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宗教改革對歐洲和其他國家有什麽深遠的影響?

宗教改革對歐洲和其他國家有什麽深遠的影響?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是1。天主教的神權(1)基督教的發展。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別。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壹,與佛教和伊斯蘭教並列。基督教的發展過程:1世紀形成;4世紀初,它被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11世紀分裂成兩部分——東正教和天主教;13世紀初,建立了西歐統壹的神權統治。(2)中世紀天主教神權政治的確立。天主教進入全盛時期的主要原因是:中世紀天主教加強了對教會的整頓,與封建帝制爭奪權力,組織了“十字軍東征”,歐洲封建帝制的衰落使歐洲的天主教會占據了統治地位。天主教進入全盛時期的主要表現:在經濟上,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占據了1/3甚至更多的各國土地。教會通過房地產的收入掠奪錢財,向人民征收“什壹稅”,出售“贖罪券”。建議引用以下數字進壹步說明其瘋狂掠奪:6世紀初,梵蒂岡每年從德國抽取30萬古爾登(德國硬幣名稱),比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數倍,等於德國皇帝1.97年征收的稅收的21倍。在政治上,壹方面,天主教建立了分等級的教階,上面是教皇,下面是紅衣主教、大主教、主教和神父。另壹方面,宗教權力淩駕於王權之上,教會不斷幹涉各國政權。教皇不僅掌握著教會的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還可以裁決各國世俗世界的紛爭,任意廢除各國的世俗法律,甚至可以決定各國皇帝和國王的廢除。在思想文化領域,教會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它壟斷了壹切教育、文化和輿論機構,成為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社會生活方面,中世紀西歐的天主教國家幾乎人人信仰宗教,都是天主教徒,壹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教會。14和15世紀,歐洲封建制度逐漸削弱,現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天主教會所提倡的“原罪”和“救贖”理論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教會中存在著許多弊端,如買賣神職、出售“贖罪券”、崇拜聖物、教會上層腐敗墮落等,使得教會和各民族、國王,2.宗教異端隨著西歐資本主義的出現,資產階級開始了反封建鬥爭,人們主要以宗教異端的形式出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如下:(1)中世紀的西歐幾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與天主教會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的思想和行動都受到天主教會的嚴格控制。新興資產階級找不到更先進的思想武器來批判封建主義。(2)當時歐洲資本主義還不是很發達,資產階級比較弱小,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在反封建鬥爭中,他們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到了18世紀,資產階級發展壯大,他們拋開了宗教的外衣,打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旗幟,掀起了宣傳資產階級理想的啟蒙運動。(3)這是由新教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加爾文主義否認教皇的權威,主張建立民主教會。這些思想與早期資產階級反封建思想不謀而合,因而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各地“異端”運動派別眾多,見解不壹,難以掌握。主要有以下觀點:現存的封建統治秩序和羅馬教會是魔鬼創造的;揭露了教會的奢侈和腐敗;廢除繁瑣的宗教儀式和等級森嚴的教學等級制度,沒收教會的財產;聖經是高於教會和神職人員的最高權威;宗教權力從屬於世俗權力。(1)法國南部的“異端”運動,在各派異端學說中,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阿爾比派規模更大,影響更深遠。他們的活動以法國南部的阿爾比為中心,盛行於公元12 ~ 13世紀。這個學派的學說主張善與惡的二元性;反對天主教的儀式和組織,否定教會的權力,譴責教會斂財。其中分為兩個教派:胡阿多教派和純潔教派。胡阿多派反對教會的奢侈生活,反對教會的財產所有權,主張生活簡樸,主張財富平等。純粹主義者認為封建秩序和教會是邪惡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理人,主張基督徒以自己的純潔與邪惡劃清界限。教材主要介紹了純學校的壹些理念。白化病在人群中迅速蔓延,引起了教會的極大恐慌,被教會鎮壓。(2)英國威克裏夫的“異端”論約翰·威克裏夫是英國牛津大學的神學教授,他提出了壹個激進的教會改革思想。