,在書院工作。後來,宋太祖不斷吸收江浙、四川、湖州等地的織錦工匠,隊伍不斷壯大,形成了邊繡,又稱官繡、宮廷繡。邊秀集各家之長,登峰造極。崇寧四年(1105),在宋徽宗的大力倡導下,文繡書院正式成立,這是壹所刺繡專業學院,類似於今天的職業技術學院。宋朝滅亡後,這種刺繡也被稱為宋繡。今天中國有四大名繡,蘇繡,湘繡,川繡,粵繡,但是沒有邊繡。

絲織品種類繁多,有50多種絲,27種綢。河北定州的絲綢(雕刻)用各種顏色的絲線編織出美麗而逼真的花鳥動物。JD.COM山周的瘦,每匹馬只有壹百(42)重,看起來像霧。這些都是絲綢珍品。麻紡工業集中在東南部。淮南、江南、鏡湖、福建、廣南都產麻織。其中黃、易、元、季的布匹,乾州的白大褂,都是當時市場上的暢銷品。

南宋時,絲織技術得到了改進。蘇州、杭州、成都三大著名官辦織錦書院,各有數百臺織布機,數千工匠,規模宏大,分工細致,絲織品種類繁多,精美絕倫。

南宋紡織業最重要的成就是棉紡織業的進壹步發展。隨著棉花種植的普及,棉紡織業逐漸普及。宋人寫的《木棉》詩中,有“車轉燈,雪旋,弓彎雲彈半月夜,織布機積女勤壹年四季”等句子,反映了串、彈花、紡紗、織布的勞動過程,以及所使用的各種棉紡織工具,如鐵領、彈弓、紡車、織布機等。

由於新的紡織工具的出現,已經可以織出有精美文字和小花的布料。65438年至0966年,浙江蘭溪縣南宋墓出土了壹件隨葬棉毯,表明江南地區不僅能織布,還能織毯,反映了棉紡織業的新發展。北宋時期,官方和私人手工業作坊中工匠的身份和地位發生了變化。

私人作坊使用雇傭工匠,雇傭工匠收取金錢和大米作為雇傭價值,雇傭價值因時因地因部門而異。受雇於官辦作坊的工匠包括從軍隊調入但仍在軍隊登記的工匠,以及由人民招募和雇用的工匠。此外,還有壹種手藝人是做替身的,叫做“當替身”或者“當替身”。這種工匠在北宋時期只是作為助手使用,他們和唐代的工匠是有區別的。他們沒有免費服務,而是支付了壹定的“雇傭值”。壹些生產部門,如鑄幣車間,也出現了類似的計件用工方式。這些都表明北宋工匠的封建人身束縛有所放松。

  • 上一篇:如何提煉豬油
  • 下一篇:小學生除夕五百字作文六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