他懷疑教會財產的合法性,提出應由國王沒收;否認教皇擁有教會的最高權威;反駁傳統的用餐儀式解釋;人們認為《聖經》是高於教會和神職人員的最高權威。為了方便更多的人直接閱讀聖經,他第壹次將拉丁文聖經完整地翻譯成英文。威克裏夫的改革思想和實踐揭開了基督教會內部改革的序幕。15世紀,約翰·胡斯倡導的捷克教會改革運動從威克裏夫的思想中汲取了大量養分。(3)捷克胡俟對教會的批判在歐洲國家早期的宗教改革中,捷克胡俟的宗教改革活動影響最大。胡俟是捷克布拉格大學的教授,曾擔任神學系主任和主席。他於1401被任命為牧師,並於次年成為布拉格伯利恒教堂的牧師。受英國宗教改革家威克裏夫的影響,他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思想。他反對天主教會剝削捷克,嚴厲譴責教皇販賣贖罪券,反對教會占有土地,要求取消教會財產。揭露高級牧師的奢侈和殘忍,認為主業主和信徒是平等的。他們應該在彌撒儀式中領取象征聖體的面包和象征聖血的酒,廢除繁瑣的宗教儀式和等級森嚴的教學制度,要求教會的權力服從世俗統治的權力。他主張用捷克語舉行宗教儀式,並將《聖經》從拉丁語翻譯成捷克語。胡俟的上述宗教觀點得到了捷克農民、公民和下層貴族的普遍支持,但卻激起了教皇和德國天主教會的仇恨。康斯坦茨宗教會議誘騙胡俟參加會議並逮捕了他。第二年7月,他因異端被處以火刑。胡俟之死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極大憤慨,引發了捷克人民長達15年的胡俟戰爭。(4)宗教異端學說對宗教改革的影響。宗教異端思想對天主教會的神權構成了強烈的挑戰,反映了市民階級對政治權利的要求、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和改革教會的願望,對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西歐14 ~ 16世紀,西歐開始了封建社會向近代的過渡,對天主教會的統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生產力和技術的發展,手工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貿易和殖民活動。西歐資本主義出現時間:14 ~ 16世紀;地點:意大利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城市和西歐其他城市。當新的經濟基礎產生時,作為舊的上層建築的天主教會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例如,天主教會將從事商業貿易和致富描述為墮落行為,嚴重阻礙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進步。(2)西歐民族國家的發展和天主教面臨的挑戰。在中世紀,天主教空前強大,占據統治地位。其中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封建割據嚴重,皇權薄弱。情況在14和15世紀發生了變化。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各國統壹的國內市場逐漸形成,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新貴開始興起。他們不滿教會的剝削,希望建立強大的國家政權,結束割據,參與海外競爭。壹些國家的君主也想擺脫天主教會的束縛,加強中央集權。到15和16世紀,西歐的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相繼形成了統壹的民族國家,出現了以專制君主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加強的趨勢。德國雖然被分割成許多諸侯國,但壹些大的諸侯國也建立了君主制,並向中央集權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獨立於世俗政權的天主教會成為中央集權發展道路上的嚴重障礙。將教會置於王權控制之下成為時代的要求,天主教會對西歐的控制受到了挑戰。(3)興起於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促進了宗教改革的出現。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通過文學、藝術等形式揭露和批判天主教會的腐敗,宣傳個人的自由、平等和欲望,倡導競爭進取的精神和科學知識的觀念。著名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在1503年出版了《基督的戰士手冊》,強調信仰來自內心,而不是來自外在的禮儀。1509年,他寫了《愚人頌》,對教皇和上層神職人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對天主教會的統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阿爾卑斯山的北部,人文主義者研究了《聖經》的希臘文本,發掘了基督教的原始教義並加以傳播。於是,人們發現,當代天主教會對基督教教義的解釋,以及天主教會的壹整套組織制度和儀式,與福音書中的記載頗為矛盾,從而為宗教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望采納

  • 上一篇:學校體育教研活動綜述
  • 下一篇:“方文化”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